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漢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籃球這項運動項目具有團體對抗性、戰術多邊性以及運用的復雜性,而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上手簡單容易學習,在各個年齡階段都受到歡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普修課教學能通過反復地奔跑和跳躍來鍛煉學生的體力、耐力、速度以及身體的靈敏性,也能讓他們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提升反應能力,在緊張刺激的對抗中磨煉堅強的意志、釋放自己的潛能和智慧,在團體的相互配合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業余生活,提升審美情趣。所以對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普修課教學現狀進行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各高校的體育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綜合全國各高校的觀點來看,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籃球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使學校的籃球運動水平得到提升;第二種觀點認為籃球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這兩種觀點雖然內容不用,但都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1]。很多高校體育教師仍然片面地認為籃球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籃球技巧,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籃球運動的文化影響作用。這種教學觀念將會導致部分教師使用的仍然是較為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的效果評價還停留在學生掌握籃球技能得分的層面,教學的水平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隨著國民素質提升的迫切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理解也在拓寬,他們在學習籃球時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技能,更多的是希望從各個層面來了解籃球。
籃球教材都會有籃球教學大綱作為指導,教學大綱和教材共同組成了籃球教學的指導材料。國內的高校在選用籃球教材的版本時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性,有的高校選用的是統編教材,而有的高校選用的是地方性教材,是由本校的專業教師自行制定的,這種地方性的教材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在于它缺乏大局意識,在內涵深度方面存在不足[2]。所以高校的籃球教學在選擇教材版本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本校的教學情況,將統編教材和地方教材進行充分融合,這樣的教材才能在學校的籃球教學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國內的很多高校在進行籃球教學時使用的教學方法還較為傳統和陳舊,教學內容一般是先講解理論知識,教師進行動作的示范和一些技巧的演示,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習,教師糾正動作,最后再進行模擬演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比如計算機模擬教學法等。雖然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產生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忽略了對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激發,沒有關注到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這樣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對籃球課逐漸失去了興趣,甚至對籃球課產生厭惡感。即使有的學生本身對籃球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但這種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也會逐漸讓他們產生失望之感,最后只是應付完成任務,這會對學生的終身運動理念的塑造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
目前高校的師資力量在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上存在組成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師資力量組成機構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籃球教師隊伍充足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師的年齡和性別比例結構合理,才能對學校籃球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有效作用[3]。我國教育部對高校籃球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是,學歷越高對掌握和運用新教學方法就越有利,此外,高校籃球教師還需要努力提高職稱,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職稱體現的,職稱越高,說明教師的教學經驗越豐富。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仍然存在不協調的問題。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普修課的學習過程,既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又是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吸收前輩們的經驗和成果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認知水平的過程。籃球普修課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以后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由學校的教育決定,所以教師應當注重加強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地位,讓學生來當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附屬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開展分層次教學,注意教學的難度,這樣才會讓更多的學生有所收獲。在設置課程的目標時要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情況,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籃球帶來的樂趣。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要載體,它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付出智慧與勞動的結果,所以教材的編寫對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兼具了科研和教學的性質。但是有部分高校沒有充分意識到教材編寫的重要性,也沒有將教材的建設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很多專家因意見的不統一而產生了分歧,這嚴重打擊了教師編寫教材的積極性。同時,同一個高校的不同院系之間還設定了不同的籃球教學目標,這種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勢必會影響到籃球普修課最終的教學效果,所以籃球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科學合理地定位教學目標,讓教材理論內容能夠有效整合在一起[4]。
在籃球教學內容上也要進行有效的精簡,尤其在選擇籃球內容時,應該降低教師的價值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價值主體作用,讓教學過程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主,而是轉變為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進一步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學校在選擇或編寫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到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多種教材內容整合在一起并精簡,使之與本校學生的實際相符合,更要適合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之間應當加強聯系和交流,在教材內容方面進行借鑒和參考,提升籃球普修課的教學效果。
要加快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重點是加快實踐策略的改革,要求要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學方法的正確與否決定的,它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傳統教學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灌輸的方式將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是無法真正掌握各種知識能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豐富創新,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推動學生掌握籃球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將計算機模擬教學法用到教學中,通過計算機可以將復雜的籃球技術模擬和展示出來,而且還能模擬更加復雜的裁判行為,這種教學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對籃球知識的學習更加的直接。具體來看,計算機模擬技術可以有PS、3DMAX等圖像處理軟件,這些軟件都可以把真實的動作一步步分解,也可以隨時暫停,重點觀看一些較復雜的動作,如果有不理解的動作還可以反復播放,讓學生加深印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XBOX等體感設備,這樣學生要想模擬籃球動作就可以通過在電腦上利用游戲的方式來自行體驗,這樣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就會充分激發出來,還能加快掌握籃球技術。
除了籃球技術的模擬,懂得和學會籃球裁判規則也是籃球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處理軟件讓學生觀看正規的籃球比賽的裁判錄像,如著名的NBA賽事,將賽事的圖像和聲音進行分離,這樣學生就可以學會從裁判的判罰過程用了解到關于更多的有關籃球的知識。在學習完這些內容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模擬裁判,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正,這樣對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掌握水平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籃球的實踐策略改革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優勢來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順應現代化的教育發展模式。
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到籃球的鍛煉價值,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我們以某教師的教學過程為例進行分析。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共有學生25人,學生均已具備一定的籃球基礎,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他們的水平還參差不齊,身體素質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在看書中應用最廣泛的運球變向技術就是體前換手變向運球,這也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這個技術的關鍵點在于手腳的協調配合和保護球動作。在上課開始時,教師可以播放CUBA的主題音樂《相信自己》來烘托氣氛,讓學生產生精神振奮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要練習。然后開始提問學生有哪些喜歡的籃球明星,這樣學生就可以被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在正式學習之前,先帶領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熱身運動,然后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技巧。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能不能先在原地左手運球3次然后換到右手運球3次,教師先進行示范,學生再進行原地練習,待大部分學生都完成后再試試在行進中運球,學生雖然在一開始時有高昂的熱情,但在練習一會兒后就熱情就逐漸下降,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提問:哪位同學知道在什么時候要用到體前換手變向運球?學生的回答有在上籃時、在運球時,還有在遇到防守擺脫時。接下來教師就讓學生分為兩人一組練習消極防守時運球體前變向突破。很多學生在練習這個動作時出現了背向、側向運球等不正確的動作,這時教師就要及時進行動作的指導,比如變向運球時動作要快,高度要低,蹬跨、轉體探肩要迅速,還要注意保護球,運球隊員如果想要從左邊突破,就要用右手運球,吸引對手向右移動,然后運球隊員要突然向左側變向運球,右腳同時向左前方跨出,用肩和腿護球,然后迅速換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運球超越對手。
綜上所述,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進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普修課教學有利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籃球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在訓練、比賽和裁判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樹立起終身鍛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