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慧
(上海市嘉定區蘇民學校 上海 嘉定 201802)
透過課后習題,教師能夠準確找到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即教師所要傳授的語文知識,學生所要學習提高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技巧。部編版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須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引到課后習題設計中。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忽略課后習題的教學。隨著課改不斷的深入和加強,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未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機遇,語文要素在部編版的教材課后習題中有著很大的體現。本文是對于如何把掌握課后習題中落實語文要素進行研究。
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年齡都還偏低,在學習上都有著很多的不足,很多環節都比較薄弱,比如字詞的積累,學習的能力,閱讀,寫作等各方面,這些都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指導,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字詞積累。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將知識點融入到了課后習題之中,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和積累好詞好句。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習題“讀一讀”“記一記”。
以第一課《雪地里的小畫家》課后練習為例:讀一讀(畫著、嬉笑、感冒、雪花);還有第二課《中國美食》課后練習:讀-讀(油膩膩、軟綿綿、酸溜溜)等,幫助學生來積累字詞。比如《黃山奇石》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后的習題,以此來幫助學生積累文章中的詞語,提高學生的基礎認字和積累的能力。老師還可以利用填空題展開針對性的訓練。比如樹木( )( ),山( )等。
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是部編版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中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課后習題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可利用部分課后習題與預習相結合,并將預習任務給予學生,引導學生自己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了解學習的大概內容,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課文的理解和對學習內容的了解。
比如在學習《大禹治水》的時侯,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一下課后習題,尤其是思考探究部分的題目,弄清楚大禹為什么要出場,如何出場的。教師可以把課后習題作為任務安排給學生,這樣就幫助學生學習。再比如一年級的語文的最初的學習,是鼓勵學生自主發現,自主學習,從小打下堅實基礎,讓自主學習成為習慣,并且將學生的生活融入其中,緊密的結合了學生的生活,“你秋游的時候帶些什么”,鼓勵學生自主獨立。
在小學的初始階段,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對于很多事情和大自然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后習題來激發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讓他們的想象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讓學生們認識到想象力的積極作用并且引導學生們將想象力與學習語文結合起來。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不乏想象力豐富的課文,而課后習題的題目設置更是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以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彩色的夢》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依據課后習題:邊朗讀邊想象彩色鉛筆畫出的夢,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讓學生畫出自己心中那個彩色的夢并向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的這個夢。引導學生自己來講述心中最美的彩色的夢并向同學們分享。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學習的接受能力,一方面學生的想象力會更加的豐富。再比如《蜘蛛開店》,這是一篇極具想象力的課文。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就會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樣開店的,他為什么可以開店,以一種生動,形象的形式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文章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后習題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課后習題是語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課后練習題的作用與價值,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引導學生能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提升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們喜歡學習語文,增強語文教學的高效性。部編版教材的設計,為教師以后的備課方向與教學提供了明確的目標,理清了教師教學思路。因此,教師的未來教學活動更要緊密圍繞課后習題來進行,循序進行,將語文要素有效的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積累、運用、復述、實踐的各項能力,為學生以后進入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