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華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浙江杭州 310000)
高中英語的知識點非常多,有龐大的詞匯、繁雜的語法,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分類,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提高其學習效率,其正逐步成為高中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主要技能之一。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文字與圖片相結合,以圖片為主要載體傳達信息的工具。區別于其他信息傳遞方式,思維導圖可以通過對信息的過濾篩選、刪減壓縮,提煉出關鍵信息,然后用“文字+圖形+顏色+×”的方式表現出來[1]。從某種意義上,思維導圖可理解為一種由分支線和關鍵詞搭配組合而成的信息網狀圖。思維導圖如樹木主干衍生枝條,除核心主題外,其余都是分支,而且這些分支既相互聯系,又彼此區別,共同圍繞一個核心層層生長、衍生,構成一張樹狀思維圖。
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傳統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比較枯燥、乏味,而引入思維導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進行英語學習,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人的記憶是有曲線的。尤其是高中生,他們每天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用于記憶英語詞匯的時間并不多。對此,教師可以從用詞根、詞綴編制思維導圖入手,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詞義、區分詞性,建立起自己的詞匯系統。當學生遇見不認識但熟悉的詞根詞匯時,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聯想來推斷詞語的意思,以便快速準確地理解文章。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詞匯并不是死記硬背,是可以通過尋找規律理解的,還要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分類編組,找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在增強記憶的同時,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其感受到思維導圖強大的構造力。
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通常,學生的課前預習是按詞匯字母順序簡單了解,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掌握詞匯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預習詞匯,可以對詞匯進行自主整理,按照詞匯的詞性或者合適自己的記憶方式來構建思維導圖。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既是一次分類的過程,也是一次理解記憶的過程。分類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將每個詞匯放在合適的位置,讓新詞匯與自己的記憶產生共鳴,一旦新舊詞匯擁有了共同點,就有了記憶的結合點與突破點,這時,學生就可以將所學的詞匯串聯起來,形成一張張詞匯網。
如果說詞匯是語言的細胞,那么語法就是撐起語言的骨架。掌握了語法,就等于掌握了語言構造的規則。如果學生不能熟練、規范地使用英語語法,即使掌握再多的詞匯也無法“聚沙成塔”,而只能是一盤散沙。語法學習既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英語語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學習的特點與規律。與學習詞匯方式不同,語法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在首次構建思維導圖時,教師應有全局觀念,即使是學生尚未學習的語法,也要為其預留位置,構建大致完整的思維框架,然后引導學生不斷填充。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這張網絡形成,將會最大限度節約學生學習語法的時間與精力。日后,如果學生對某種語法理解不暢,便可以借助語法思維導圖構建的紐帶與橋梁“順藤摸瓜”,加深對語法的理解與印象。
相較于詞匯,語法的邏輯性更強,教師可以選擇性地運用思維導圖改進和優化語法教學。在指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時,教師也應讓學生樹立全局觀念,從一開始勾勒思維導圖時,頭腦中就要有一幅嚴密的邏輯全圖。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法規則的內在聯系,將枯燥的語法知識通過思維導圖方式串聯成完整的結構,讓學生自行理解語法。例如,講定語從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與關鍵詞入手構建思維導圖,突破認知難點。再如,教學時態語法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構建一個與時間有關的生活中的故事,并將幾種時態融入其中,帶領學生梳理情節,提取故事的發展時態,再根據時態脈絡繪制成思維導圖,讓學生在生動的故事中理解語法知識的應用,感受思維導圖強大的提取功能。
高中英語閱讀應用了很多高級詞匯和復雜句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許多學生一看到長篇閱讀就產生抵觸情緒,缺乏閱讀的興趣與動力。如果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可以把枯燥無味的詞匯組合成彼此關聯、富有意義的內容,讓閱讀變得生動起來。語言文字作為傳遞信息與感情的工具,是學生與作者交流的主要媒介。學生與作者進行精神交流,必須先理解文章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才能理解作者的思維與情感。在這種情況下,思維導圖可以將閱讀中的理解與思考整合起來,形成富有張力的閱讀結果,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重點,增強閱讀信心。更重要的是,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理解英語的思維模式,甚至可以自行收集相關的文化背景信息,用英語思維去學習英語、理解英語、表達英語,進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2]。
要想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思維導圖運用能力。教師只有熟悉思維導圖的構成與繪制方法,才能帶領學生更好地應用思維導圖。高中閱讀題材多樣,結構與邏輯也不盡相同,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應用思維導圖。但是,長期應用思維導圖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與小組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互動中共同梳理文章脈絡,彼此啟發,找出文中關鍵信息,增強閱讀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將閱讀主題羅列出來,聚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對有關主題的想象,同時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把優秀的歸納總結方法及時分享給其他同學。在復習階段,思維導圖還可以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學生只要看一眼自己的思維導圖,就可以清晰地厘清文章脈絡。此外,學生在學習新文章后,可以將新知識補充擴展到舊的知識導圖中。這有助于培養發散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思維導圖強大的生發力。
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活躍學生寫作思維,拓寬其寫作思路,突破學生“沒內容可寫,不知如何入手”的難題;還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與意義,找準寫作的主題,構建文章的基本結構,享受寫作的過程。此外,思維導圖可以避免學生在寫作時出現“寫了上句忘下句”、前言不搭后語、文章邏輯混亂等問題。
寫作教學的目的是教導學生運用掌握的詞匯與語法寫成一篇主題明確、文從字順、合乎規范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在寫作之前,要引導學生先確定好寫作的主題,然后圍繞主題展開聯想與想象,在腦中構建出粗淺的思維導圖。寫作時,用思維導圖搭建文章骨架,并通過具體的句型、詞匯來充實和豐富文章骨架,從而使文章變得“有血有肉”。教師平時可以根據不同體裁,把精巧結構或者優秀詞句模板融入思維導圖中,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聯想記憶,并鼓勵學生把好詞好句應用到寫作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使他們感受到思維導圖強大的示范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日趨成熟的教學方式,對改進和優化高中英語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用明顯、效果突出,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思維導圖應用方式的研究,使其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進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