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浩宇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豐厚歷史底蘊并且傳統體育豐富多彩的國家里,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不僅是樹立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也是響應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發展競技體育必不可少的一環。在西方體育的強勢滲透和原有生存環境日漸復雜并趨于消失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要能夠適應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才能將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不斷發揚并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所謂民族傳統體育,是指某一民族或幾個民族在一定范圍內開展的,具有濃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傳統體育活動。它是相對于外民族傳入的、現代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而言的。它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縱向繼承關系和橫向融合關系,是該民族的教育手段,具有健身、娛樂和競技功能。[1]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先輩世代相承的豐厚遺產,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在維護民族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以及強身健體、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本身競技性不足,缺乏統一的評判標準等,只能流傳于民間而不能進入競技體育體系,更不必說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在全球一體化各國聯系日益緊密的背景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也需要注入更多的非西方元素,從而豐富和完善奧林匹克活動體系,而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就具備了這樣的作用和使命。其次,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包含了豐富的民族特色,例如摔跤、龍舟競渡、射箭等等項目,其絢爛的服飾、精美的道具,不僅具備藝術審美價值而且極具觀賞性,往往能夠吸引大批觀眾的目光,對于豐富世界體育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最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具有西方體育無可比擬之處,由于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傳統、歷史發展軌跡,以及不同的語言和風俗,造就了截然不同的體育文化,我國注重人文、重視禮儀的體育價值觀能對現代競技體育中的競技性和對抗性有良好的借鑒作用。[2]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獨具魅力,其價值也是無可替代的,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走向世界舞臺。
民族傳統體育要走向世界,需要將自身的民族性弱化才能更好地傳播,每一個地區或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體育內容,在相當程度上成為這些地區或國家的象征,如美國的籃球、巴西的足球、日本柔道、韓國的跆拳道、朝鮮的射箭、中國的武術等等。[3]在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過程中,對于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因為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傳播中國優秀的體育文化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它能夠使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被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所接受和認可,打破西方對體育項目的壟斷局面,使得現代體育內涵更加豐富和完善,世界需要中國元素,因此,民族傳統體育走向世界是有可能的。當現代奧運會1894年誕生時,就規定奧運會比賽的項目應當盡可能包括現代世界通行的各種運動形式。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除了武術外,還有許多項目,如中國象棋、圍棋、中國式摔跤、龍舟競渡等等,只要進行改造加工,使其不斷完善,并制定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程序和準則,能夠接受國際化的評分規則,要走向世界體壇是完全有可能的。[4]
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其中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計其數,但是除了少數項目開展較為普及外,許多項目已經隨著歷史的演進而逐漸消亡,其余大多數的項目在平時也得不到廣泛的開展,群眾對項目缺乏認知,甚至沒有認知,大規模普及就自然成了空想,更不要說能夠響應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其中自身項目缺乏制度化規范、趣味性不足等都是造成民族傳統體育難以國際化的重要原因。以下將從三方面提出建議,以促進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早日走向世界,擁有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在體育領域尤其明顯。現代體育的發展先機被西方所掌握,無論是參賽項目還是組織機構人員組成,中國都不占上風。青少年在社會氛圍、學校教育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對于籃球和足球等大項更為偏愛,而對于傳統體育項目例如中國圍棋、象棋、武術等等卻缺乏興趣,當然也與籃球足球門檻低而圍棋象棋武術需要大量練習門檻比較高有關,但是因為門檻高,從事的人越來越少,項目也因此越來越小眾,這對于文化的演進和發展可以說是巨大的損失。在此過程中群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感也會逐步降低,關注度認同度降低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也勢必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為此,我們應當深化對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認同,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各個層面入手,繼承并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賦予其新時代新的內容,推動本民族內的接受與參與,進而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國際化。文化自信對于國家發展是重要的推動力,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必須使國家、群眾都有堅定的文化自信,追溯起源和發展,展現民族傳統體育獨一無二的亮點,讓民族的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文化交流融合碰撞的舞臺上展示其魅力,讓國際體壇看到更多中國元素,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體壇大放異彩并站穩腳跟。
競技性是體育運動最大的魅力所在,運動員在賽場上竭盡所能奮勇拼搏、教練員斗智斗勇預備戰術,比賽結果難以預知,競技魅力使得觀眾沉迷其中。目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武術、圍棋等已逐步走向世界,但更多的還是只限于小范圍內的認知,因此,需要改革與創新,強化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性,使得項目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參與和關注,進而在未來走向國際視野。但是與此同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除了自身要加強競技性之外,項目還要注重樹立統一的標準,例如武術遲遲不能入奧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它缺乏評分標準和技術規范,沒有標準規范化的運動,就難以按照競技體育的模式推行,國際化的難度也隨之增加了。而反觀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進入奧運會所具備的合理性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價值,在保持民族風格的前提下適應“國際化”的需要。[5]此外民族傳統體育也要加強娛樂性趣味性,使之由少數人的體育向大眾的體育轉變,提升群眾的參與度。例如在我國,很多體育院校中推行的是競技武術而不是大眾武術,所以很多學生因為門檻太高而直接放棄,而專業的老師認為武術動作的復雜性、長期性以及單一的評判標準令人感到無從下手也難以對學生進行教授,家長也會在考慮到安全問題時對學生參與武術加以反對。因此對于門檻較高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強娛樂性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
隨著社會文化的轉型、信息傳播環境的變動,以及疫情影響對體育的沖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走向世界出現阻礙,與我國缺乏宣傳、缺乏國際話語權、國際傳播力不足是分不開的。在媒介的覆蓋能力、信息的生產能力、傳播的范圍與精準能力、效果影響能力等各個環節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民族傳統體育難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傳統體育項目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西方體育項目仍是主流,其他國家和地區優秀的有傳承發展價值的傳統體育項目由于種種原因被國際舞臺拒之門外,對于體育本身和體育精神、文化的發展都是無益的,傳統體育項目想要走向世界可以說是非常有難度的。由于現代體育誕生于西方,西方國家占據先發優勢,在甄選項目入奧之時享有話語權,這種壟斷性的霸權主義使得我國民族體育在進入國際體系以及對外傳播上受到牽制。[6]因此,中國必須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提升國際傳播力,講好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故事,傳播好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聲音,豐富和完善國際傳播多元主體,通過新聞、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等形式拓寬宣傳樣式,使得民族傳統體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在民族傳統體育賴以生存的土壤被逐漸消解、文化內涵不被重視、對外傳播模式受到阻礙等多重困境之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想要走向世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性,加強健身娛樂性以及加強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提升國際傳播力,才能使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走出亞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