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菲
(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實驗幼兒園,福建寧德 355300)
幼兒園是助力幼兒生命成長的加油站和服務區。幼兒園區域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深化幼兒的自我認知,還可以鍛煉幼兒的人際溝通能力,從而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1]。但是,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給幼兒園區域活動設計和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幼兒園在區域活動設計與管理中,增強質量意識,并從質量視角提出針對性的方法與對策,以拓寬區域活動教育思路,達到良好的活動效果。那么,教育質量視角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幼兒活動中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活動要重視環境創設和利用,以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活動作為一種活動形式,是為幼兒園教學管理、幼兒全面發展而服務的。對于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幼兒園既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學活動的具體要求做出具體安排,還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需求來進行整體安排,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使幼兒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并積極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因此,針對區域活動,幼兒園要重視環境創設和空間規劃,爭取為幼兒展開交流、合作和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為幼兒園區域活動高質量開展和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2]。
幼兒園區域活動可分為操作活動、科學活動、語言活動、美工活動、娃娃家、表演活動等,不同的活動所需要的環境、場地也是不同的。其中,表演活動需要的場地較大;美工活動需要安排在距離水池較近的地方;操作活動需要有新鮮感和安全性,要材料豐富、因地制宜。例如,針對操作活動,幼兒園要根據操作活動的特點,創設互不干擾、專注探索的活動區;圍繞活動區建設,幼兒園要動員全體師生共同商量操作活動區角創設計劃,將聲音較大的活動安排在活動室外,將相對安靜的活動安排在室內。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是活動的主體,也是活動的必需品。但是,幼兒園活動材料投放需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經驗、能力,實事求是,做好動靜、色彩、材質和內容的搭配。同時,幼兒園還需要在材料選擇、選取上多下功夫,以激活幼兒的參與熱情,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活動能力。要想使幼兒園區域活動高質量開展、運行,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班級環境、地方地理因素,因地制宜,有計劃地投放材料。例如,在小班玩“過家家”游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關注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然后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收集、整理和投放材料,并帶領幼兒積極參與到材料的獲取、選擇和制作中來,以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搜集廢棄物,用廢棄物來制作活動材料,如用廢舊的鞋盒、泡沫箱、牛奶盒制作床、沙發和衣柜,用果汁瓶、奶粉瓶制作形象逼真的灶臺、飲水機,給幼兒創設逼真的娃娃家,讓幼兒開展游戲。
在幼兒開展活動時,教師還要認真觀察,定期更換或者補充一些玩具,增加活動的吸引力。例如,在幼兒“打掃衛生”后,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毛絨玩具和小衣服,以及一些塑料的醫療用品,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如讓幼兒分別扮演家長,來照顧小動物、小寶寶,給他們穿衣服、喂飯,帶他們去醫院看病。這樣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在區域活動中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使幼兒有更多的收獲。
開展幼兒區域活動的根本目標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自主性,鍛煉幼兒的堅持性和創造力,以促使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區域活動涉及多個方面,許多活動有一定的復雜性,也有積極的教育作用,這給教師的教育和管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雖然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自主活動,但由于幼兒身心還不成熟,如果教師放手不管,讓幼兒自由活動,很容易使區域活動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從而影響幼兒活動質量和效果。鑒于此,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處理好與幼兒的關系,又要提高自身素質,與幼兒進行交流和互動,給予幼兒有效引導,確保幼兒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提高認識和能力。
例如,在“我是烹飪小能手”區域活動中,在活動設計環節,教師可以與幼兒交流,以便了解幼兒喜歡什么食物、有沒有烹飪經驗和興趣,可以讓幼兒自己預設活動內容和形式。接下來,關于食材和材料準備,教師可以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鍋、面板、面粉和蔬菜,從而讓幼兒在小組長帶領下,集思廣益,設計活動程序,決定該怎么做。比如,有的小組想要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包餃子,做蔬菜沙拉。有的小組想要一起做幾道簡單的家常菜,如醋熘土豆絲、青菜豆腐等。教師要給予幼兒自主選擇權,讓他們自己通過討論、合作確定活動程序。但是,在幼兒動手操作時,教師要給予幼兒及時的指導和提示,不讓幼兒觸碰危險物品,并提示小組長擔起責任,發揮帶頭作用,做好組織工作。讓幼兒一起動手,搞好配合,以提高活動效率。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可以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出錯,還可以有效提高區域活動的質量。
《綱要》指出:“教師應轉變角色,以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教學管理。”由于生活環境、接受能力不同,幼兒在發展速度、認知水平、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要想幼兒園區域活動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就必須做好活動觀察、記錄和總結,及時發現活動的不足,找出幼兒存在的問題,發現自身在活動設計、引導方面的缺陷,進而為幼兒園區域活動改善、調整提供參考依據。所以,針對幼兒園區域活動,幼兒園教師要做有心人、觀察者,要本著欣賞、研究的態度去觀察幼兒的表現,觀察他們對活動的興趣,以及在活動中與同伴互動、合作情況,并了解他們的活動成果,以促使今后的區域活動高質量地開展和執行。
例如,在“制作小花”手工活動中,為了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教師可能會在開始時讓兩個幼兒一起合作,將半朵花連接成一整朵花,讓幼兒通過互幫互助完成制作小花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問題,但是,教師不必急著去指導、幫助幼兒,而是要細心觀察幼兒能否全力參與到活動中,與同伴合作得是否愉快,問題出在哪里,然后再尋找一個介入的好機會,給幼兒以提示。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與其他小組展開競爭,看哪個小組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制作更多的小花。在幼兒開展競賽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對材料的利用情況、與同伴的互動情況、面對競爭的心態,給予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最后,在點評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開展合作,以提高活動質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內容,能幫助幼兒形成獨立人格,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實際的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從教育質量入手,并借助多樣化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以保證區域活動有效開展,進而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