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英
(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工作和學習中。它用具有一定意義的連接線或符號等,把龐雜的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相關知識,通過有代表性的色彩鮮艷的圖文、條理清晰的符號或連接線、一目了然的數據等形式繪成一定圖案,使之成為一幅中心明確、重點突出、清晰明了、系統化、整體可視的結構化思維圖。它能幫助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厘清思路,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板書效果,幫助學生梳理、歸納、總結、學習和記憶知識,方便學生快捷、簡單高效地理解與記憶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思維,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解答各種題型的綜合能力。下面,筆者從歷史日常教學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等教學環節出發,對如何科學、合理地巧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一些淺顯體會和看法[1]。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有效備課,可使教師清晰、合理地規劃好教學流程,把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環節——學情分析、教學要求與目標、重難點、方法、過程、練習與小結等完整、系統、連貫地展現出來,增強教學流程與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減少或節省備課內容和書寫時間,并及時調整各個流程,以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2]。
例如,在學習“盛唐氣象”時,首先,教師要進行有效備課,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抓住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使本節的重點內容盡量簡潔明了,并以這些內容為主線,具體介紹唐朝民族融合的大發展與中外文化在交流中的大變化。這就要求教師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教學中有效采用思維導圖,用不同的色彩、圖形、線條按照幾條不同的線索,以及一定的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關系、演變過程等)組織知識,畫出一張思維導圖,精確梳理唐代與各個民族交往的基本歷程,主要說明當時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與交融的真實情況、社會風氣的大轉變和文學藝術的大發展等,讓學生清晰了解盛唐時期的狀況與氣象,并全面分析其與其他民族交往的歷史背景及其交往后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從而充分、有效地找出重點內容,切實厘清各個知識點間的關系,并進行有效記憶。這樣,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了相關內容,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歷史課前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興趣,巧用思維導圖,便捷、高效地進行預習。學生可先瀏覽課本找出各個段落的關鍵詞,再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在短時間內畫出基本結構,整體感知新課內容,較好地了解歷史事件的概況,明確學習的目標、重難點及疑難點,以便集中注意力,在聽課時有重點、有目的地接受知識,滿足自身學習需要,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為知識的記憶和復習打下基礎,增強學習的高效性。
在初中歷史新授課中,由于許多歷史概念、歷史史實等復雜、抽象且有內在聯系,學生不易理解其內涵,但若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便能有效拓展教師的備課思維,使其優化教學設計,整體設計出教學目標、內容、環節、方法等,避免出現教學遺漏,有效講解抽象知識。這樣,學生更容易掌握歷史知識的本質,調動自身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思考,整體把握課程結構,深化理解、掌握、記憶重點知識。此外,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還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使其運用創新思維深入分析和思考問題,有效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同時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有效地解決歷史問題,激活自身的思維,提高歷史綜合能力。
例如,在講授八年級“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先出示提綱:甲午中日戰爭概況是怎樣的?日本發動這場戰爭有哪些具體的原因?為什么要把這次戰爭稱作“甲午中日戰爭”?在此次戰爭中具體有哪些重要的戰役?其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有誰?對于鄧世昌,講述了他的哪些英雄事跡?這次戰爭的結果如何?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學生如果死記硬背,是不能深入地掌握這些內容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巧用思維導圖設計教學內容,把分散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完整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又如,在教學七年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教師可有效利用思維導圖模式進行教學,將課堂教學結構化,重點介紹清朝政府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把其政策的方位作為第一層“枝干”;然后把“樹葉和果實”,即具體歷史事件鑲嵌在其中,完成思維導圖;再與平時課上記錄的思維導圖聯系起來,將每課時的結構粘貼為單元復習的分支,整合形成單元結構的思維導圖,并在后面的復習中有效進行利用,提高復習效率。
在初中歷史課后,教師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反思,并帶領學生復習、鞏固知識,而這也可借助思維導圖來實現。通過思維導圖,教師能清晰地了解課堂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否得當、合理,以準確了解每個教學環節的優點和不足,進而有效改進教學環節、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積累經驗,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歷史素養及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有效復習,能科學、系統、清晰地掌握和記憶較多瑣碎、易懂卻難記的歷史知識點,分析、解決問題,鞏固所學新知,進一步掌握不同題型的不同解題思路、不同做題順序和方法,增強復習的趣味性,激發自身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進而培養自身健康、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和解題的正確率。
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歷史下冊“土地改革”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詳細了解“土地改革”全過程,再巧妙利用思維導圖,清晰完整地呈現“土地改革”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真正理解“土地改革”的內涵與外延,促使他們全面透徹地理解歷史,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提升歷史理解能力與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前預習、課中教與學、課后復習等教學各個環節中,教師有效巧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能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清晰地梳理歷史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時空觀念,集中零散知識點,并用縱橫比較的方法加深記憶,從而快速記憶復雜的知識點。此外,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利用思維導圖,還能幫助學生方便快捷、簡單高效、快樂有趣、全面有效地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使其進行有理有據的史料實證,培養學生全面建構、創新知識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積極發展其核心素養,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