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 孟令剛
(揚州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0)
運動健康指導門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基層運動健康服務平臺,開展體制評估、咨詢診療、康復訓練、科學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等工作,全人群、全周期為群眾提供健身指導和診療服務,嘗試打造一個多方共建、惠民利民的基層示范工程。然而,目前國內對于建設運動健康指導門診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面臨著許多挑戰和不足,在其建立與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體醫融合是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具體應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專業性,其中專業的人才必不可少。因為“體醫融合”是一項涉及到運動、醫學、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知識的新型模式,主要由兩大領域的相關內容融合而成,為保證服務質量的落實和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必須建立既懂醫療又懂體育的“二位一體”人才結構,設置具有“體醫結合”特色的專業課程,加強醫教協同,并招募專業人才來組成知識性管理團隊。
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協同性是指“協同治理”方面,它是一種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參與的各部門,如政府、醫療組織、相關體育部門能夠共同負責公共事務管理,加強多機構間的協作和互動,實現非醫療手段與醫療保健和醫療服務相結合,并實現國家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現代醫療服務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藥物和外科手術。然而,所有醫學治療都是在控制疾病或消除疾病,并非從根本原因入手。應該預防和治愈未出現的病癥。而運動健康指導診所可以全周期保證人民的健康,它是對抗亞健康和預防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雖然以前的“求醫問藥”可以解決健康問題,但不會降低疾病風險,促進人們的健康。現在應該強調的是一種體育醫學融合模型,利用運動健身來盡可能地取代或部分取代醫療手段,以恢復身體的健康。
2017年11月10日,由常州市體育局牽頭,聯合鐘樓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及常州市鐘樓區永紅、五星兩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三方協商,一致決定構建的具有常州特色的運動健康指導門診開診。其中,體育局負責按照有關政策,在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過程中,配套相應的體質監測設備。衛生和計劃局則負責指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制定門診管理制度,使運動健康指導門診具備良好的運營服務能力,而兩家衛生服務中心負責門診建設和基本設備的投入。
按照合作共建基層運動健康指導門診協議,常州市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建設標準如下:對于機構的要求是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衛生院,對于科室的設置是至少配備診療室、運動康復室、運動健康評估室和健康教育室。其中面積的要求是診療室大于20m2,運動康復室大于50m2,運動健康評估室在20~40m2,健康教育室大于50m2。對于人員配備方面,要求取得運動處方培訓合格證的全科醫生、康復治療師至少1名,二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至少各5名。
為進一步加強體醫結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江蘇省體育局定于2018年10月在常州開展運動處方師的培訓,使其能夠開出具有個性化的運動處方,為人民提供科學、精準的健康指導服務。在所有培訓人員中,只有鐘樓區永紅和五星兩家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醫務人員參與了培訓。
為了證明科學健身有促進健康與預防慢性病等作用,在2019年初,常州市永紅和五星兩家衛生服務中心分別啟動“慢病運動干預項目”,它們在轄區內篩選3種患病率相對較高的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肥胖的人員進行為期12周的記錄實驗,免費為他們提供體檢檢測、身體素質評價、健康評估等內容,免費服務項目價值達5000元。旨在通過實驗篩選出適用于各種疾病患者的運動處方,從而構建慢性病運動處方庫,摸索出適合本地區的慢病管理模式,為運動干預常見慢性病提供實驗依據,并且可以為基層慢病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全民科學健身需要既懂得運動人體科學及醫衛知識,又具備運動鍛煉指導能力的專業人員,能夠根據民眾的個體差異,科學地制定運動處方[1]。而目前常州市因為剛剛開始進行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試行,所以在專業人員配備及培訓方面還不夠完善,因而缺乏專業的運動醫療指導人員。
運動健康指導門診概念在國內還處于新興的模塊,各省市都還在試行的階段,常州也不例外。因而在建立之初,對于管理制度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沒有好的制度來約束,對于門診這種就診程序繁多、常需排隊等候的公共區域來說,是非常難起到約束作用的。另外,在對于就診人員的態度服務方面,還需要建立良好的醫護患關系,幫助患者積極治療。
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畢竟在國內還沒有完全的普及,所以大部分人對此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晰,開展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地區也沒有宣傳到位,宣傳手段單一,宣傳內容單調,使人們沒有從內心里接受這個新型的概念,認識還存在偏頗,沒有意識到其可以改善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可以增強保健意識和能力。
目前,我國應該建立涉及醫學、健康管理、運動等多方面的運動促進健康服務指導體系,在社區衛生等部門引進既懂醫學又會指導科學運動的復合型人才。政府可以加強對衛生部門工作者開展促進運動健康指導方面能力的培訓。具體培養途徑如下。(1)組織有關運動處方的培訓課程,并開展運動處方師的培訓。對于參與人員具有針對性的開設課程,體育行業的人士則安排了解有關病理及加強對慢性病的認識,而醫療行業的人員則是培訓健身指導相關的內容,旨在通過培訓能夠獨立開出運動處方。(2)加強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聯合運作,建立具有“醫體結合”特色的專業課程,使學生掌握體育與醫學知識,培養懂得醫學和體育指導的復合型人才。
對于常州這個剛開始試行運動指導門診的城市,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分工明確且全力支持這種新型模式。打造一個體育專家與醫療人員共同診療的科室,方便共同探討與進步。還要建立一個運動健康指導服務平臺,方便前來就診的患者。另外,醫務人員要不斷地豐富自己,提升開具個性化運動處方的能力。最后,對前來求醫的人員一定要拿出專業的態度,認真仔細地進行每一段過程,使其能夠安心接受指導治療。
現階段,雖然常州已經開始試行運動健康指導門診,但大部分還是處在試驗階段,因此只有少部分參與免費實驗的群眾才有所了解,實際上,了解甚至知道的人寥寥無幾。現在人們雖然對運動促進健康方面的認識有部分變化,但還未從根本上認可,對“體醫結合”的了解程度更是不高。“體醫結合”試行初期最好選在社區,因為社區的人員首先分布地域廣泛且人員眾多,再加上年齡偏大、擁有的自由時間較多,使得他們的傳播能力很強,這就加大了對“體醫結合”的宣傳力度。其次由于社區人員年齡偏大導致慢性病的頻發,關鍵之時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可以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勤鍛煉的好習慣。最后便是最常見的宣傳方式,發放宣傳手冊或者挨家挨戶宣傳。此外,充分利用媒體、報刊、互聯網推送等多種新型傳播媒介,提高人們對“體醫結合”的參與度、關注度,為“體醫結合”這一健康觀念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
運動健康指導門診是落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通過深入了解常州市運動健康指導門診的情況,發現其存在的問題首先就是專業人才非常的欠缺;其次在管理制度及服務質量上面也同樣存在不足。而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常州市也積極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第一,健全復合型運動促進健康指導人才培養體系;第二,完善健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