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靜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漢王實驗小學 江蘇 徐州 221149)
小學中語文識字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傳播技術的發展,語文老師可以結合科學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把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創建有效的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激發自身的識字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的環境下接受語文識字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識字的基本功。
1.1 教學方式過一單一化,部分老師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主要以“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機械的進行教學,使課堂變得乏味、枯燥,沒有任何的趣味性,,從而導致學生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一起,在學效率上越變越差。
1.2 信息技術運用的不夠充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信息技術操作性也越來越要求老師有一定的技術性。有的老師認為信息技術設備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要簡單的學習操作就可以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來,導致在教學中,出現技術上的問題就影響到教學進度。
2.1 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正規發音。小學語文識字中不只是需要學生認識到生字還要標準的發音,對此,老師在創設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設計教學識字,幫助老師在口語發音上規范教學,使學生在老師創設的識字教學中激發自身的識字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課堂質量[1]。
例如:老師在教一年級學生認字的時候,運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形式,把本節所需要學習的生字,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制作,在授課的時候,老師結合動畫演變的過程進行教學,小學生天性喜愛觀看動畫,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的調動到教學中來。在學生識字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跟著動畫中出現的生字進行發音練習,在學生發音不正確的時候,老師及時進行改正。再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很快的掌握生字的認識,從而使語文識字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斷地提升。
2.2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課本中的識字難點。我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許多的多音字還有同音字都有很大的區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老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引導學生進行區別,因此,老師根據教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辨別出形易字或者同音字上做出區別[2]。
例如:在講部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第八單元《少年閏土》一課時,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本節課的生字,進行講解,待學生都掌握以后,在運用多媒體把容易出錯的生字與相近的字寫出來,邀請學生進行辨認:“同學們,黑板上出現的這兩個字,哪個是正確的,分別念什么?”學生們會發現“閏”“閨”兩個字特別相近,在寫閏的時候稍微不注意就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個字,這時候有的學生發現問題“;老師這兩個字一個年gui,另一個就是我們所學的run”,其他學生也進行復議,這時候,老師進行筆畫要求,引導學生在書寫的時候要規范,從而使學生們提高識字量的同時,還能提高書寫規范。
2.3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英國19世紀偉大生物家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產生影響的,局是我的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所以,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因此,老師要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充分的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喜歡上語文識字教學[3]。
例如:老師在講完每一單元的識字教學以后,把這一單元所學的生字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制作成認字小游戲,選定一節課邀請全班的學生進行認字游戲PK,或者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查找相關的游戲,在學生回家以后利用手機進行識字鍛煉,把自己完成的成績進行截圖發個老師,老師進行點評,在一個月或者一周的時候,老師進行考試。在老師創設的識字小游戲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跟隨著老師,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的提高,從而提高識字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因此,語文老師在創設識字教學時,要利用好信息技術設備,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老師創設的教學中來。幫助學生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生字的字義進行理解,使學生不斷地積累自身的識字儲備量,從而提升語文識字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學習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