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西(廣州)智控技術有限公司
民營企業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下得到了穩定發展,在企業規模和經營狀況上發生了巨大變化,民營企業在企業初創階段主要采用家族式管理,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早期。但也有一些問題,如制度方面、產權結構方面都不正規,容易導致財務工作混亂。隨著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必須要進入發展的良性通道,在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一定面臨財務規范轉型的問題,這就是市場需求,社會需要,這具有很復雜的專業難度。基于此,以下就根據民營企業經營管理特點,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需要對財務規范化轉型過程中各項問題深入剖析,找出最佳的解決措施,幫助我國民營企業掃除發展中各種障礙,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在民營企業建立初期,通常由單個或者幾個負責人一同建設,隨著企業經營項目數量的增多,管理團隊人員數量也隨之增加。但是因為民營企業受的自身管理特性的影響,在具體操作中,采取的管理模式以家族式為主,因為財務管理將決定企業今后發展,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就能夠掌握企業經營管理主動權。所以,大部分家族式民營企業會安排家族內部成員負責財務工作。財務負責人不管是在專業能力還是在綜合素養上都有待提高。部分財務人員受到傳統經營理念影響,在以財務管理為重點的經營管理理念上有待創新。由于理論認識欠缺,管理方式落后,給民營企業財務規范化工作開展造成一定阻礙。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結構形式多樣,因為在管理活動初始階段,涉及的管理內容和環節比較簡單,會計基礎薄弱,所以,一般會交由企業管理者全權負責,容易出現一人獨大的管理狀況,嚴重影響財務管理效果。
當前,部分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企業資金投入通常為個人或者多人合作投資,再加上急于求成,在形式上比較草率,產權結構不合理,法律意識薄弱,這給股權糾紛問題出現提供了可能。部分民營企業即便安排專業管理人員,但是基層依然要向上級匯報,經營者跨過管理層直接向基層下達指標,這種松懈的管理模式,不但違反統一性管理要求,也造成民營企業管理的混亂。
財務工作實施效果將會給民營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同時決定今后民營企業發展趨勢和方向。但是在財務人員選拔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主要秉持知人善用的用人標準,從中選擇一些財務技術水平高,專業素養強的財務人員,而出于狹隘的經營理念思考,其會把財務工作交由自己比較熟悉的家屬或者朋友負責,由于這些人員不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給財務風險問題出現提供了可能。對于通過親屬連帶關系步入財務崗位的財務工作人員,不但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無法發揮財務監管職能,在這種情況下,財務工作效果將不能保證。由于部分民營企業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在落實財務管理工作時,沒有對工作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內部控制不深入,導致建賬不符合要求,違規違法建賬現象頻繁出現,給民營企業經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壓力增大,使得企業開始尋找減少成本支出,控制成本的方式。稅收支出作為企業經營中重要經濟支出,其將會給企業自身利益帶來一定影響,所以諸多企業通過納稅籌劃實現合理避稅,減少稅務支出。但是因為民營企業以家族企業為主,財務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對稅法了解不全面,導致納稅籌劃演變成偷稅漏稅,引發稅務風險。
會計部門作為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部門,是實現數據核算經濟化標準化,促進民營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為了推動民營企業財務規范化轉型,減少轉型問題出現,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具備較強的思想意識,對國家最新發布的法律法規充分了解,從企業負責人的角度出發,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時分辨出企業經營活動中各項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將企業內部第一責任人管理權責充分發揮,落實到位。在開展財務規范化轉型工作時,民營企業需要選擇專業的會計人員,創建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會計團隊,從根源上防止家族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過于依賴親朋好友扮演財務管理人員的弊端,盡量不選擇不具備會計資格的財務人員,為企業財務規范化轉型提供人才保障,夯實會計基礎。除此之外,在進行財務規范化轉型過程中,民營企業管理者需要對國家最新發布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案例有深入地認識,讓財務人員整體素養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防止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存在不必要的財務問題,讓財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做到廉潔守法,促進民營企業財務活動更好發展。
加強民營企業產權結構改革,是小規模家族型企業治理產權的基礎,更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民營企業治理結構需要從經營層、管理層、董事會等方面確定,形成決策機構、權利結構、監理機構與管理層協調發展,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對家族式管理弊端進行處理,讓民營企業決策更加專業和規范,管理更為合理、有效,提高企業資本運行效率,讓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高效結合,發揮生產效能。
對于民營家族式企業來說,財務管理問題出現往往和家族式管理模式有著一定關聯。所以,民營企業需要打破家族式管理的束縛,降低家族式管理模式帶來的影響,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或者在現有家族式管理模式基礎上,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融入其中,建立能夠迎合企業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要能夠明確職責,民營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各個崗位職責、管理權限有充分地了解,采用不相容原則設置崗位安排崗位,避免出現經辦人、財務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審批人之間相互牽扯,責任劃分不明。通過構建各種規章制度,讓其相互監督與約束,保證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穩定進行。在民營企業運營各個階段時,需要對經濟活動統一規劃,分別在項目授權、集體核算審批、執行落實等環節安排不同的人員負責,讓其可以不受各種糾紛問題的影響,真正實現權責分明。另外,民營企業可以利用外部監管力量,實現財務規范化管理。因為民營企業內部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能將內部監督管理職能充分發揮。所以需要在社會外界監督管理力量的作用下,保證民營企業財務規范化工作落實到位,通過發揮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力量,讓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更加順暢,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促進民營企業更好發展。
通過做好納稅籌劃工作,能夠在國家稅法要求下,緩解企業稅負壓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對于民營家族制企業來說,為了實現合理避稅,需要引進專業型稅務人才,在滿足國家稅法要求的情況下,提前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編排規劃,從中選擇最佳的納稅籌劃方案。與此同時,民營家族制企業也可以邀請專業的稅務籌劃咨詢機構,協助企業一同完成納稅籌劃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達到節稅的效果,也能防范稅務風險,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人力資源作為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如何尊重每位員工、愛惜人才,是當前民營企業領導重點關注的內容。對于每個民營企業來說,需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培訓工作,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體系,將常規激勵和項目獎勵有機結合,對先進典型進行弘揚,以達到示范的效果,強化各級人員思想意識,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對獎勵機制改革優化,發揮激勵效應,從而提高企業工作水平,協助企業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在民營企業經營發展中,財務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證財務工作的規范性,可以給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目標順利完成,實現長效發展提供保障。但是怎樣才能實現財務規范化轉型,提高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是當前民營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民營企業管理者需要舍棄傳統的經營管理理念,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成立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由其負責財務業務,保證財務工作的規范性和專業性,從根源上減少財務問題出現,促進企業財務規范化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