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敏
(肇慶市高要區技工學校 廣東 肇慶 526100)
雖然積極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口號層出不窮,但是因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技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卻存在些許問題,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1 課程設置過于固化。在技校體育教學課程設計上缺乏規范性,課程模式比較僵化,甚至部分技校并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仍舊沿襲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僅僅單純的滿足學生的身體運動需求,并沒有融入創新性,導致趣味性不足,無法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造成阻礙。
1.2 教學內容過于落后。嚴格意義上分析,現階段技校體育教學內容不符合與時俱進的基本要求,特別在教學內容上處于落后局面,其中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①技校體育教學整體覆蓋面比較廣,特別是所選擇的體育教學項目比較廣泛,沒有缺乏深入研究,會出現學生學而廣學而不精的現象。②在新時期技校體育教學并沒有融入新穎性,特別是創新性與時代性沒有得到突出,無法依照學生的實際發展進行科學研究與設計。③在內容上過分注重于競技體育,這一類體育休閑性比較低,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產生抵觸心理。
1.3 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教學手段關系到了教學質量,然而根據調查與分析,當前大多數技校體育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以言傳身教為主,由體育教師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知識以及體育動作,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傳統且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造成忽視。另外在新時期體育教師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未將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融入其中,也沒有過多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導致教學內容過于老套,無法真正推動技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對后期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產生制約。
就目前而已,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新時期體育教師需要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創造條件、融入新意,創建完善的創新機制,如此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的人才。
2.1 創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在技校體育教學當中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培育觀,要以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作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勇于探索與創新,用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教育思想與理念進行教學[2]。另外,在技校體育教學當中要主動的適應社會發展,做好基礎教育與素質教育,將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一體,使其在協調發展之中共同提高,還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因材施教與人才培養模式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2 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傳統體育教學之中學生只能機械模仿,依賴性過強,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在新時期技校體育教學需要從本質上進行改革,創新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方法上要給予學生時間,使其主動探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此外還要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以自主合作、探究合作為主。比如在健美操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單個動作進行串聯與設計,編排出具有新穎性的組合動作,這樣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而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在技校體育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方法,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使被動學習變主動。
2.3 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在全新的教育理念與觀念下,技校體育教學需要做好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工作,體育教師需要對每一位學生加以關注,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依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另外還要實現教育理念與時代發展的相互適應,體育教師與學生要從本質上改變傳統體育教學的缺陷,尤其是體育教師需要創造相關的條件,以引導者的身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3]。比如可以讓學生對傳統的體育課程進行改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或者將體育教學與游戲相互整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培養創新意識。
2.4 創新組織形式,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在創新教育過程當中,體育教師需要對課程加以設計,體現出創意性,實現組織形式的創新,比如可以利用體育器械設計有趣的游戲,對體育場地進行布置,或者對體育教具進行制作等,給予學生寬松且愉快的環境,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創作,并且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創新行為,做好表揚,鼓勵學生的求異精神。此外還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一改傳統的角色,熱情的對待學生,接受學生所反饋的各項信息,建立民主且自由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密切溝通,這樣能夠達到心理自由,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不會遭到壓抑。
在技校體育教學之中需要做好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尤其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調整技校體育教學管理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