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娜 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實驗小學
教研活動是指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教師專業成為為目標,學校課程實施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具體教學問題展開的一系列研究活動,教師是教研活動的主體,專業研究人員是教研伙伴,依托教研活動能夠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使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更強的素質與能力。高質量體育教研活動應該從體育教育發展現實需求入手,選擇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作為主要切入點,激活教師主動性并提升教研效率,利用多樣化的教研活動推動教師專業進步,進而實現小學體育教育的提質增效,真正滿足小學學生全面發展需求[1]。
小學體育課程在學校與社會中的地位長期處于偏低水平,雖然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并積極推動校園體育發展,但是在一定時間內仍然未能根本性改變體育教育的弱勢地位,體育教師與教研人員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體育課程專家與理論研究人員設計制定并指導實施體育教育,課程的弱勢地位導致教研人員未能得到足夠關注,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較少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教研活動,例如山西省的體育專職體育教研員和兼職體育教研員數量為130名,而這些教研員需要面對全省90000余名中小學生。而很多體育教師因為體育教研活動的重視程度不足,他們無法深刻認識到體育教研活動的價值,被動完成學校任務并參與教研活動,部分體育教師甚至不敢主動承擔教研任務,將這些任務拋給了骨干教師,這就使得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無法得到有效鍛煉,各類教研活動的作用與價值也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多樣化的體育教研活動能夠將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調動起來,使學生們在面對體育教研室保持更高的積極性,積極性的提升不僅僅能夠促使體育教師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更能夠激活教師的靈感,使得教師依托教育理論展開創新探索,進而解決體育教育之中長期存在的頑固性問題[2]。但目前很多小學的體育教研依然以集體備課、聽評課、學術會議等為主,體育教師對這些傳統模式已經非常熟悉并產生了厭倦感,教師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創新性的教研活動以適應政策形勢、學生成長和教育創新需求,教研形式的局限性導致教師無法將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投身其中。例如在聽評課教研活動之中,很多教師并不能夠保持注意力集中,點評時只是提出諸如聲音較小、普通話不標準、教學深度可以提升等簡單問題,大多數點評依然以表揚為主,久而久之教師們也對這樣的教研活動感到厭倦,教師抱著完成任務心態去聽評課,點評時也只是紙上談兵,教研活動與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充足的教研時間是提升小學體育教研質量的基礎條件,這可以為體育教師提供更加交流學習的機會,取長補短并在教研交流過程中總結創新教學方式,進一步滿足小學學生的多樣化體育學習需求,真正有效地解決體育教學問題。本文針對14名小學體育教師展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體育教師的每個月教研次數低于一次,甚至有教師每個學期參與一次教研活動,而且每次教研活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體育教研活動時間不足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首先體育教師對教研活動重要性的認知不足,被動參與教研活動而不主動提出問題,意見和建議缺少建設性與實質性,未能珍惜教研機會切實利用教研活動解決現實困難。學校管理者對體育教研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布置任務后只關注最終結果卻并不關注實施過程,也未能將教研質量納入考核范疇。體育教師的工作任務較為繁重,特別是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后,體育教師同時要承擔著體育教學、早操組織、課間操組織、社團活動指導、課后體育服務等任務,繁重的任務使得體育教師面對教研活動時有心無力。此外很多學生并未明確教研任務和教研活動時間,體育教師因此而出現了放松懈怠心理[3]。
小學開展體育教研活動是為了有效指導體育教學,解決體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現實問題,活動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體育教研質量與有效性。教師在體育教研活動內容選擇時應該真正從小學體育教學實際出發,滿足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才能夠向著正確方向發展。但目前小學體育教研活動往往缺少明確的主題,教研活動主題應該由全體教師共同確定,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并圍繞明確主題展開教研才能夠達到更好效果,教師可以從被動參與轉化為主動提問、主動嘗試、主動解決、主動創新。體育教研活動偏離教學實際則會導致內容過于廣泛,無法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的教研熱情與積極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教研主題與實際教學同向而行才能夠實現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幫助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得到快速成長。
體育教研活動直接關系到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小學體育教育質量發展,教研活動的規范化建設將使得小學體育教研活動形成長效機制,在教研目標、教研頻率、教研形式和教研評價等方面形成規范化的體系,改變現階段小學體育教研隨意性較強的現狀。各地教研機構要積極發揮教學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中心、教學資源中心作用,全面提升教研能力并為廣大基層小學提供優質服務,體育教研員主動參與到教研指導和體系建設之中,明確職能并確定工作側重點,當基層小學體育教研活動發生偏離方向情況時及時介入。體育教師要用正確觀念對待體育教研活動,積極主動豐富個人教研理念與教研知能力,正確認識體育教研對個人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的作用。體育教師要強化個人知識儲備,用于承擔主導者和主持者的責任,保持對體育教研活動的熱情與興趣,在教研活動中實現自我成長并帶動其他教師共同成長,形成良性的教研氛圍[4]。學校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要發揮引導作用,借助教師培訓、專家講座、教師論壇等方式引導教師學習教研知識、教研方法、教研體系,分享自己的教研成果與教研收獲,提升教師對體育教研活動與個人專業發展關系的認知,真正將教育教學、學習成長、教研活動有機整合,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實現小學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為校園體育發展和雙減政策落地提供人力資源與教研資源保障,促使教師完成由教學型體育教師向研究性體育教師的華麗轉型。
教研活動主題是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明確了教研主題后所有參與者才能夠沿著正確方向順利實施,體育教研活動獲得豐碩成果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因此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和教研員在開展教研活動之前首先要形成明確目標,總結分析新時代體育教育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不同地區、不同地域和不同類型的小學面臨的實際問題各不相同,教師們在選擇教研主體時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教研活動解決實際問題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在教師實現專業發展后教學質量也將得到全面提升。例如本校在教研主題確定過程中首先由每一名成員總結列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認為適宜開展的教研主題,隨后將教研團隊成員的問題收集后總結分析,確定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將其作為教研主題確定教研方向。體育教研工作者應該與體育教師保持密切聯系,深入基層了解廣大教師與學生的現實需求,將體育教研與體育培訓有效結合起來,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豐富創新。體育教研主題與教師教學實際緊密關聯能夠有效激活教師的體育教研參與興趣,教師們有了明確方向目標后可以避免盲目教研,利用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并最終解決現實教學問題。
體育教師需要對體育教研的重要性保持高度重視,體育教師作為體育教研的主體,他們的認知與判斷將會直接影響到教研質量,因此學校管理者及體育教師自身均應該調整觀念認知,將體育教研成果與教研參與納入評價體系。學校領導者要提升教研意識,正確認識教研活動對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積極作用,制定更加具體和明確的教研計劃,為體育教研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從目標、時間、效果等方面展開全面的分析,在實施的同時全面檢查監督,通過教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規范使得教研活動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教研評價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能夠進一步促使教師主動提升教研能力,使得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得到專業發展,全面提升學校體育教育質量[5]。學校在評價體制構建過程中要與學校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同時配套獎懲制度,調動體育教師的熱情,使得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時能夠得到物質收獲與成就感榮譽感,在專業引領下教研活動有效性得到提升并解決了教師的教研困惑,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素質提升將為體育教育發展提供全面保障。
傳統的教研活動形式對于教師而言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通過教師的創新活動可以將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調整,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參與到教研活動之中,實現個人的全面成長。在現有教研體系機制上構建起全新的教研形式,形成了“集體備課—說課—集體商討—講課—課堂診斷—反思—再上課—再強化”的教研流程,教師通過持續參與和反復反思實踐得到了全面提升,新穎的教研活動對教師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通過全新教研形式的實施,學校培養出一批優秀教師,教師的成長速度大幅提升,成長為教學經驗豐富、教研能力極強、專業能力優秀的教師,切實為小學體育教育質量提升和服務優化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