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齊魯金 呂赟*
(1.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2.山東省鄄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菏澤 274600)
學者王伯英指出,體育教學論是教育科學中的分科教學法之一,是對教育活動進行研究,研究教學目的及規律,以及體育教學的本質、教學過程、程序及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尋找體育教學的發展規律,并根據發展規律總結教學經驗,來獲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提升教學能力的作用。
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與其他學科相同,都需將思想與問題融合,探求其真實性和相關性。赫爾巴特認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教師,主要研究如何能夠讓教師從心靈上去感染學生,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塑造。休金娜指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是教師和學生的活動,主要針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的互動行為,教師對學生是否能夠做出正確引導,對學生的影響是否是有益。達尼洛夫和葉希波夫認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學校、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及學生所獲得知識的能力。
體育教學論具有多種性質,其中一種為橫斷性。體育教學活動可以歸屬于人類的特殊活動,直觀來看,與其他的學科存在的聯系性較小,實則與其他學科如藝術活動則是融為一體。所以,在歷史和現實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就需要既有科學性活動,又需要有藝術性活動,同時還需具備社會性活動。對體育教學活動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視,要以全面的、聯系的視角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地聯系。它是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所產生的,所以它具備了眾多特點,屬于橫向發展研究領域,呈現出來的性質為兼具性。同時又與科學性和人文性進行交叉,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體育教學并不能夠只歸屬于一個學科。既然屬于橫斷學科,對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就應進行多維度的考慮,還要將科學性與人文性的性質進行平衡,能夠正確地看待其發展及本質。然而體育教學論又受我國傳統教學思想影響,這就需要將各類思想進行融合,以能夠對其作出正確的判斷。
體育教學論是將許多有所涉及的學科進行融合,雖然能夠有效地與教育學、心理學、解剖學、哲學、管理學等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但是同時還要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區別。因為體育教學論不僅要研究體育教學的基礎原理,還要對于體育教學論的研究進行深入的探究,并且采取多層次、多視角、多方面的研究探究其原理,然后再將原理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體育教學論的主要特性還包括全面發展的原則,全面發展則是將哲學的思維模式引入到體育教學的研究之中。
除了綜合性之外,體育教學論還具備人文性。體育教學活動的教學主體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多方面。與其他的活動有著較大的區別,體育教學既是一種活動,又是一種思想上的交流,教師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課程,正確引導學生,還能夠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交流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對學生的價值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有的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同時體育教學又為文化知識教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載體,將文化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教師的教學內容作為文化的特殊形態,其性質已經從當代的自然性嬗變為文化性。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共同活動,其目的是輸送知識,所以又具備了人文性。
對體育教學論進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通過知網等相關網站對國內外的文獻和作者觀點進行收集整理,并按照不同觀點進行歸類、總結。然后根據國外的資料作為參考,再對國內的相關研究進行比較、分析,試著找出相同觀點和不同觀點,并分別進行探究。
主要是對其研究領域進行縱向和橫向進行比較。將相關論點進行比較,深入探究體育教學論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采取邏輯分析法是對體育教學論的概念、推理、判斷等形式對資料、事實等進行分析、歸納、概況以及探究體育教學論的發展規律。
采取案例分析法主要是對某些地區、某類學校、某些學生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具體的案例來深入研究體育教學論的相關特點及發展、產生的原因及其特有的特點。
在體育教學論的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哪類學科都有其核心內容及主要的研究內容,體育教學論中主要的研究內容是要確定研究對象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此外還要對體育教學概念的定義與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進行區分。體育教學論的定義主要是對體育教學論概念中的人物進行闡述。要對體育教學論與其他學科進行區分則需要深入研究其教與學的矛盾。其本質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及聯系,這樣就能夠掌握其本質的核心。此外,還要對體育教學中的客體與主體進行區分,如何能夠區分其客體、主體,這就需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將傳授課程的教師與接收知識的學生進行整體劃分,研究者要對這二者進行明晰,并根據不同的主體、客體來研究其不同的相關對象。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對體育教學論中的研究者進行界定,在眾多學者中,其主要持兩派的觀點。一派認為其研究對象并不是指某類人,而是指體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學者樊臨虎指出,對體育教學論的對象進行探究其本質則是對其發展規律進行探究,來尋求最適合的發展規律,將其融入到教學理念之中,并將其應用在實踐之中,從而整體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而另一派則是將教學的變量與其要素融入到研究對象之中。部分學者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并非為某一類人,而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龔正偉認為體育教學論是對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問題予以研究,而其實質則是教學活動中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二者能否協調且融合則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夏思永指出,在體育教學論中,要分科教學,所謂分科教學既要有對應的研究對象,還要對其規律進行分析,以及對教學本質和方法都要進行研究。其深入研究的目的則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探究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并及時做出改進的對策,從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師水平,更好地進行授課。筆者認為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應從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為研究入手點,再以點帶面,對教學中的矛盾進行分析,能夠做到真正解決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體育教學論體系不應與其他學科體系在內容上存在差別,還需要對應。體育教學論的內容體系是從其他學科完善的教學體系上移植過來的,這種方法對體育教學體系起到了完善的作用,且實施方法簡單。體育教學論的體系并不只是對其他學科理論的照搬,還需要增加實際的相關教學內容。
雖然體育教學體系在體系內容設置上與其他學科相類似,但是在實質上還是存在差別。體育教學體系以身體運動為主,以訓練學生身體協調性為主。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多以身體訓練為主,理論知識相對非常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先要進行正確示范,隨后學生模仿練習,同時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糾錯,幫助其正確掌握各種運動技能。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學生自身不同的身體素質情況,不能夠做超負荷的運動。體育教學的方式則應選擇能夠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的教學方式,不能刻板,應主動挖掘有特色的教學方式,這也是體育教學與一般教學不同之處。
雖然教學理論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是教學論的教學方法與相關概念并不影響體育教學論體系的形成,然后再通過對體育教學論的其他版本的研究,同樣對這些內容也沒有涉及體育教學論的基本理論,這就表現體育教學論的體系還存著在一定的缺陷,并不是完善的。所以,體育教學論的體系應進行完善,補充相關方面的論述,這樣不僅有利于完善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對象、教學方法、基本概念的論述,還有助于體育教師把握體育教學的一些基本要素,更準確地識別各類體育現象,便于更好地把握體育教學的方向。
體育教學論屬于基礎學科,是具有邏輯性的,體育教學論作為一個子系統,人們不僅需要了解認識這個系統,還要對其進行結構分析,系統中的元素也要進行分析。此外,還應進行改革,對結構進行改革,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體育教學論的體系。
體育教學論體系的構建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科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二,實用性原則。對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則可以更加有助于教師的授課,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第三,科學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體育教學論作為一門課程,其體系應是多樣性的,應有一定的系統性的原則。第四,繼承和發展性原則。以教學課程為主要研究目的,并結合不同需求進行改進,來滿足不同種類的需求。體育教學論同時也是某一時間段的產物,如體育教學對象、體育教學原則等則不會改變,這也是屬于繼承性的特點,所以體育教學論的體系應具備繼承性原則。但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則會根據需求所改變,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進行改變,呈現出發展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