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商貿職業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
2020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多地延遲開學,教育計劃工作因此受到嚴重影響,面臨嚴峻的挑戰。為最大限度地縮小疫情對學生正常上課所造成的影響,在線教育被廣大人民群眾寄予厚望。“互聯網+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重組元素,教育系統面臨著一次歷史性的改革。各中小學、高校教師紛紛加入在線教育的隊伍之中,把在線授課計劃推上日程,教育企業也推出多種在線教育平臺,如慕課APP、超市資源、在線教學資源庫中的在線課程等等。由此可見疫情給在線教育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1]。
在線教學不是課堂的搬運工,并不是讓學生一味上網課。如何準確把握“停課不停學”[2]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明確指出:“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的網上上課,不能將課堂知識搬運到在線課程上來,而是指一種廣義學習。可以將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護知識學習相結合,亦可以多看一些對未來職業發展有益的書籍。
在線教育能否順利開展還需回歸在線教育本身。在線教育是由在線教育理論和在線教學環境組成。其中在線教育包括在線教學資源、在線行為活動和在線多元評價;而在線教學環境包括網絡接入條件、在線教學平臺、在線教學工具和在線支持服務。這些模塊相輔相成,共同協作,完成在線教育工作。但是通過調查發現,不是所有學生都具備在線學習環境。由于我國東西部科技發展差異比較大,西部科技發展相對落后,這就直接造成西部深度貧困地區的孩子無法同步在線學習。為解決這一窘境,部分學生選擇“游走上網學習”;抑或爬上樹枝或屋頂尋找信號等。種種情況說明在線教育對于貧困落后地區是巨大的挑戰。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解決偏遠貧困地區在線教育發展問題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線教育質量[3]如何和在線教學平臺及海量教學資源的質量也有著莫大關系。目前市面上的在線教學平臺數不勝數:如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釘釘、QQ課堂、學堂在線等等。在線教學平臺是在線教學的基礎,一個平臺的優劣可能會對在線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如何選取優質平臺成為教師們需要探討的問題。而教學平臺的性能和功能的優化成為平臺運營即將面臨的挑戰。
不同平臺上的教學資源也是應有盡有:如大學生慕課,超市資源,在線資源庫。在線課程資源五花八門,在選擇時會有點不知所措,可能會面臨一門科目存在相應對應多個類似的在線課程,如果都發布給學生學習,無疑是在給學生添加隱形壓力。
若學生僅只是一味地看在線課程的視頻,效果是極其單一的,各大出版社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原則,采用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電子的課程教材,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信息化教學手段已經逐漸融入現代化的教學當中。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是講授為主,信息化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而在線教學則完全采用信息化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信息化素養以及較強的信息化實操能力。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因為受專業限制或者年齡過大等因素對信息化教學使用較少,因此他們在實際在線教學過程中會比較吃力,在直播教學過程中如遇突發故障就可能手足無措,大大影響在線教學質量。
在線教學受地點限制,無法讓老師面對面監督學生,這就讓自覺性差的學生放飛自我,在學習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如何讓學生在家也能配合老師完成學習成為需要探索的問題。
首先,正視我國偏遠地區網絡環境的短板所在,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在線網絡環境以及硬件設備發展。其次,為保證在線教育順利開展,各地也應成立網絡運維小組,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從而提供技術支撐服務,保證網絡可以平穩運行的同時又能及時解決在線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自從疫情暴發以來,在線教學平臺層出不窮,首先在選擇教學平臺時,一定要慎重,防止不法人員利用虛假平臺進行詐騙。其次,要優化平臺,各大教學平臺功能各有千秋,為了避免教師和學生盲目下載多種在線教學APP,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將不同APP上的好評功能優化整合[4],這樣既方便教師又方便學生。
除此之外在線資源也是五花八門,盡管國家推出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等,但其他教學資源仍然良莠不齊。為解決這一窘境,教育部門應精心遴選優質課程,從而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如何將自己的學識高效在線傳播給學生,這是需要探討的問題。在線教學要求教師有較高的信息化素養,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就要求學校統一對教師進行信息化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可將如何網上授課、師生互動、評閱作業、答題輔導等信息化手段作為重點培訓。
在線教育對自律好學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但對于自覺性差的學生無非給了偷懶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單純上直播或者錄播課,而是要增加老師和學生互動,如在線問答、課堂問卷、彈幕、在線黑板等等。課后布置的在線作業可以讓學生互評,提升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還可以建立學校和家長的聯系群,實行“家”“校”監督,多元評價,從而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
抗擊疫情是一個持久戰,疫情對在線教育產生極大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在線教育迎來新的春天。在此之前在線教育主要是以國家精品課程、信息化教學大賽、培訓班的網課為主導,具有功利性,在經過疫情之后,在線教育會從實際出發,體現其實用性和公益性。(2)偏遠貧困地區網絡環境問題得以改善。疫情期間暴露出的網絡環境問題也會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我國偏遠地區網絡環境問題也將得到改進。(3)教師信息化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對于部分教師,比如受專業限制,平時無需要接觸太多信息化手段的教師,再比如一些年紀較長的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有抵觸情緒的。在此次疫情期間,其信息化素養必定得到全面提升。(4)信息化教學得以推廣,教學模式更加多樣化。在疫情之前,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而在疫情期間,各個老師的信息化素養得到全面提升,也逐漸熟悉了信息化教學的模式。在疫情結束之后,線下+線上混合模式教學將在各大高校中得以普及。(5)在線教學平臺功能更加完善。各個教師使用在線教學平臺,將從自己實際使用的切身體會出發,給出實際性的建議,從而讓平臺工作人員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