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強
(重慶大學城沙坪壩小學校 重慶 400000)
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階段,應該認識到學生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且性格活潑,對周圍事物都充滿好奇心,這種情形之下,學生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那么課程教學進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急需調整教學模式,改變課程教學策略。在教學管理階段,教師做好課前預習管理,是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設置預習單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能夠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在預習單設計階段,要注重各個模塊建設的豐富性,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單一的學習內容,導致學生不能專注于學習過程。教師只有吸引學生注意力,才能在預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最終的預習學習效果更好,大大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且社會閱歷不足,自身的知識儲備也是有限的,在課程學習期間,很有可能會出現自制力不足的情形,如果學生課前預習階段,未能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就可以應用有效地學習方式,去處理學習困難問題。設置預習單,便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方式。教師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設置預習單,能夠突出教學重點難點,也是優化教學結構的有效途徑[1]。單元預習單建立之后,課堂重點教學以及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構建,小學生完成單元預習單,能有效解決學習目的不明確,或者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經驗不足的情形。單元預習單能夠為教師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據,單元預習單反應的情況較為客觀,教師要使用相應的教學方式,以及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方案,做好先教后學,以學定教的規劃管理,大大提升課程教學效率。
小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期間,之所以會出現學習困難的情形,多半是因為語文學習習慣不好所導致的。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情況,設置單元習作預習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保障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踐教學階段,教師要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訓練過程,獲得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教師應用預習單輔助教學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獨立思考的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有主觀的學習態度,完成課程內容的預覽學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內容,實現思維擴散的目標。教師讓學生堅持這種學習方式,長此以往學生便能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當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那么無論是在習作還是閱讀等學習模塊之中,學生都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展現自我的課堂主體地位。
對于小學生來講,從小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將自己的語文學習效率提升,對自己的高年級知識學習也有積極作用。設置課前預習環節,能夠讓學生接觸更有效地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更加健康高效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實踐教學階段的重要工作。設置課前預習環節,多數學生能通過自我的努力,掌握一定的課程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都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基礎,在課前預習階段,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品質,這是教師在調整課程教學模式階段,所不能忽視的工作環節。在課前學生往往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能有效實現課前預習的目標,因此在新課程之中,所存在的學習困難問題也能一一處理。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對習作相關的知識有深刻地了解,這種學習方法,對學生的日后學習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前提,課前預習效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品質,學生未來的成長以及思維養成,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將教學模式優化,對教學活動有決定性的影響。在課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新課程之中,如果有學習困難的部分,那么學生也會試圖用自己的能力去解答,如果經過努力之后,有些問題仍然不能處理,這時候學生便會對問題有深刻地理解。學生后續在課堂學習階段,就會積極主動,課程學習效率相對較高。
2.1 通過預習單讓學生發展興趣,擴展學習思路。教師在預習單之中設置好導語,核心目標是讓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獲得自我表達的興趣以及欲望。確定習作的任務之后,教師幫助學生打開學習思路,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設計導語教師可以將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升,可以在導語之中添加對話交流的內容,看起來像是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導語設定能具象的展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打開學習思路[2]。因此教師在設計導語階段,要找到能讓學生興奮的點,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欲望,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探索、體驗以及交流互動,獲得擴展學習思路的機會。
《寫一篇新聞報道》這一習作內容訓練階段,教師注重交流類的導語應用,“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揮灑汗水,為國家和民族爭得榮譽,他們的努力奮斗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這種導語內容的設定,勾起了學生對運動健兒鍛煉方式的無限向往,無論是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還是嘗試某一項運動鍛煉,不少學生都會躍躍欲試,想要“大展身手”。那么這種預習單導語的設置,學生往往還沒有行動,就因為可預見的良好結果,對運動鍛煉有無限的向往。
2.2 優化預習單內容,做好習作教學分類設計。內容共是預習單設計的重要環節,它能夠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觀察、體驗、感受生活或社會實踐,做好細致化的調查與分析,并分類記錄相應的內容。在預習單內容設置的過程中,要根據文體的特征做好分類設計,讓學生對習作內容有整體地把控能力,掌握習作的構思。分析其功能特點,單元習作話題是自我表達以及自我交流的模式,在習作的過程中,構建良好的生活情境以及真實情境,讓學生有自由表達和交流的欲望,習作教學的目標能有效落實,具體的分類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交流互動。在這一類習作主題設定的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學生深入熱點事件的意識培養,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好調查統計以及分析報道,設置交流互動類的習作,在預習單內容設計階段,要充分展現文體的特征。那么學生不僅能掌握報道、書信等文體的結構框架,還能有效明確習作的目標。
(2)自我表達。分析習作主體的自我感受,將生活化的表達形式展現,將表達類的習作話題細分,在觀察類以及體驗類的習作模式設定期間,具體的學習要求不同。在觀察類習作訓練階段,通過人物分析、場景分析、物體分析等等,讓學生在富有層次性的學習模式之中,學會表達自我以及找尋自己所需要的素材,這是一種觀察習作類的表達方式[2]。觀察預習單的內容設計,比方說以人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寫一位自己熟悉的作家》,那么在寫人的過程中,學生也要適當的融入自我情感,在網站或者圖書之中,分析不同角度的事件分析,所構建起的豐盈的人物形象,在習作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實現自我審視,看到自己與明作者之間的差異。
在體驗類自我表達習作內容拓展期間,深入某一種場景之中,最終獲得的情感體驗,就是很好的寫作靈感。在體驗的過程中,做好細節內容的管控,《一次美好的戶外旅行》這一類預習單內容設計,無論是采用時間順序,還是要以結果為導向,都能緊抓任務特點,實現各種動作、神態、語言等的細節管控。
2.3 注重習作方法優化,實現先教后學的目標。在預習單設置的過程中,設定框架之后,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學習要點,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通過預習有效掌握課程知識。教師在構建習作框架的過程中,需要展現課程內容的特色性,將當下的個人感受明確,不僅僅要明確學習的支架,還要將學習目標有效掌握,在習作的過程中教學評價標準確立,合理設置支架,能達到提示習作的目標,實現富有導向性的教學評價目標。
教師要認識到,優化教學評價對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性。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寫作興趣以及寫作習慣,讓學生表露自我的真實情感,實現富有創意性地表達,在過程中,學生能更熱愛生活,并關注社會發展動態,在習作以及社會生活之中,就會慢慢提升自我的道德責任感。教師在習作預習單設置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準確定位,并通過習作實現自我評價的目標[3]。習作核心人物設置要保持精準可靠,在不同的單元習作階段,教學目標包含一個或兩個,根據課程標準的學段要求以及習作材料的特點、學情等等,將教學評價工作有效落實。
預習單評價環節優化,也是優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方式,在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關注自我評價,也會關注家長評價或者教師評價。小學生的社會閱歷不足,且自學能力是有限的,有良好的預習學習習慣,才能為后續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家長以及教師,要做好優化指導、陪同、監督管理、激勵管理等工作,教學評價設計能體現多角度評價以及過程性評價的優勢。
設置單元習作預習單,對于小學生的成長進步有關鍵影響。教師將課程內容與習作訓練有效結合,能展現預習單的價值。這樣一來,學生能通過預習,將自己的學習效率提升。將語文知識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有效結合,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對語文課程知識,也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實現自我學習思想的深化或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