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顯輝 黑龍江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是指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承下,一個或多個民族發明與傳承下來的體育活動。從本質上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生活和娛樂的重要方式,其繼承著我國幾千年來民族生活的方式、理念和特點,充分體現出了當地民族生活的習慣風俗和文化特色,是我國文明社會豐富多彩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會受到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特點的制約,同時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也使得當地形成了其獨有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講,我國當代的體育教育主要是借鑒了西方的教育理念,而民族傳統體育已經在逐漸減少,很多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出現了斷層,鮮少融入學校體育項目當中。
黑龍江省目前有40余個少數民族,例如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回族、鄂倫春族、錫伯族、赫哲族、柯爾克孜族、鄂溫克族等等。這些少數民族漫長的歷史發展當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并且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當中也逐漸開發和創造了形式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充分體現出了黑龍江地區地域性特色,例如冬季的冬釣和狩獵等等。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經濟收入的持續增長,其生活品質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同時人們也開始重視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這也提高了人們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積極性,人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達到強身健體、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目的,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發展的一次重要的機遇。
以黑龍江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來講,有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較高的開發潛質,而且也較為適宜融入學校體育當中,在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體現出了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也表達出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勞動模式。依據黑龍江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性質和特點,主要包括了游戲類、競技類、舞蹈類、節會類、養生類和表演類等六個種類。
2010年,黑龍江省舉辦了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該省13個市縣地區學校都積極參與進來,包括省農墾總局、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等15個代表團,人數多達600人,最終取得了117枚金牌、銀牌和銅牌的成績,其中哈爾濱、佳木斯和牡丹江獲得了金牌的前三名。
通過對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相關資料的查詢和分析研究可以發現,此次運動會主要的創新之處可以從三個層面呈現:其一,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其參與面較廣,15個代表團600余名運動員和教練員以及裁判員、工作人員750人參加了此次運動會,開幕式演出的專兼職演員超過了1200人。其二,競賽項目內容類型極為豐富,此次黑龍江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共設置了曲棍球、跳板、秋千、珍珠球、武術摔跤、投擲、藏式拔河等多個項目,多達9個大項目、33個小項目,其中,藏式拔河、投擲等均為首次納入民族體育盛會當中的比賽項目。其三,表演項目較為精彩。被選送的20多個表演項目既呈現出了精湛的競技技巧,又極富觀賞性,全方位地將黑龍江省富有奇特魅力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凸顯出來[1]。
據相關資料顯示,黑龍江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通常都集中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城鎮和鄉村當中,其中學校的參與率較低,普及程度不高,部分傳統體育項目已經瀕臨失傳,使我國傳統體育項目不能很好的傳遞。而且,由于黑龍江省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體育項目排訓練的學校相對較少,大多數是與漢族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導致少數民族學生漢化情況較為嚴重,其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總結來講,目前黑龍江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體育當中的融合發展仍存在幾點問題。
首先,黑龍江省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合重視程度不足。
目前,黑龍江省學校除完成統一的體育教學任務之外,由于其學校體育經費方面存在的不足,導致其他方面體育項目的開發和融入研究相對較少。同時,黑龍江省民族地區學校與普通學校之間政策有著明顯的不同,很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本身有著其特殊性,這也導致很多學校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地融入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體育中的融入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其次,缺少專業化的設施器材與教材。
黑龍江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體育項目當中的融入還存在專業化器材與教材缺失的問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獨特的民族特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需要使用專業或特殊的器材,除了能夠在民間進行制作之外,很多項目并不具備現代化生產技術和能力,所以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器材難以獲得。此外在教材方面,到目前為止黑龍江省所出版的民族傳統體育實踐性項目教材相對較少,尤其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瀕臨失傳,已經很少有人能夠編制出專業化的教材,這也直接導致學校體育活動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無法有效開展和深度融合。
例如,黑龍江省鄂溫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中的貝闊,也就是曲棍球,項目所使用的曲棍器材屬于一種生長在大興安嶺的榨樹所制成的曲棍,這種曲棍是自然彎曲,主要用于擊球,是鄂溫克族傳統民族體育項目中的重要器材,其比賽規則類似于現代的。曲棍球打法在鄂溫克族地區流傳已久,也深受鄂溫克族青少年喜愛。然而這項運動有著較強的對抗性,有一套獨特的球場規則,無論在場地、設施還是器材方面,對于一般性學校來講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很多學校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和充足的資金[2]。
第一,要加強宣傳,引起學校重視,增大資金投入力度。
首先,黑龍江省各地區學校要積極獲取政府的支持,政府也要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融合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并設置專項款項,要做到專款專用,用于挖掘、整理、保護、繼承和發展一系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方面,這些資金必須要應用到位。其次也需要通過政府支持幫助學校打造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的體育教學項目設施,如培養定向體育生或在學校范圍內組建專業化訓練團隊,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融合發展提供資金上的支持[3]。
第二,要培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專業化師資團隊。
培養和擁有一批致力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研究和教學的骨干師資力量,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根本保障,同時也是當前所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目前民族文化研究隊伍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遠遠無法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尤其在面對世界和國內主流文化沖擊下難以招架。因此,黑龍江省要培養專業化團隊,要團結形成合力,積極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從教育入手,做好民族大眾的科學文化指導,借助各學校原有師資團隊,以此為基礎來培養專業化的民族傳統體育師資團隊,以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的融合。此外,黑龍江省各地區政府也要專門組建研究部門,加強對當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地深度挖掘,派遣專業人士走入各少數民族地區,了解各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存在斷層或缺失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搜集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予以補足,并引入到學校體育教育當中[4]。
第三,要積極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本土教材。
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門要積極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本土教材的開發,作為一個多民族地區,要深度發掘每一個民族獨特的體育項目,凸顯當地地方特色。學校在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也要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情況進行課程教材的開發,結合現有資源不斷進行整理、創編本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材,并將其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另外,黑龍江省各級政府以及學校要積極利用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學校之間的比賽,廣泛推廣和宣傳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體育文化,加強人民群眾和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體育活動項目地了解,使人們能夠懂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與發揚的重要性,通過學校體育渠道來發展弘揚,如此才能夠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走向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之路,并更好的傳承。
結合上述文章內容所述,在全民健身健康理念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理念的推動下,各地區學校也要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地融合,讓民族傳統體育走進學校,讓更多的青少年接觸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以此來強健體魄,感悟和傳承民族體育文化,以學校體育教育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也是我國體育界所推崇的共識。然而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學校體育教育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融合并未真正地將起放在重要的位置,對其缺少關注度。本文通過對二者融合的現狀的分析,總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期望能夠為促進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發展提供一點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