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智慧學習環境是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智慧學習環境的存在也促進了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發展和設計。智慧學習環境下,良好的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最重要的是,可以全面保障高職階段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進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但是智慧學習環境下,針對高職信息技術的創設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正因如此,才導致智慧學習環境下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創新型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有限等等。倘若這些問題不能夠被很好地改善和解決,將嚴重影響智慧學習環境下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質量。
智慧學習環境是一種能感知學習情景、識別學習者特征、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與便利的互動工具、自動記錄學習過程和評測學習成果,以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學習場所或活動空間。智慧學習環境是普通數字化學習環境的高端形態,是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1)記錄學習過程。智慧學習環境下,針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所針對的所具備的第一個特點是能夠記錄整個的學習過程,智慧學習環境能夠通過動作的捕捉、情感的計算以及巖洞跟蹤等方式來記錄學習者在學習時的狀態以及整個的學習過程,同時在實現這些學習過程的記錄之后,還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過程對其學習情況進行分析。(2)識別學習情景。除了可以實現學習過程的記錄之外,還可以識別學習的情境。所謂學習的情境,包含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地點以及學習的活動,智慧學習環境可以根據學習者目前所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狀態來為其識別和推薦正確的學習情境。(3)感知學習物理環境。學習環境的創設對于學習者來說,也非常的重要,而智慧學習環境恰好可以達到這一目標。在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的前提下,還可以保障學生的物理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可以利用其自身所存在的傳感器技術監控學習者所處的學習環境中的空氣、溫度、光線、氣味、聲音等物理環境藝術,進而保證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的舒適性[1]。
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雖然很多學校都開始結合智慧學習環境實現教學信息技術活動的設計,但是針對教學方法的采取一就是比較陳舊、單一,大部分的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的灌溉式的教學模式,只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信息技術而已。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模式的使用非常不利于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進而導致針對與教學活動的設計存在很多的問題,同時針對智慧學習環境的應用也未能發揮其本身應該發揮的作用和效果,導致智慧學習環境下,針對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只有形式、沒有內容。
教師在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時,一定要保證教學活動的創新性,通過不斷地創新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就目前大部分的學校針對與智慧學習環境下高職信息技術活動的創設情況來看,可以了解到,很多教師都存在創新性差的現象。他們針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大多是使用一個固定的模式或者是模板,無論是講解什么內容,都套用統一的教學模板。這樣陳舊單一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在起初是還可以,但是隨著應用時間的延長,學生會逐漸地喪失學習興趣,進而導致針對與學習活動的設計,并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信息技術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應該是達到輔助的作用,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始終為學生,教師結合信息技術的引入,全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將信息技術作為的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過多的應用信息技術,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略了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另外,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注入自己的情感,將大部分的課堂教學都依賴于信息技術,進而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聯絡比較少,教師對學生了解不夠充分。同時,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也未能發揮基本應該發揮的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智慧學習環境下,若想實現良好的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設計,首先應該做到就是創新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的灌溉式教學模式,發揮智慧學習環境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所應該發揮的作用和目的。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教學法,在講解相關的教學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備,實現相關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而將學生的思維性到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來,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執行[2]。
除了要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之外,還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比如,智慧環境下,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教師為小組學生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小組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實現學生的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比如,加入今天所要教授學生的是結合所學習的知識設計簡單的PPT課件,那么教師便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教學工作,同時還可以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保證教學活動設計的多元性[3]。
針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定要保證應用的恰當性,不可以過多,也不可以過少。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只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應該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同時,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展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如教師可以借助與信息技術實現相關的教學內容的講解。但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教師自身與信息技術合為一體,且要注入教學情感,切不可以信息技術為主和為核心,進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核心地位[4]。
若想實現智慧環境下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還要實現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學??梢酝ㄟ^內部培訓或者是派遣教師到外面進行培訓以及教師進行網課學習等多種多樣的方式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現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培養和提升,全面保證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進而為更好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目前智慧學習環境下很多教師針對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設計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希望在本文相對應的一系列的建議和措施的幫助下,可以讓更多教師掌握智慧學習環境下正確開展高職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方法,進而促進高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