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陳英 定西市安定區大城小學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內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也不斷提升。但是,從體育教育領域來看,體育課程改革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矛盾。這說明現代體育課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對體育有著新的追求,學生們長期以來對體育有著新的期待。大多數學生不再滿足于學習運動技能,他們渴望獲得更廣泛、更全面的體育文化、體育背景和體育歷史。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改革與時俱進,尋求新的突破口[1]。體育教育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文化、社會適應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效果出人意料。體育教學模式的引入和借鑒,應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西登托普是美國的一名家喻戶曉的學校體育專家,被俄亥俄州立大學聘為榮譽教授,此人也曾來到國內進行講學,并在我國某知名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西登托普先生擁有十分淵博的知識,在多個領域都有十分耀眼的表現,特別是在體育教育行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受業內人士的愛戴。運動教育模式包含多方面內容,主比如運動季、團隊關系、比賽過程、比賽結果等。運動教育模式和過去經常應用的體育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面,此項運動模式主要是應用大單元教學,通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組內學習,而且體育教師會把全部的賽程安排內容提前告知學生,引導學生以比賽內容為依據而開展各項準備活動[2]。所有的準備工作都是為最后的比賽結果做鋪墊,當獲得比賽冠軍之后會舉辦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完成之后也就代表運動季結束。學生取得的比賽成績能夠體現出學生及團隊的學習成果,獲得較好的成績時會慶祝取得的進步和成功。運動教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體育教學方式,此種模式不僅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科學應用運動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加運動活動的積極性,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同時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當今社會,運動教育模式代表著先進的運動思想,加強對這種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體育活動是一種鍛煉自己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獲得了師生的共同青睞。和大多數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比,體育教學模式的目標更加多樣化。其目的是教育學生成為多才多藝的運動員,幫助他們成為有能力、有教育、有熱情的運動員。受過教育的運動員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體育的規則、儀式和傳統,區分好習慣和壞習慣。無論是兒童運動還是職業運動,無論是球迷還是觀眾,受過良好教育的運動員都是更有能力的參與者和更可口的消費者[3]。無論是地方青年體育文化,還是國家體育文化,熱心的運動員都積極參與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弘揚。作為體育界的一員,這些球迷同時也很好的促進了地方、國家或國際體育的發展。
運動教育模式十分注重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的切身感受,旨在提高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達到全員教育的目的,有效促進我國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在整體的運動賽季環節,無論是哪一個參賽隊伍的學生都必須要掌握多項技能,而且在團隊中擔負著不同的職責。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依據,可以很大程度提升角色設置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現階段在我國體育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簡單的運動技能,教學方式呈現單一化特點,很少關注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產生不良影響。大部分學生無法真正融入體育活動中,無法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和樂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用運動教育模式,主要是將比賽作為主線任務,通過比賽自身具備的杠桿作用,進一步提高實際教學水平和質量,從而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無法獲得的教學成果。對于體育教學實踐工作來說,積極開展運動競賽項目,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科學應用運動教育模式,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還可以讓學生懂得相互協作的重要性,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此種教育方式能夠幫助我國的青少年認識到公平比賽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體育競賽中的樂趣,還有利于發揮出比賽的杠桿作用,讓更多的學生充分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了解賽事背后蘊含的文化特征,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當前階段,我國的體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要想讓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成果,就需要良好的評價體系作為基礎。當前的實際教學現狀是很多體育教師對教學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當階段性教學工作結束之后沒有及時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或是選取的評價內容比較空洞,不具備具體性,從而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客觀。目前應用的教學評價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學工作的需要,所以需要進行改進和創新,可以積極借鑒運用問責機制,以此來提升教學評價反饋成效[4]。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是提供和教授課堂教學,而且是規劃、指導和指導課程。在體育教學方法上,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環節“放松”,使學生成為主體,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創造更多的空間。體育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為體育教師具有時間觀念。首先,體育教師應確定體育具有體育文化的功能。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在體育領域的合作。其次,體育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競技體育”。因此,教師必須將教材與教育設計緊密結合,開展體育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體育教育要求學生成為最重要的主體,但他們不能養羊。因此,教師應做好規劃、管理、指導和反饋。
體育教育模式在選擇體育項目和教材時非常謹慎。通常,作為體育教師來說,在制定體育教材內容時會充分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5]。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教育模式時,必須打破傳統的“多雜”教材體系。首先,在編寫體育教材內容時,盡量做到“少而精”作為指導思想。目前,大多數中小學體育教材內容過多,要求學生掌握的項目較多,使學生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效率低,學習水平低,導致學生基本理解粗糙,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施體育教學模式時,最好選擇一兩種體育教學模式作為教材內容。其次,在編寫體育教材內容時,應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出發點。在實施體育教育模式時,應以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體育為出發點,以創建品牌體育項目為目標。
根據對當前應用的體育教材的分析,可以發現具體的教材內容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有兩種安排方式:線性和螺旋。此外,許多教師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而是思考在哪里教學,導致出現重復教學的問題,而教師卻全然不知[6]。這是因為教材的設置存在問題,在主流教育和中等教育中,體育教師創建的普通單元通常是2-3小時或4-6小時的小學習單元。因此,每場體育賽事的教學時間總是很短,教學就像蜻蜓點水。學生只能有“初步經驗”,很難獲得技能和提高興趣。體育的方式要求傳統的體育材料組織、引入“運動季節”和實施大單元學習。這就要求小學體育和小學體育要與中學體育相適應,以模塊教學為單元,設計出一個大的教學單元。“模塊教學”與“運動季”相似,但區別在于“運動季”以“運動競賽”為主線。雖然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模塊化教學”仍有一定難度,但這仍然是學生獲得多項運動技能的明確方向。
當前階段,我國體育教學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其中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就是其中一個顯著的問題。在平時的體育教學工作中,體育教師僅僅是根據學生的出勤率、服裝規范度、上課積極性和期末檢測等內容做出屬于自己的主觀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缺乏科學性,無法保證評價結果的正確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需要針對評價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首先,在運動教育模式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有的學生扮演運動員,有的學生扮演教練員,而有的學生則需要承擔裁判員的職責,學生在扮演這些不同的角色時可以獲得不同的感受,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應不斷改進自身的學習觀念,正確認識體育學習的重要意義,不僅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和技巧,獲得強健的體魄,而且還應充分認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與隊友之間建立良好關系,互幫互助,合作共贏。
自從我國體育教育行業引入了運動教育模式以后,為實際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幫助,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應用效果,但同時在應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應針對發現的這些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升運動教育模式的應用水平和應用質量。體育教學模式的引入和借鑒,應為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