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松元
本期話題
企業如何避免輕微事故和未遂事故調查走過場?
在企業的日常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輕微事故或未遂事故。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輕微事故和300 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 000 起事故隱患。這些輕微事故和未遂事故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可能最終會釀成大禍。這類事件和事故不必向安全監管部門上報,由企業內部安全部門進行調查處理。但有的企業在進行內部事故調查處理時,存在敷衍了事、走過場的情況,導致事故隱患未能及時排除。企業安全部門如何才能不走過場地做好內部事故調查,及時糾正違章行為,消除人員、設備、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以避免更大悲劇的發生。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 號)規定,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于是,少數企業鉆政策法規的空子,組織事故調查時降低標準、放松要求,落實整改措施時敷衍了事、虎頭蛇尾。筆者認為,企業唯有嚴格落實“三個一”措施,才能防止事故調查工作走過場。
一是召開一次現場警示教育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以后,無論是否造成人員傷亡,無論經濟損失嚴重與否,無論社會影響是否惡劣,企業都應當成立事故調查組,查清事故經過,查明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和事故損失,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
事故調查工作結束后,企業應當及時召開現場警示教育會,詳細通報事故情況,深刻剖析事故原因,當眾宣讀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處理決定,教育警醒員工深刻汲取事故教訓,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提高安全意識,規范作業行為,補齊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達到“一人出事故、全員受警示”的教育效果。
二是組織一次全廠隱患大排查。隱患是事故的根源,隱患不除,企業不安。事故發生以后,企業應當迅速組織全廠職工,舉一反三,開展一次全覆蓋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和事故隱患大排查,全面排查企業內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危險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并建立隱患和問題清單,實行臺賬式管理,嚴格落實驗收銷案和閉環管理工作要求。對于一般隱患應當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對于重大隱患應當制定并落實臨時性安全防范措施,同時,按照責任、資金、時限、措施、預案“五落實”的要求,盡快著手整改,限期組織驗收,徹底消除人員、設備、環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三是開展一次整改情況“回頭看”。企業安全管理機構應當圍繞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專項驗收,檢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實到位,員工安全意識是否得到提高,制度漏洞是否全面堵塞,防控措施是否切實可行。對于尚未落實到位的,應當緊盯不放,跟蹤督促,直至驗收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