吳金專
(福建省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福建晉江 362200)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逐步落實,小學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應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終身運動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學法在優化小學體育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中的優勢和具體運用策略,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有效、活躍的教學因素,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動力。但是,體育教學內容抽象、枯燥,反復的體育訓練單一、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應用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為單一、枯燥的體育教學“披上具有趣味性的外衣”,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深刻內涵,進而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學生運動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只有讓學生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既可以通過開展體育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運動,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體育賽事,這些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運動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的運動素養[1]。
體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學應與其他學科一樣,進行積極的課程改革,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創新。而情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有效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在體育教學中,不僅凸顯了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還實現了對體育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完善,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體育課程的改革。
小學生年齡小、身心發展不成熟,對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2]。因此,在小學體育情境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創設趣味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利用歡快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訓練跳躍動作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跳躍動作相契合的DJ舞曲,使學生在充滿動感的音樂中進行單雙腳跳、雙腳連續跳等跳躍練習,使單一、反復的體育訓練不再枯燥,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教師還可以設計有趣的游戲環節,創設游戲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實現教學優化,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雙手正面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煽風點火”的游戲,讓學生利用投擲實心球的動作要領快速向前上方揮臂扇氣球,氣球晃動幅度大的學生獲勝。這樣就使學生在游戲中實現了對動作要領的反復練習,在快樂的玩耍中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與理解,優化了小學體育教學,提升了學生的體育素養。
教師還可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具有競賽性、對抗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競賽的過程中對體育知識進行實踐和運用,同時在競賽中真正體會到體育的魅力,培養體育精神和運動意識,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例如,在教學完籃球運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比賽,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技能、了解籃球比賽規則。同時,教師也能在學生比賽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查漏補缺,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練習”的教學流程,容易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以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動作的練習。這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立定跳遠”時,教師可以先不急于講解動作要領,而是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立定跳遠嗎?能根據你自己的理解,為大家進行演示嗎?”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幾位學生進行演示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這幾位同學的動作標準嗎?分別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就使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深刻理解和記憶了立定跳遠中的各個動作要領。最后,教師進行標準的動作示范,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認識,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在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F代信息技術集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為一體,能創設出更具生動性、直觀性的學生學習情境,實現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教學演示效果的優化。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情境,與教師的現場講解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對體育技能、動作要領進行詳細觀察,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少年拳”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示范動作錄制成多媒體課件或微課并上傳到班級群,引導學生在日常訓練中反復觀看多媒體課件,準確把握每個動作的細節、要領,以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率和動作的正確率,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學“400米接力跑”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國家優秀運動員參與400米接力跑的視頻,使學生觀察接力跑的動作要領,同時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集體意識、體育精神的培養。
體育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種生活方式,貫穿于個人成長、發展的全過程,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可見,體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課程的這一學科特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化場景中以更加放松、積極的狀態投入體育鍛煉中,逐漸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及終身體育意識,進而為今后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跨欄跑”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較為簡單的障礙物,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磚頭、石頭、板凳等,通過融入生活元素,拉近學生與體育教學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親切感,同時使學生在課下學會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鍛煉。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實現小學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