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都要凸顯出職業性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也是一樣,當前,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都融入了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內容,從學生的具體專業及以后的職業出發,來確定體育教學課程,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以滿足技術型工作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更加凸顯職業性教育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具體專業及以后可能從事的第一職業的需求和特點,來開展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提高體育知識的實用性,以更好地滿足學生以后從事的職業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職業實用性體育在關注學生一般身體素質發展的同時,還關注學生的終身身體鍛煉意識、職業特殊身體素質及崗位適應能力,讓學生能夠學習更多與職業活動相關的體育知識,充實學生的運動技能儲備和體能儲備。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要凸顯出實踐性、針對性和職業性,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能夠促使學生適應未來崗位對體能的需求,如長時間的固定姿勢、體能消耗過大等。學生以后的職業不同,而不同職業的勞動強度、勞動目的、勞動工具不同,所以對職業體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就是從學生以后可能從事的具體職業出發,來開展的針對性教育教學[1]。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要有專業性、實用性和定向性。體育鍛煉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各項身體機能的提升,提高學生器官系統的功能和身體素質,一般的體育教學就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是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一般身體素質水平的高低和以后適應職業需要,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之間并不是線性相關的關系,也就是說,不同的勞動類型對勞動者身體素質的要求不同,所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發展學生的一般身體素質,同時還應該結合具體的職業來發展職業技能相關的身體素質,讓學生以后從事相關的崗位和職業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2]。
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規劃中,要將職業實用性體育納入到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中。在體育教學的總體規劃中,可以采取“1+1”教學模式,第一學年部分專業可開展常規的體育課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一般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升。到了第二學年,則具體根據學生的專業及以后可能從事的職業,來開展針對性的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職業實用性身體素質。第一學年是常規的體育教學,教學內容包括相關的理論課、專項課和素質課,讓學生掌握科學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技能,并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重點發展學生全面的身體素質。第二學年是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可以引入職業型專項課、職業型素質課和職業保健課,基于學生的專業、以后職業,來分析職業特點,精準把握職業需求,然后從職業需求出發,來發展學生的職業特殊身體素質,讓學生的職業能力得以提升,培養學生的保健意識,讓學生具有預防職業病的意識和能力。
將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融入體育教學中,要求學校及體育教師要對體育教學的目標進行重構,不僅要關注學生一般身體素質的發展,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特殊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育教學目標也要凸顯出職業性的特點,要和學生以后的具體職業和崗位緊密聯系。對于第二學年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來說,要確定更加細化的教學目標。比如,對于以后需要長期坐著、使用電腦操作的工作來說,學生以后可能會在頸椎、腰椎等方面出現問題,所以在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中,就要從這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通過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讓學生以后能夠更好地應對頸椎、腰椎方面的問題。又比如,對于旅游、銷售等類似的崗位來說,學生以后需要長時間走路,所以在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中,就要將體育教學目標定位在耐力鍛煉方面[3]。總之,體育教學目標要重構,除了常規的體育教學目標之外,還應該制定針對性的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目標,為后續的教學提供重要的導向。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內容的確定非常關鍵,要從學生具體的專業出發,來確定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內容。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要遵從一定的原則。(1)健身性原則。要從健身的角度出發來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項目和訓練內容。將“健康第一”的思想融入體育教學中,從學生現有的運動技能水平出發,選擇合適的內容,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現有水平,不能過度追求高難度的項目和動作技術,而是要以健身的原則為基礎,來選擇學生能夠實現的目標,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2)實用性原則。要關注學生的具體專業,從以后可能從事的職業出發來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分析職業特點,把握職業需要的特殊身體素質,然后選擇合適的體育訓練項目和內容。比如,對于機械專業的學生來說,以后可能會從事鉗工、銑工和車工等,這樣的職業對學生的耐力和上肢力量要求比較高,所以就要選擇能夠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和耐力的體育項目和運動內容,如可以選擇羽毛球、排球、籃球及投擲等項目,來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選擇體操、中長跑來發展學生的耐力。又比如,對于文秘專業的學生來說,尤其是女生,她們以后可能在辦公室工作,所以可以選擇能夠鍛煉其氣質、形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如健美操、瑜伽等。(3)補償性原則。要根據學生以后從事崗位和職業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的影響,來選擇具有預防、矯正職業病的體育教學內容,如對于一些職業來說,需要長時間靜坐,心血管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所以就可以將健美訓練、跑步等內容納入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中,以此來彌補運動的不足,讓他們的體型得到矯正,心肺得到鍛煉。又比如,對于一些以后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工作,學生的下肢容易發生靜脈曲張,所以可以將倒立、單杠、雙杠及慢跑等納入到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中,以此來強化下肢肌肉對血管的擠壓,從而預防職業病。(4)趣味性原則。要想發揮出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就一定要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中,要確保體育訓練內容的趣味性,可以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運動項目,避免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排斥、抵觸和厭倦的情緒。(5)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選擇的體育教學內容要能夠對學生以后的終身鍛煉有利,能夠成為學生終身鍛煉的內容或者是手段[4]。可持續強調的是學生的長遠發展,而從學生以后的職業出發,來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本身也是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出發,開展的教育,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凸顯出可持續性,以后也能夠成為一種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鍛煉手段。
在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職業情景化的教學方式,采用情境化教學。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要凸顯出職業性,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從學生以后從事的崗位和職業出發,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體會以后的職業對自己身體素質的需求和要求,從而強化學生的鍛煉意識,提高學生對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的認同感和認可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體育鍛煉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辛苦的過程,所以很多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度不高,缺乏熱情,而引入職業情景化教學手段,能夠讓體育訓練變得更加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5]。
在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將職業道德觀、職業責任感等內容納入到體育教學中,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來影響學生,促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還應該加強職業保健教育,任何一種職業如果沒有做好防護,都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學生以后進入具體的崗位之后,一定要具有職業保健意識,加強對以后從事職業的了解,尤其是要了解各種職業病及其危害[6]。體育課堂上,要教會學生關于職業病的預防措施和保健措施,讓學生以后能夠針對自己的具體工作,來加強自我防護、自我鍛煉和自我調節,真正促使學生的身體健康指數得到提高。
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也是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要想讓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教師要做好教學評價工作。以往的體育教學一般選擇終結性評價方式,主要從運動能力、運動技能這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進行改革,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效結合在一起,不僅考核運動技能和能力,同時還評價進步程度、學習態度等,讓教學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能夠凸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職業性,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融入體育教學體系中,做好體育教學的總體規劃,然后根據學生具體的專業及以后可能從事的職業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特殊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