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啟峰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廣平鎮萬籌小學 福建 大田 366107)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小學低段學生寫話有明確要求: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寫作是體現語文學科內在教學價值的重要特點。無論是小升初,還是中考和高考,作文都是一大板塊,在分數上占有最為重要的地位。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僅僅有閱讀是不行的,還應該讓學生拿起筆來,才能把個人思想情感通過文字展示出來。小學二年級學生沒有多少寫作經驗,微寫作能夠在學生和語文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學生可以在微寫作中慢慢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積累一些初步的寫作經驗和技巧,建立對寫作的初步認識和思考,為今后的寫作打下一些基礎。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是未來發展,都是裨益良多的。
2.1 開展仿句仿段練習,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仿句仿段是微寫作的開始。教師從課文中選取一些描寫生動感人的句子或段落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有初步的認識。比如在課文《我是什么》中,教師就可以把“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這樣看起來非常矛盾的句子拿來讓學生們仿寫,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選材和寫作。有的學生寫的是“有時候媽媽很溫和,有時候我頑皮了媽媽就會發脾氣”,這個句子寫的很好,這樣一聯系生活,學生們就不再對課文的矛盾寫法有閱讀障礙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對生活的情感抒發。
2.2 在擴寫練習中,提升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如果把一個句子或者段落比喻成大樹,那么擴寫就是在這顆大樹上添加枝葉,使大樹變得枝繁葉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什么位置上應該擴句,應該添加什么內容等,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這樣一個句子“我愛玩”,讓學生們把這個句子進行擴大,延展,使之變長,變生動,變有趣。有的學生寫道“我愛玩蕩秋千”,有的學生寫道“我愛玩跳繩,還有踢毽子”。針對學生只是在句子的賓語上進行擴寫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句子的主語和謂語上進行擴寫,使學生感受漢語言的豐富變化。如有的學生寫道“我和小明愛玩跳遠”,有的學生寫道“我特別不愛和小明一起玩,因為他總是不按規則玩。”通過一點一點引導,到此為止,擴寫句型教學就可以說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了。
2.3 開展續寫改寫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續寫和改寫是微寫作的高級教學形式,通過引導學生把陳述句改寫成問句或者反問句,把課文內容或者其他文章及段落進行充滿想象力的改編等,可以有效完善學生的寫作素養,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切實的加強。在這方面,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十分靈活了。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展開想象,首先在小組中集體交流,讓學生把小蝌蚪見到媽媽之后,在媽媽的關懷下一天天長大成健壯的青蛙的情節發展進行想象,然后讓學生們拿起筆來進行各自的構思。有的學生寫的是變成青蛙的小蝌蚪告別媽媽,去大城市求學的故事;有的學生寫的是小蝌蚪照料生病的媽媽的故事;還有的學生寫的是找到了媽媽的小蝌蚪當起了向導,每年春天守衛在小河邊,向那些找不到它們的媽媽們的小蝌蚪們指路,或者幫助它們一起尋找它們的媽媽的故事,等等等等,整個擴寫過程給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體驗。
2.4 開展課外微日記練習,幫助學生養成寫作習慣。微寫作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該在課外開展,通過微日記等形式加強和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激發學生的生活感悟,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要經常開展微日記寫作競賽活動,把學生們寫的好的句子或者段落拿來貼到教室的墻壁上或者展示在板報上,激勵和督促全體學生養成自覺寫作意識。針對學生們容易在日記中養成流水賬的寫作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把句子表達完整的同時,一定要寫出真情實感,使記日記不流于形式。為了展現以人為本理念,教師還可以把自己平時寫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的生活感悟拿出來給學生朗讀,既能激發學生的課外寫作動力,同時圍繞一些幽默風趣的句子進行講解,也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2.5 脫離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寫作參與度。小學二年級學生寫作基礎不足,而寫作又是一項需要寫作技巧和情感基調的事情,即便是微寫作這樣較為簡單的寫作形式,如果教師不注意教學方法,也可能會給他們增加心理障礙,使他們畏首畏尾,難以參與到寫作練習之中去。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做一點改變,就是寫什么,怎么寫,不要給學生設限。要鼓勵學生大膽寫作,告訴學生寫什么都可以,怎么寫都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思維始終處于激昂狀態,這樣才不會干擾學生的靈感和才思。之后再針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講解,逐步糾正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保障學生們寫作的完成度。
微寫作盡管是一種十分契合二年級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方法,但是在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微寫作等問題上仍然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在實踐上也需要進一步積累經驗,以學生的寫作興趣為著眼點,以提升學生對寫作重要性的認識為抓手,通過微寫作進一步拉近學生和語文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