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霞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鄒平一中教育集團南校區 山東 鄒平 256200)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精神和靈魂上的體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也是在培養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教師要看到,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比如各種古文和古詩詞,它們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只要能夠利用好教材及輔助教學內容,學生就能夠透過這些內容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感悟和體會,對這方面教學工作的研究與實踐是很有必要的。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上文提到,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與靈魂,不僅是“知識”而已。學生在閱讀學習一篇古文的時候,既要讀懂它的意思,能夠用現代白話將之“翻譯”出來,還應該受到思想和精神上的影響,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與單純的知識學習相比,后者顯然是更加重要的,體現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的寶貴之處,學生對漢字、漢語和語文學科的認識與過去相比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其次,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使高中生成為合格的傳統文化傳承者。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與傳統文化的影響有著分不開的關系,正是古往今來無數中國人的智慧結晶,才催生出了歷史上數不清的優秀人物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標準,成為國家社會發展的動力。無數的中國人也正是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明白應該向怎樣的英雄人物學習,如何發揮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的作用,自覺維護基本的道德標準并努力奮斗。這些優秀的品質,應該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而一直傳承下去。
雖然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非常重要,是培養高中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而且也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重視,但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并非不存在問題。首先,部分學生缺少閱讀理解古文及古詩詞的能力。上文提到,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古文和古詩詞,一般情況下,學生能夠讀懂這些內容表面上的意思,但比較深入地閱讀理解對于他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還涉及到了這些內容在創作時的時代及作者背景,學生要有設身處地的感受和體會。
其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和吸收必然會有情感上的反應。或者說,只有引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反應,傳統文化的滲透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傳統文化是一種知識和精神的結合,有著強大的精神與情感力量。但是,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單純從知識的角度去開展傳統文化滲透,以為學生只要能夠掌握古文的語法,能夠熟記大量古詩詞并用現代白話文來解釋就算是取得了很好的傳統文化效果,殊不知這樣學生只會把這些知識作為考試時取得較高分數的工具,根本不會去認真思考其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思考與情感。
3.1 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潛力。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如此重要,其中又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對以往的教學工作展開梳理和總結,找到適合于開展傳統文化滲透的良好途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對教材內容潛力的充分挖掘。眾所周知,高中語文教材是經過精心編撰的,內容符合一般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和成長規律,其中選擇的古文及古詩詞都是歷史上的佳作,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理應成為傳統文化滲透所依靠的核心內容。教師應從傳統文化滲透的角度,對這些內容展開教學目標、策略及方法上的詳細設計,同時加強教學實踐上的落實。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登高》時,學生不僅要明白這首詩歌的字面意思,還要看到中國古代文人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喜歡寓情于景的文學風格,使得學生今后能夠透過文本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受到作者情感的影響,又能反過來加深對文本描述及作者創作手法的理解,提升文學素養。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充分介紹《登高》這首詩創作時的時代及作者背景,盡可能搭配一些圖片、歷史故事或者多媒體技術,引發學生的興趣,帶給學生更加強烈的直觀感受,引導學生進入到背景情境中去,為學生與詩人的情感共鳴創造條件。
3.2 積極拓展傳統文化內容。上文提到,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要以教材內容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潛力,但這并不是拒絕教材以外的內容。在上文的例子中,教師也可以將杜甫寫過的幾首《望岳》拿出來對比,通過這些詩句來分析杜甫心境的變化,體會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情懷,對于學生理解《登高》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拓展傳統文化內容的關鍵在于是否合適,是否能夠成為教材內容的有力輔助。另外,教師還要注意輔助內容與教材核心內容之間要存在比較緊密的聯系,不能因為簡單相關就隨便拿到課堂上,浪費師生時間。
例如,《阿房宮賦》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賦文,也是一篇發人深省的政治批判文。從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能夠看到強烈的諷刺與憤慨,是對當權者的猛烈抨擊。這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作者會有這么激烈的感情,感受作者此時那滿腔的情懷與抱負。為此,教師可以再引入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作品,比如《賣炭翁》等,不用明確區分學生是否學過。這些人與杜牧處于同一時代,都對社會現實有著強烈的不滿,寫下了很多針砭時弊的名篇。結合起來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產生于作者類似的情感,從而受到熏陶。
3.3 鼓勵主動接觸傳統文化。因為古文和古詩詞在閱讀上有一定難度,所以高中生平時主動接觸這些傳統文化載體的情況比較少見。即使是部分有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學生,也更愿意去選擇那些現代白話白話作品。從我國古代承載著優秀文化基因的文學作品數量來看,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僅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接觸傳統文化,要解除學生對閱讀接觸這類作品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找到其中快樂有趣的部分,優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感受,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
例如,教材中的整本書閱讀提到了《紅樓夢》,這部書在閱讀的時候是很有難度的。里邊提到了很多歷史上所特有的物品,還有封建時代的各種人情往來與人際關系,伏筆暗線極多,學生很難讀得下去。特別是男同學,他們更喜歡閱讀那些比較易懂,有驚險刺激情節的作品。為了鼓勵學生主動的閱讀接觸,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自主閱讀書評,學會在各種論壇上向別人求助,與他人交流,幫助自己理解《紅樓夢》;或者還可以推薦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觀看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建立起直觀印象。這樣閱讀更有趣,更簡單,學生收獲更大。
3.4 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實踐。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靈魂,是精神,是我們日常思想行動的某種指導。如果學生只是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說得頭頭是道,看似了解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但在日常思考和行動中根本體現不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影子,這樣的傳統文化滲透只能說是不合格的。所以,教師應該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各類文化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在當前的現實生活中感受和應用傳統文化,不要讓他們以為傳統文化已經只存在于故紙堆里。在這方面,教師要將先進教學技術及高中生的聰明才智都利用起來,要讓相關實踐活動盡可能地豐富有趣,對學生有吸引力。
以上文提到的閱讀《紅樓夢》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與學生約定后,某一天要組織《紅樓夢》展演活動,各個小組選擇其中的一段情節來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說一說為什么要選擇這部分內容,體現了什么樣的傳統文化。或者也可以在與學生商討過后設計得更加新穎一些,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對《紅樓夢》的某段故事進行一定的改編,然后再表演出來。這樣通過古今的對比,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會更加清晰明了,也能很直接地看出什么樣的傳統文化到現在仍然閃爍著光芒,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3.5 構建傳統文化學習評價。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領域的學習評價基本就是通過各種考試和測驗。但是,對于精神和靈魂層面的事情,分數是很難給出準確的結果的。有的學生也許思維比較活躍,思考問題比較深刻,但是不太喜歡記憶和背誦,那么他就很可能對傳統文化有著較為獨特的理解,但是在考試中無法取得較好的分數。所以,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評價來說,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生個人的縱向對比得出來的,要關注學生在傳統文化領域中的狀態變化。
例如,一名男生過去喜歡讀《三國演義》,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就是各種所謂“忠義”精神,很不全面。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又讀了《水滸傳》和《紅樓夢》,發現傳統文化原來是非常多元的,既有人去贊美和褒獎那些優秀的古代女子,也有很多人富有反抗精神,并不“愚忠”。對于這名學生,就應該從他取得了很大進步的角度出發,給予其較高的學習評價。當然,評價不能隨心所欲,要有一定標準,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商談,建立標準,保證大家都能得到科學直觀,對自己有指導意義和鼓勵作用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作為其中的重點,要看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對學生個人、高中語文學科及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只要大家都能加強相關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找到適合自身及學生情況的教學途徑,一定能夠在該領域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