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滿
(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福建晉江 362200)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備受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重要。尤其是近年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出現了焦急的情緒和復雜的心理變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微課是現代教學方式之一,將其應用于心理健康教學中是值得探討的課題,下文將進行具體探討。
微課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最早起源于美國,主要是利用電子設備將學科知識點通過簡短的視頻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學習的重難點。微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教學實踐的時間較短,但起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對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營造課堂氛圍等都有積極作用[1]。
微課是以短小精練的視頻來展現教學內容的,可以讓學生在課上或者課下隨時觀看和學習,方便快捷,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也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意識[2]。微課時長一般為10分鐘左右,教師會結合教學需求將重難點知識集中起來錄制,也可以集中講解一個知識點,主要的目的是凸顯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最應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需求,抓住學生最大的訴求點,并以此為出發點,力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學習的權利,讓學生將關注點由學習轉向心理方面。微課以短小精練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感受,也能改變和創新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由內到外地感受到學習的魅力[3]。所以,微課的教學理念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
微課采取的是小視頻的方式,在視頻中集中了學科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會針對具體內容進行講解,以此來實現教學的直接目的。微課是依托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對微課進行下載和反復學習,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所以,微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符合當前教育理論的要求,并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及情感需求,所以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及設計合理的游戲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生的心理預期[4]。
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際關系”教學為例。教師提前制作微課視頻,在新課導入環節,給學生播放時長為5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播放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不同人物關系的類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人物關系進行分類和總結,以此來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人際關系的概念作出進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闡述了每一個人在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需求,包括情感上的需求、包容性需求和支配上的需求,所以學生在分析與理解人際關系的基礎上,還要學會如何預測、分析及描述他人的行為[5]。利用微課導入教學主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和系統地分析人際關系,讓學生對人際關系的內容和本質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創設情境是一個常用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將學生置身于相應的學習情境中,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6]。
例如,針對當前的網紅和明星效應,教師可以制作一段微課視頻,視頻內容是某當紅明星的廣告代言,廣告費超過千萬元;某網紅單場帶貨量破億。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現在的產品都要請明星代言?為什么網紅帶貨會獲得如此高的收益?他們的利潤到底來自哪里?之后,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問題進行探究,其中A組成員回答:當紅明星會帶來更多的流量,也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更高。B組成員回答:網紅粉絲多,知名度也高,能夠幫助商家更好地宣傳商品,所以銷售額很高。接下來,教師進行總結,明星、網紅廣告費用高、直播賣貨金額高主要是因為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輻射范圍和影響會不斷地向外進行擴散,但是“暈輪效應”也有一定的弊端,包括虛假代言、刷單等,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微課的應用給學生的學習創設了更為適宜的情境,而且視頻對學生的視覺和心理都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結合視頻內容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探究欲望,也能讓學生對“暈輪效應”有更深刻的認知,更加客觀地分析事物所帶來的影響[7]。
課后學習是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反饋的重要方式,可以將教師、學生及學習知識點聯系起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8]。例如,教學完“人際關系”這一單元后,教師利用微課給學生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并結合教學案例提升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讓學生觀看微課,微課中討論的是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式。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及課堂教學內容,對課后的學習任務進行拓展,以便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請給某男生、女生寫一封信。這個作業沒有局限性,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感受直接表達出來,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便學生厘清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此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學習能力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學習能力相對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課后作業;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應以夯實基礎為主,幫助學生做好課后復習與知識鞏固,這樣,課程教學才有意義。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迫切地需要全新的教學方式。微課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對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了創新和優化,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進而對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身心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