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泰州 225300)
網絡課程資源課程建設改進工作從未間斷。現如今,網絡課程資源課程建設改進工作進入關鍵時期。然而現階段整體水平較低,新階段的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基于傳統結構化課程經驗,以全新方式應對改進困境[1]。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提高高職人員的綜合素養,需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教育質量的提高。所以,智慧校園環境下,高職學校需做好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高職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滿足學生混合式學習。基于此,智慧校園環境下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開展是十分有必要的[2]。
高職學校在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工作中發揮著橋梁作用,為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適齡學生提供職業教育機會,促使其在系統教育之后,掌握專業性技能,是有效提高學生勞動技能的有效路徑。所以,高職學校需通過教學實施過程,促使其能夠接受職業教育,為其后續個人發展夯實基礎。同時,高職學校借助精準學習資源,可滿足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學生有效提高綜合素養,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而言,高職教育顯然能夠傳授以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學生一定技能,促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就業中,尋找到適合個人特點的工作,從而有助于實現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學生的個人發展,進而真正意義上滿足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學生混合式學習。正因如此,智慧校園環境下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具備可行性[3]。
國家大力提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大背景下,高職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予以有效開展高職學校學生教學實施過程,然而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諸如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尚未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不科學、學生對于網絡課程資源課程使用不合理等,以下,筆者結合個人工作經驗,簡要分析當前智慧校園環境下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問題[4]。
近些年來,高職學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我國人才培養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也隨之發展與完善。然而,高職學校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落實在行動中,暴露出一些缺陷,直接影響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5]。
現階段,部分高職學校在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制定方面,尚未制定出科學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導致網絡學習環境無法真正滿足那些真正需要滿足的學生。例如:學校的網絡學習行為標準的制定,大部分以自覺自律為主,存在標準單一問題。所以,高職學校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需要立足課程規劃方案在側重點方面的差異,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關注點,才能確保高職學校的課程規劃真正滿足那些需要滿足的學生。但是現階段的高職學校尚未考慮這類情況,在制定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時,尚未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缺乏科學性,無法真正意義上滿足需要滿足的學生。
高職學校的學習資源體系,其主要目的是為混合式學習為代表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促使其具有足夠的學習環境完成高職教育。然而在相關調查數據中顯示,近些年來,高職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之后,尚未將其運用在合理的地方,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受助學生拿著網絡課程資源找槍手代學,絲毫沒有珍惜之心,對課程規劃的反映也表現十分隨意。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各分院、各專業(群)、各層次學生開設的職校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在2000—2006年,課程教學內容、實訓過程、考核方式都幾乎完全按照全國計算機一級、江蘇省計算機一級考試大綱和要求進行;在2007—2010 年,課程設置一般以考試為主導,雖然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同步。自2011年以來,強調協調運用網上學習要素關系,綜合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上兼顧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和要求,真正做到課證融通、理實一體。
針對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不完善問題,高職學校需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推動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信息化建設。高職學生入校前期,學校相關負責人就可以將學生的選課信息與校園學籍信息進行關聯,在校內實現學生信息共享。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直接通過信息共享,掌握高職學生的真實需求,一方面避免高職學生盲目選課,可保證高職學生基于moodle平臺開發課程教學空間,并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網絡信息共享,快速獲取高職學生的各項信息,不需要學生重復填寫課程相關的需求表格。高職學校相關負責人可通過網絡,直接獲取高職學生的相關資料信息,掌握其真實情況,進而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課程推薦。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教育體系隨之完善的過程中,高職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為社會培養出大量專業性技術人才,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高職學校重視學生理論文化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高職學校需響應國家實用型技術型人才角度辦學理念,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動態化管理機制的完善,則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以混合式學習模型為基礎,高職學校通過不斷動態分析學習過程、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資料之間的聯系,從而動態調整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確保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與本校教學要素水平持平,才能保證學習資源的有效性。同時,相同教學要素水平的不同教學策略也需要進行對比分析,充分顯現學習資源政策的公平性。另一方面,重視西方先進標準規定的學習,學習其具體操作模式,將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與國家整體教學要素發展水平動態相結合,對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進行實時動態監督與管理,并結合國家教學要素發展水平進行動態分析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的科學性,為做好高職工作夯實基礎。
綜上所述,本文在筆者結合實踐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就智慧校園環境下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為主題展開了分析,總結當前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問題集中體現在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體系尚未完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標準不科學、學生對于網絡課程資源課程使用不合理等幾個方面。為了進一步做好智慧校園環境下的高職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工作,本文認為,需重視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臨的問題,并立足于具體問題,探討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