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鵬,吳 瓊,宋彥喜
(吉林師范大學a.管理學院;b.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新時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熱點話題的影響下,政府不斷推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新政策,以此來緩解“就業難”的問題。雖然對比一些發達國家(英、美等)我國創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但是隨著近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經濟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崛起,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已經步入正軌且有了些許進展。雖然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時代,我國的創業教育發展之路仍然面對諸多困境與挑戰,且這些困難都不容小覷。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
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一般情況下往往會面臨資金短缺,經驗不足等問題。然而國家出臺許多措施來鼓勵大學生創業。近年來為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國家戰略,政府推出了各項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提供創業補貼,減免稅收,為創業提供擔保貸款貼息等。這些措施的提出,有效減少了大學生創業前期投入的資金,大大降低了創業風險,有效調動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國家不斷出臺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為大學生提供便利適宜的網絡環境與市場環境。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創業。
深化教育改革的開展,人們的教育理念發生變化。各高校也積極朝著時代發展的方向轉變,轉變教育方向,轉變人才培養方案,旨在培養出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滿足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學校的大力支持,使得大學生的創業想法快速轉變為創業現實,這也幫助了更多有想法有意愿的大學生實現了創業夢想。
為鼓勵大學生創業教育,政府設定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項目。例如:大創計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政府的不斷鼓勵,使各大高校非常重視,學生老師也積極參與。通過參加項目和比賽,參加者體會到了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業項目的不斷增加,各類創業創新大賽的舉辦,形成了良好的創業氣氛,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增加了創業機會。互聯網的出現能夠將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產業不同的企業緊密地連接起來,最大限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在購物方面出現了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在飲食方面出現了美團、餓了么等軟件,在方便你我他的基礎上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可見這種互通式產業已經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空間,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更多選擇。
互聯網融合各個產業的同時也優化了創業結構。對于大學生來說,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得大學生創業模式不再拘泥于傳統創業模式下的條條框框。而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逐漸衍生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科技化的自主創業模式。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勢必會優化大學生創業結構。
互聯網的發展更提高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自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被提出和開發以來,其成功地成為新的數據載體。通過觀察可知,傳統的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對于創新點的資料并不明確,與社會的實際需求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導致創業失敗。隨著云計算等高科技的出現,使大學生創業者不再局限于自我認知,而是隨時隨地可在網絡上查找世界各地的信息,實現了資源共享,將生產資料、技術等有效地結合起來,為有需要的人所用,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這樣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創業風險,提高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和傳統的創業模式相比較起來,更具開放性。這也對大學生自身素質和技術提出了更高挑戰。創業者不僅需要學習創業知識和理論,更需要學習互聯網技術,例如視頻制作、PS、電商運營技術等。這是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礎技術。要想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脫穎而出,就要熟練掌握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工具。然而,由于一般的高校并沒有設置這樣的課程,學生并沒有系統有效地學習這些新技術,創業者缺乏對互聯網的深度理解,阻礙了大學生的創業發展。
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國家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如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學校也順應國家要求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學生內心也想著積極參加。但是國家、學校、學生之間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為適應互聯網發展現狀,學校雖然下發了國家的比賽通知,但是并沒有提前培訓,而是自主報名,主要以國家為推動力,創業初期的師資力量和實踐活動不能完全適配,創業者缺乏正確引導的現象普遍存在。并且學生雖然在通知下發初期內心表現積極,但是由于沒有正確的引導,使得真正參賽者的人數并不如意,參賽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同時缺乏良好的創業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首選就是穩定的工作,讀大學的目標就是畢業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不僅僅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的期待,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認可。在人們心里把創業和就業分開來看,存在“人為割接”的現象,片面地認為大學生創業就不能就業,這種誤區的形成由來已久。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遍地,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很多畢業生不是自發自愿地選擇創業,而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被動選擇。然而創業的路途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種被動選擇下的創業很難抵御失敗的挫折。遇到困難也缺少揚帆直上的勇氣,因此很多大學生創業只是心血來潮并非熱愛,同時也沒做好充分的準備。近年來國家對創新創業大力支持,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大學生創業降低了經營成本和創業風險,提供了更多機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有了創業意向,但是僅有夢想是不夠的,從創業理想到踏踏實實地創業實踐中間有很長的距離。不管是學生還是社會都要提供更寬松的創業環境,樹立起正確的創業理念,打破對大學生就業認識的局限性。
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互聯網技術,只有掌握好這個技術,大學生才能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因此學校創業課程中,應當有相關技術課程的設置。互聯網給傳統的創業在市場營銷,業務處理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教學中的戰略性和前瞻性對培養創業人才來說非常重要,要重視學生獨立發現和探索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和實踐中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教學,必須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啟迪和培養,以此促進創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互聯網的時代,不能完全依靠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學校應當立足學校本身,搭建屬于自己的創業平臺,定期舉辦各類創業培訓,創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充分融合利用多方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機會。
在如今時代,教師是引導大學生創業的主體,可是學校里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學生有想法創業,但缺乏正確引導,使得大學生不能把理想轉化為現實,把激情轉化為效益,只能停留在最初的萌芽狀態。此外,學生缺乏參加社會實踐的經驗,大多數大學生很少走出校園,對當前社會發展情況不了解、認識能力不足。再者,長期的和諧校園生活導致了學生依賴性強、意志薄弱等問題,學生缺乏創業精神。因此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就顯得至關重要。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類大學生創業發展服務組織的完善,相關部門的政策服務的支持,以及學校創業課程的設置、師資力量的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措施,剩下的就需要創業者本身堅定創業的信念。畢竟政府出臺的政策和學校提供的服務只是外物,而創業者本身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為熱愛,可迎萬難。這也就需要創業者轉變思想,不應該把創業當作找不到工作后無奈被迫選擇謀生的途徑。轉變對創業教育的態度,創業的最終目的并非謀生,而是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最終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學生應該在國家的關心下,有目標有計劃地實施創業,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個人能力的提高。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提出下,不僅掀起了創業教育的新熱潮,而且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培養高質量的創業教育人才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開展的創業教育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業自主能力方面還存在不足,將創業教育引入學校,既是改善大學生就業情況的有效舉措,又是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理念的創新。互聯網創業作為一種全新商業模式,離不開科技和創新。將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兩者融為一體,取長補短。在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各學校要對創業教育模式進行不斷完善,繼續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的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