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金融學院,北京 100070)
國家助學貸款是一項基于中國教育情況,利用財政手段提高我國普通高校貧困學生入學率,對貧困學生提供學費補貼的一項政策。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家庭因為貧困,承擔不起孩子生活費用的現象時常發生。對于一些父母來說,孩子考上大學是一種負擔。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課外學習的不斷豐富,單靠原有的資助方法比如助學金、學生打工等對于貧困學生來說難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何讓貧困學生擁有同樣的上學機會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1999 年,我國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為家庭貧窮學生提供了學費資金支持,改善了貧困學生入學難的情況。但國家助學貸款可申請的最高限額偏低,政策不完善,運行機制不夠靈活等缺點也給助學貸款的實施帶來很多困難,并阻礙著我國助學貸款機制的健康發展。本文通過探究我國助學貸款的發展歷程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從而對我國助學貸款運行機制提出優化建議,從而推進國家助學貸款的健康發展。
1999 年5 月13 日我國發布《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定(試行)》,1999 年6 月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開始啟動。這一階段的特點主要有:①貸款的性質由商業貸款轉換為政策性貸款;②工行被確定為國家助學貸款銀行,鼓勵其他金融機構開展普通商業性貸款;③國家助學貸款的對象是高等學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專科生和本科學生;④金額不確定,僅僅規定學生獲得助學貸款的金額包含的學費部分不能大于其所在學校的學費,學生獲得助學貸款的金額中包含生活費部分不能大于所在地日常開銷;⑤明確了國家的貼息情況,在貸款期限內,國家財政會提供50%的貼息,剩余部分由學生自行承擔;⑥畢業后學生需在4 年內償還本金并支付利息。這一階段信用貸款形式已經確定,我國助學貸款與一般性的商業貸款徹底分開,國家助學貸款開始順利起步。
2000 年,我國將貸款范圍擴大到全國高校,辦理業務的銀行為四大行,要求一個學校對應一個銀行辦理相應業務,一旦選擇了某一個銀行,不可以再與其他銀行發生業務往來。在辦理助學貸款時,放寬了貸款的條件,在進行助學貸款申請時,學生不需要提供自己直系親屬的信息,這造成了助學貸款過程中當事人責任度降低的后果。并且研究生和同時進行兩門專業學習的全日制學生也可以進行助學貸款,擔保貸款變為信用貸款。這種制度沒有規定助學貸款的最高限額,但要求金額不得大于學生的學費以及日常費用,同時規定貸款的最長期限為八年,由貸款人和借款人共同約定是否改期。這一階段國家助學貸款穩定發展,這些修訂擴寬了國家助學貸款的覆蓋面,但是因為政策性較強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沒有較好地處理風險,給后期的助學貸款機制運行帶來了違約風險較高的麻煩。
隨著大學生違約現象的屢屢發生,銀行對助學貸款的工作逐漸懈怠,從而影響了貧困學生獲取資金的進度。學校、銀行、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國家助學貸款機制的運行,我國在國家助學貸款方面開始注重風險防范和政策優惠。①銀行可以在貸款人不遵守約定的情況下披露債務人的個人信息,記錄不值得信任的行為,并將其納入國家個人信用信息系統。②對于呆賬、壞賬,只要是由工作人員按照規定進行操作而出現的,就不再追究相關機構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免除了銀行因提供國家助學貸款而產生的營業稅,鼓勵了商業銀行積極辦理國家助學貸款。③注重培養大學生的信用意識并建立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個人征信信息系統。④取消了一個學校對應一個銀行的制度,使得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與銀行的工作效率來選擇合適的銀行進行助學貸款業務合作。
2004 年6 月,我國對國家助學貸款關于風險防范、風險管理與過程監督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以風險補償機制為核心,努力完善制度,形成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①貼息方式有所變化。在協議期間,由國家對學生貸款利息提供一半的補助更改為在校期間貸款利息國家承擔,學生畢業后的貸款利息需要自行清償的政策。②延長了還款年限。原來的貸款畢業生需要在四年內還清貸款,現在延長為六年內還清。③引入風險補償機制。由國家和高校共同建立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來給予銀行一定的彌補,減輕違約風險。④建立了貸后追蹤管理體系,對貸款學生的個人信息、還款行為進行跟蹤記錄并在學生畢業時,并將學生貸款的有關信息記錄到檔案。
國家助學貸款的不斷普及和修正,給貧困學生帶來了上學的機會,數據顯示,2013 年全國發放國家助學貸款金額為149.84 億元,助學貸款資助了264.85 萬人;2015 年,全國發放國家助學貸款金額為219.86 億元,貸款的資助了332.57 萬人;2017 年再次增長,發放的國家助學貸款金額為284.20 億元,是我國高校資助資金總額的27.05%,相比較2016 年,2017 年增加了20.99 億元。
在我國,全日制本科和大專學生每年可獲得的最高貸款額是8 000 元,研究生每年最多可以獲得的貸款額度為12 000元。學生通過助學貸款申請到的金額偏低并且資助標準只包括了家庭困難學生的住宿費和上學費用,不包括課外的學習費用和興趣擴展項目。藝術類等專業與體育專業學生的學費往往較高,助學貸款金額與他們的需求金額相差甚遠。此外,研究生的日常學習與工作和本專科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進行課題研究所需費用較高,但是目前的助學貸款金額額度往往難以滿足其需求。
國家助學貸款規定,困難學生在申請時需要有家庭經濟困難等證明,但是對于那些無法辦理貧困證明但確實有資金需求的家庭,他們無法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此外,我國目前的優惠政策需要貧困學生滿足兩個條件才可以申請代償:①在校時享受過國家助學貸款優惠政策;②畢業后愿意到我國需要人才的地區的基層單位就業且任期滿三年。然而在實際中,有些貧困生因為某些限制條件無法完成這個要求。
我國征信系統的普及較晚,信用教育力度不夠,使得社會各方對征信知識的了解不夠全面,學生在辦理貸款時不夠了解,自己如果違約會帶來何種后果,同時對于貧困學生所獲助學金的使用情況缺乏監督。
我國助學貸款的主要還款方式是分期償還。但對于一些剛畢業工資很低或者是還沒有工作的大學生來說,這種固定的還款方式和每次固定的還款金額會給畢業生帶來很大的財務壓力,這對貸款的回收造成阻礙,也會對貧困學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助學貸款的本源價值也受到損害。
我國助學貸款承辦主體是銀行,其為營利性組織,經營原則是安全性、營利性等。國家助學貸款近年來的高違約率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阻礙了銀行的發展。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沒有及時地給予銀行足夠的補貼,反而增加了銀行的風險,嚴重降低了銀行配合國家政策的積極性。
我國助學貸款包括了貧困學生所在學校的學費和住宿費。我國可考慮將貸款分為學費和非學費兩種,以此來決定助學貸款額度的最大值,并根據當地的商品價格、專業情況、住宿費用等方面設置靈活的金額,提高助學貸款的靈活性。使用一些新的貸款來降低助學貸款申請門檻,以便學生貸款的設計更廣泛。例如家庭經濟較一般,但是學生的專業等花費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開始進行低息貸款政策,要求上學期間開始分期付款,畢業后徹底還清。這樣可以給予家庭經濟情況困難但學費需求較大的學生上學機會,又可以讓銀行增加一定的利息收入。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助于培養人才,促進經濟發展。要重視宣傳,多增加講座等各種類型的宣講來提高國家助學貸款的知名度,普及相關知識,也可以舉辦一些與國家助學貸款主題相關的活動。宣傳過程也要不斷豐富內容,進行創新,吸引各種群體的注意力。與此同時,各地要盡快將民辦高等院校的助學貸款體系建立起來,讓民辦高校的學生也可享受助學貸款。各地的政府也要配合相關政策,讓民辦與公辦高校的學生享受平等的助學優惠政策。
各高等院校要根據國家規定逐步建立貧困學生的信用信息檔案,對貸款學生的學業、成績等信用行為作記錄,待貸款學生畢業,學校要與用人單位進行材料交接,同時銀行要及時將貧困學生信息錄入到個人信息系統,實現信用信息的完善。
我國對于特殊領域的業務都設立了國家政策性銀行,那么國家助學貸款也不應例外。因為商業銀行承辦國家助學貸款業務影響了其安全性、營利性、流動性的原則,我國有必要設立一個專業性銀行來負責國家助學貸款業務,將助學貸款的申請、辦理、償還集于一體。同時銀行應該被授予直接監督各高校助學貸款情況的權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加強對于還款的監管,讓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更加制度化、正規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