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娣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朱村街中心小學 廣東 廣州 511300)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組織能力。思維導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成功運用,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本文將基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對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展開研究,并提出相關優化途徑,以此來促進小學作文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寫作素材,如何圍繞主題進行寫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圍繞中心思想進行主題內容的展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寫作能力。例如:在講述三年級習作:我來編童話時,教師要讓學生展開豐富且合理的想象,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引導學生走進童話,促使學生不僅會寫作,更陶冶情操。可以以談話的方式導入習作,畢竟此階段的學生都十分愛童話故事,運用課件出示一些童話故事的圖片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回憶自己讀過哪些童話,并述說喜歡的理由。再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童話寫作素材,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是整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啟蒙階段,由于三年級作文要求學生完成從說到寫,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這就決定了三年級作文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雖說此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功能,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對于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都相應有所提高,但在作文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寫出來的作文常常流水賬,內容較為空洞。屆時,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為學生理清寫作思路,使寫作知識結構化,讓學生表達的內容能清晰呈現,有效地改善學生不知如何下筆等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思維導圖的結構圖,讓學生能夠按照思維導圖對號入座進行寫作,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信心,而且使他們能夠理清自己的寫作思想,為將來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三年級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寫作框架的展示,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構思,嘗試列出作文的提綱。比如,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場景寫下來,描寫事物要注重語言簡潔、準確、抓住特征、理清順序;描寫場景時要注意場景發生的時間、地點、氛圍、特點,其中的人物神態舉止等。通過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使作文更加生動具體,具有感染力,同時也讓小學生對于寫作不再畏懼,并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運用思維導圖構建寫作框架,首先要確定中心點,然后根據中心點逐漸向外輻射,用相應的思維發散,邏輯清晰地呈現事件的因果關系,達到追本溯源的效果。同時,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還可以使學生構建相應的寫作框架,使學生在寫作時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和嚴謹的邏輯,使學生創作出高質量的作文。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寫作框架進行構建。首先,中心點是植物朋友,可以延伸為花草樹木,通過相應的發散后,再次聚攏到和該植物成為朋友的原因,如為什么會成為朋友,有什么故事,最后在結尾進行點題,表達自己對植物朋友的友愛之情。通過運用思維導圖,建構寫作框架,不僅能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寫作的語境,而且能使學生的寫作結構更加清晰,寫作邏輯更加嚴謹,有效避免寫作內容空洞、邏輯混亂。
雖然小學生年齡較小,但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具有很強的塑造性,身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尤其是作文起始階段的三年級語文教師,更應該深思如何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主體觀,培養學生主動寫作意識,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的作文脈絡更為清晰。思維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鍛煉和堅持。因此,教師在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優化作文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促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將作文構思可視化、清晰化,有效幫助學生篩選素材、確定中心、明確內容、構建寫作框架等。此外,運用思維導圖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