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碧月
(福建省福州市西峰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03)
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輔助大量的課后閱讀,要求學生靠大量的詞匯和參考文獻作為基礎,自行領悟突破。隨著信息技術下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應用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使得小學生對習作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借助作文教學信息化,可以幫助教師將寫作知識重點以更簡單更直白的方式展現給學生,用可以引起學生共鳴的,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方式推到學生面前,觸發學生參與的強烈欲望,轉化為主動吸收。使我們的語文作文課,發源于生活,并緊密聯系實際生活,然后鼓勵學生將高于生活的實際感悟用文字的形式抒發,這就是作文課的精髓。
小學語文作文能力一直以來頗受重視,但是因為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家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方法單一、教學手段保守、存在強迫“填喂”,甚至提出模板式寫作方法的教學方式。如果單純為了出成績,將會消磨掉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消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本著核心素養教育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指導下,要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就要探索如何將教學變得更輕松活潑,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主動接受和吸收為自己的情感并轉化表達出來。為了這個目標,我們應該不斷的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創新,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教學與生活化教學,開闊自己的教學思路,將語文作文教學的藝術性和實用性緊密結合。
2.1 以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立足教材,走進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從低年級開始,學生就開始接觸看圖說話以及口語表達,就是為了作文能力的進步發展做鋪墊,隨著年級的增長,寫作能力要求也提高到需要學生可以“謀篇布局”、提煉思想。在不斷增加的寫作壓力下,怎么才能不讓學生知難而退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點。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段特點,注意從理解教材開始,到實際生活中尋找契合點,然后用信息化手段巧妙延伸,將學生們對語文作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1]比如我們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課本有篇課文《比尾巴》:教師可以先帶領著同學們熟讀課文,然后分析課文中都講了哪些小動物,接著就可以引導同學們講一講自己實際生活中接觸過的小動物,給大家說一下這些小動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點。在課程中可以將一些尾巴十分有特點但是同學們又不容易接觸到的小動物用圖片或者微視頻的方式帶給同學們觀看,講述這些動物的尾巴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和重要作用,最后提議大家將這堂課里自己最感興趣的小動物記錄下來。一堂課下來,不僅給同學們講授了課堂重點,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借助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2.2 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提升寫作能力中語文思維的熟練運用程度,可以增加信息化手段在作文課上的應用比例,通過模擬生活化的情景,幫助同學們理解寫作素材,提升語文寫作課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學習,快樂寫作。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習作課《猜猜他是誰》一文為例: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教師將相關視頻、文字和圖片等制作成微課,利用PPT、思維導圖等直觀的形式,將事物之間的關系梳理清楚。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關于自己想描述的人物素材,將自己整理出的關于心中目標人物的性格、外貌、語言和行為特征或者你們之間是否有發生過什么讓你難忘的事情等信息,清晰羅列出來,逐漸去豐滿這些描寫重點。學生根據提示,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定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而將作文寫作變得更加真實生動。
2.3 以微課展開范文賞析,提高學生寫作素養。小學作文素養的提高,要通過學生自主去參與去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積累也尤為重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發現,增強在生活中的體驗感,在作文寫作中才會“下筆如有神”。在基于生活化的語文作文教學中,輔助微課教學手段,則會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對同樣一件事物,產生更多角度、多層次的領悟。[2]比如對于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學習中,通過對小興安嶺四季變換的細致描寫,介紹了美麗的小興安嶺的獨特美景和豐富特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而教師則可以借鑒微課方式,把自己學校所在城市的景色美麗,物產豐富多樣,人文精神遺產繁多的獨特之處展示給學生,為下一節習作課《這兒真美》做素材積累和情感鋪墊。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需要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更好的與教材相結合,也要不斷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學生的總和能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