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軍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撫順 113001)
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時代,對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要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應當更加高度重視提升體育理論教學特色化水平。特別是在網絡條件下,為體育理論教學創造了一定的條件,由于網絡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互動性、融合性等諸多特點,因而可以通過大力實施“互聯網+體育理論教學”模式,使體育理論教學特色更加顯著。這就需要在開展體育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認識到網絡對體育理論教學的影響,并著眼于促進網絡與體育理論教學的有效融合,大力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努力使體育理論教學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最大限度提升體育理論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培養學生理論素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于高校教育當中。從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提高,但在科學、靈活、系統地應用網絡方面上相對比較薄弱。有的教師在開展體育理論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體育理論教學體系的優化和完善,還沒有深刻認識到網絡對體育理論教學的重要價值,因而不注重在體育理論教學體系建設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特別是在應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開展體育理論教學方面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比如,不注重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體育理論教學工作模式,盡管在利用網絡開展理論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還在體育理論教學平臺和載體建設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在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方面比較薄弱;有的教師則不注重體育理論教學載體的拓展,還沒有深刻認識到網絡化、信息化在支撐體育理論教學有效性方面的積極作用,因而在運用遠程教育平臺、“微課”平臺、“慕課”平臺開展體育理論教學的運行機制仍然不夠完善,特別是相應的運行體系、服務體系、資源體系建設仍然沒有取得實實在在的突破和成效,在融合教育、滲透教育、綜合教育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將體育理論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同時也不注重運用新媒體強化體育理論教學機制創新,這已經成為網絡環境下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瓶頸,需要引起教師重視;還有的教師則不注重體育理論教學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有的普通高校則不注重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管理,特別是在培養教師信息思維、數據思維、媒體思維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很多教師不注重將多媒體PPT技術、希沃白板技術及“微課”等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導致網絡體育理論教學工作的整體性和效能性不強,這就直接導致網絡體育理論教學工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由于網絡的突出特點,因而在應用“互聯網+體育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構建更具有創新性、系統性、效能性的體育理論教學體系,使網絡與體育理論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進而才能使體育理論教學的針對性、特色化和互動性更強,這是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把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體育理論教學體系作為重點,積極探索“全員教育、全面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有效實現形式,切實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合力。要著眼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意識和能力,大力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同時還要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比如通過微課、慕課、在線開放課程等構建多元化、系統化、協同性的“體育理論教學資源數據庫”。要進一步拓展體育理論教學課程內容,把引導學生認識新媒體、適應新媒體、合理運用新媒體納入到體育理論教學課程當中,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及各類媒體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并且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做好網絡條件下體育理論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教師應當進行研究和探索。
做好網絡條件下的體育理論教學工作,一定要構建多元化載體,但從當前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載體建設仍然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體育理論教學工作的意識和能力不強,需要進一步拓展體育理論教學載體。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校應當在體育理論教學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進行投入,特別是要在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方面給予保障,為更有效地推動體育理論網絡化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教師要大力推動“互聯網+體育理論教學”模式,切實加大體育理論教學信息化、網絡化,乃至智能化投入力度,除了要運用微信、QQ等平臺開展“即時性”體育理論教學之外,也要在構建遠程教育平臺、“微課”平臺、“慕課”平臺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并且要著眼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大力加強運行體系、服務體系、資源體系建設,同時還要在運用新媒體開展融合教育、滲透教育、綜合教育方面進行探索。在拓展體育理論教學載體的過程中,也要更加高度重視體育理論教學載體的融合性建設,特別是要根據體育理論教學的實際情況,強化各類載體的綜合運用,比如可以對新媒體進行有效的應用,強化新媒體與體育理論教學的融合,并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設計與安排。
在網絡條件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切實加大體育理論教學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取得更大的成效。網絡的開放性、互動性、融合性、滲透性特點,對體育理論教學具有較大的影響,但從總體上來看,機遇大于挑戰,需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大力推動新媒體環境下體育理論教學改革,既要強化體育理論教學理念、方法、模式等創新,使新媒體能夠得到有效應;也要在加強體育理論教學管理方面實現突破,切實提升網絡教學、新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普通高校可以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對體育理論教學工作載體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還要在加強普通高校內部網絡監測等諸多方面下功夫,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線上”教學的綜合性和系統性,比如應當做好“線上”監督、管理、評價機制建設,提升“線上”教學整體功能性建設能力。加強體育理論教學管理工作,還要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下功夫,特別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網絡對體育理論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與互動,但更為重要的則是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切實做到遵守法律法規,避免出現問題和矛盾。
綜上所述,由于網絡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互動性和融合性,在我國大力推動“互聯網+教育”的新時代,對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網絡條件下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特色,是廣大體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特別是要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體育理論教學工作,著眼于提升體育理論教學的多元化機制建設,重點在完善體育理論教學體系、拓展體育理論教學載體、加強體育理論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提升普通高校體育理論教學整體水平,推動體育理論教學特色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