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峰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廣東湛江 524000)
在互聯網迅速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時,鍵盤輸入幾乎成為所有人賴以生存的書寫方式。也正是因此,高中生對漢字書寫的興趣和需求明顯有所下降。然而,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的書寫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務必在鍵盤時代努力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在鍵盤輸入蔚然成風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唯有在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寫好漢字。那么,在漢字書寫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怎樣的規律呢?
首先,注重朗讀,先認后寫。有學者認為,認寫同步的教學安排,漢字的音、形、義一起學,把漢字學習的難點集中在了一起,所以漢字教學步履艱難。鑒于此,教師不妨將漢字的認知與學習分開,使學生在字音、字形、字義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激發自身的書寫欲望,并且在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書寫過程中真正領悟漢字的魅力所在[1]。其次,重視筆畫,探究文字結構之美。就目前狀況而言,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甚至在一些條件比較優異的學校,筆記本電腦、iPad 都已經成為常規教具,就連學生的課后寫作、課堂練習等內容都是在網絡平臺上完成。在此環境影響下,學生的漢字書寫大多被鍵盤所取代。要想在這些環境中培養學生優異的書寫能力,教師不妨為學生設置專門的書寫課程,使其能夠在一筆一畫的規范書寫訓練中感受到漢字的結構之美和意蘊之美。對于專門的書寫課程來說,書法無疑是一門非常熱門的課程。書法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散發著非常濃厚的文化歷史氣息。書法與漢字是直接掛鉤的,書法是對漢字最完美形式的展示。而且就課程本身來說,學習書法不僅能幫助學生保持對文字的熟悉感,還能讓學生在書法的形式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歡文字。學生在學習相應課程后還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在書法課程的影響下,在漢字之美的熏陶與啟迪下,勢必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漢字的書寫過程中。
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鍵盤輸入的確能夠促進人們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但是,它統一化、規范化的固定格式表達往往掩蓋了學生的個性特征。無論是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還是為了學生自身的更好發展,教師不妨在教學中采用手寫與鍵盤輸入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現學生的個性特征,以促進學生個性特征的發展[2]。因此,在漢字書寫與鍵盤書寫相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一筆一畫的書寫過程中感受漢字的筆畫之美、結構之美,還可以使其通過鍵盤輸入方式的字體切換等,領悟不同字體的獨特魅力。如“追”和“逃”在字形、結構上都存在極大的相似之處,都與“跑”有關。在學習諸如此類的文字時,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對其進行拆分,還可以讓他們在鍵盤輸入的提示下搜索到更多與之相關的文字,如“遁”“逶迤”及“迤邐”等。經過諸如此類的深入分析與字義上的延伸拓展,學生勢必會對文字產生更濃厚的探索欲望。
同時,相關研究發現,漢字書寫對漢字字形、字義的理解及其相關文字字義的理解與解讀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江新、鄭艷曾經在手寫、鍵盤輸入的對比實驗測試中發現:“無論是字形的再認、書寫還是形近字辨認,手寫練習的字形成績均優于鍵盤輸入練習,但是對于字音、字義成績,研究沒有發現兩種練習方法的差異。”也就是說,在字音、字形、字義等內容的學習中,手寫比鍵盤輸入更加有效。因此,教師務必注重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使其在鍵盤輸入時代仍能按照正確的筆畫將漢字美觀地呈現出來。如此一來,學生方能在真正了解漢字意蘊的基礎上,將之熟練地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與學習中。即使現在社會對文字的接觸被鍵盤所代替,但也不是毫無辦法。對于手機上的輸入來說,許多輸入軟件都帶有手寫輸入的功能。教師可以利用相關功能,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練習,鼓勵學生在利用輸入法時多采用手寫輸入的方式。在手寫輸入時,不僅學生有書寫漢字的經歷,并且軟件還會判別學生書寫的漢字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則是無法得出需要的文字的。相信在這樣的練習下,學生對漢字的接觸程度會增加很多[3]。
提升漢字書寫能力的唯一途徑就是在接觸、閱讀的過程中大量運用漢字。因此,學習和使用并重技能為學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在以多媒體為主的互聯網教學平臺外,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書寫機會,以確保其漢字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不管網絡發展對漢字的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足夠多的漢字練習。畢竟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生活中書寫漢字的情況減少了很多。學校需要更加重視學生運用漢字的能力,最好能在學生所學的每門學科中都融入相關的漢字書寫練習。
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書寫狀況,將文字的學習分為認讀和書寫兩個方面,然后根據這兩個方面的能力擬定專項訓練內容,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閱讀體驗中接受、愛上書寫這種語言表達形式。在教學中,教師既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為其篩選一系列優秀的課外讀物,使其在正確、高效的閱讀方式引導下,對其中一些陌生字詞、成語等進行準確的書寫,又可以鼓勵學生放棄郵件等傳訊方式,采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意志等,或者讓學生模仿一種自己所喜歡的字體來撰寫日記、周記或者讀后感等。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收集一些甲骨文、小篆等類型文字的背后故事等,并據此展開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之對漢字這門古老的藝術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不僅能為學生的漢字書寫提供足夠多的書寫練習機會,使其在學、用同步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自身的書寫能力及書寫欲望,還能使其在書寫活動中更深層次地領悟漢字在結構、形體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從而真正愛上書寫。
總而言之,要想讓學生在緊跟社會潮流發展的同時也能以更加認真、耐心的態度了解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就必須在保持學生思想認知、學習思維領先性的同時,使其在認識到漢字價值的基礎上,學會如何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而在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夠與時俱進,并以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實現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