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產信息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稅務籌劃,是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稅務籌劃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管理,進而實現降低企業稅負,減少企業稅務成本,實現企業利潤增加的目標[1]。但在實踐過程中,國有企業稅務籌劃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相關方面的風險防控能力不足,將會導致稅務籌劃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甚至帶來涉稅風險,不利于企業稅務管理工作開展,更不利于政府稅收政策的落實,因此,必須加強國有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防控工作的研究,提高國有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防控能力。
其一,通過稅務籌劃能夠促進國有企業降本增效目標的實現。在營改增背景下,國有企業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之后,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降低稅收負擔。還可以有效利用增值稅相關政策,實現遞延納稅,從而減少國有企業稅務成本,增加實際收益[2]。其二,優化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稅務籌劃工作的開展,需要綜合分析國有企業的現狀,與其他部門有效結合在一起,合理設置籌劃方案,例如采購方案、供應商選擇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從稅務籌劃的角度實現了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優化[3]。其三,優化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簡而言之,稅務籌劃主要是利用稅基和稅率差別減輕稅負。而稅基和稅率差別屬于國家稅務杠桿作用實現的主要形式,能夠對企業投資行為進行引導[4]。即使稅務籌劃不能在主觀意義上減輕稅負,客觀上也能夠通過稅務杠桿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
通過研究總結,國有企業稅務籌劃中存在風險,如果在相關方面防控不利,將會影響稅務籌劃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加強風險管控投入。經過總結,有關方面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國家通過對稅收政策調整,促進經濟環境改善。為了保證與市場經濟發展的步調相協調,在經濟形勢變化基礎之上,政府將會對企業相關稅收政策進行調整。稅收政策調整之后,將會導致國有企業出現一定的不適應,無論在稅收籌劃的方法、模式、目標、思想等方面,均需要適當改變,否則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如果改變不及時,則產生稅務籌劃風險。尤其是國有企業制定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難以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而及時調整,知識規劃和政策之間無法有效對接,甚至存在與稅法相悖的現象,進而產生風險。
國有企業稅務籌劃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具體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如果工作人員存在稅務籌劃方面經驗不足、專業能力較差、風險意識薄弱等情況,則會影響國有企業稅務籌劃的質量和效果,產生稅務籌劃風險。尤其是在營改增背景下,一些國有企業的稅務籌劃人員對于營改增的相關政策以及稅務籌劃方法等了解不足,加之受到原有固定思維模式和經驗主義的影響,增加了稅務籌劃中來自人員方面的風險。
在實踐過程中,稅務機關還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制度對國有企業稅收行為進行約束。如果稅收征管過程中,發生相關的稅企爭議問題,且缺乏和稅務管理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將會導致稅務籌劃業務模式不被稅務管理部門認可。成為一種“非法”的稅務籌劃,從而給國有企業帶來一定的涉稅風險。而有關方面的工作開展,還需國有企業自身提高風險管理意識,注重一些爭議問題的分析,不能完全依賴于政府監管機構。
首先,加強稅收政策變化趨勢的預測。作為國有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人員,應對國家在稅收管理方面的政策進行了解,盡量規避政策波動帶來的風險。預測工作開展應從經濟、政治、行業發展現狀、稅收政策實施效果、國家整體戰略方針等多角度分析,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在得出預測結果之后,合理進行稅收籌劃方案制定,盡量降低政策變化所帶來的稅收籌劃影響。其次,合理進行發展規劃調整。為了規避發展規劃過長,發生政策變化帶來的稅收籌劃風險,國有企業可以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之后,對其進行適當的“分級”處理,形成不同的短期發展規劃,這樣一來,即使產生稅收政策波動問題,也能夠保證發展規劃與其相適應,降低風險程度。除此以外,國有企業還需在稅收籌劃方面建立“政策波動風險應急響應機制”,與政府稅務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及時根據政策變化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改進,并學習一些經典案例,作為企業稅務籌劃風險應對的借鑒。最后,國有企業應加強稅收籌劃過程中的風險管控投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有企業必須重視稅收籌劃,正確認識稅收籌劃,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簡單的降低企業稅負,增加企業收益,通過稅收籌劃還可以優化企業內部管理,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的發生,促進相關工作目標的實現。所以,必須加強對稅務籌劃風險管控的投入。例如,在采購管理方面,通過合理選擇供應商,科學進行采購方案制定和資金支付模式選擇,可以在降低稅負的同時,提高單位采購管理水平。
其一,通過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稅務籌劃專業能力。國有企業應聘請專業人士,通過實例講解稅務籌劃的依據、內容、原則、要點、方法等知識,以供現有稅務籌劃人員對其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其稅務籌劃素質和水平。與此同時,還需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對于一些沒有通過考核的人員則不允許從事稅務籌劃工作,從而實現稅務籌劃專業化,降低稅務籌劃風險。其二,對稅務籌劃人員實施績效考核。為增強稅務籌劃人員的責任意識,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應建立針對性的績效考核體系,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對稅務籌劃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價,并適當獎懲。使稅務籌劃人員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重要性,產生危機感,從而盡量減少工作問題發生率和風險。其三,通過配套服務設施設置,提高稅務籌劃人員的工作能力。在社會發展新時期,對稅務籌劃工作開展要求不斷提高,且這一過程中面臨的信息量巨大,單純地依靠人工操作,難以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且風險較大。基于此,可以使用信息化處理技術,建立稅務籌劃的信息共享服務中心,負責稅務籌劃信息搜集,并利用云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然后通過智能化的籌劃服務系統,制定籌劃方案與建議,以供稅務籌劃人員選擇,從而實現優質高效、低風險的籌劃目標。其四,有效進行稅務籌劃人員綜合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在新時期背景下,國有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應具有大局觀、戰略性、統籌性思維,作為稅務籌劃人員不僅需要了解稅務籌劃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了解與其相關的知識,例如產品采購相關知識、財務相關知識、生產相關知識、風險管理相關知識等,這樣在稅務籌劃過程中才能實現統籌性,綜合考量各種影響因素,保證稅務籌劃方案科學合理、可行,取得預期成效。同時要加強相關方面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獲取,也可以讓其他部門有效參與到國有企業稅務籌劃之中,集思廣益,營造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
首先,作為稅務機關應與國有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及時通報稅務籌劃相關的政策和指導意見,以供國有企業進行學習和提升。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組織稅務籌劃交流研討會、稅務籌劃工作宣傳會等,實現現場溝通。除此以外,還要利用網絡優勢,及時向企業發送相關的稅務籌劃政策和意見,以供國有企業進行參考。其次,國有企業要與稅務機關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網站對接,能夠及時訪問政府稅務機關的網站,獲取稅務籌劃方面需要的信息,作為稅務籌劃的依據。本文認為,稅務機關對于國有企業稅務籌劃行為約束,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明確,規定稅務籌劃方案審核的相關內容、要求、原則等,從而減少國有企業在稅務籌劃方面的問題發生率。在稅務籌劃方案審核方面,可以依托網絡優勢,建立線上審核系統,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審核效率。與此同時,政府稅務機關在對國有企業稅務籌劃方案審核之后,還應給出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從而降低國有企業稅務籌劃的整改難度。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稅務籌劃工作開展,應加強風險管理方面的投入,準確識別風險,客觀分析風險來源,針對性的制定風險防控策略,提升稅務籌劃方案的合理性,實現優質高效且低風險的目標。具體操作過程中,應注重政策變化風險分析與控制,提高工作人員稅務籌劃的能力,建立與稅務機關之間的實時溝通機制,為國有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防控工作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