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秀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第一小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大部分漢字都是表意文字,所有的漢字中都蘊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字理,也就是造字的理據,也可以理解為造字的理論依據即源頭。字理識字法,是漢字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是根據漢字造字規律由漢字的音、形、義的關系為著眼點,從而引領學生進行識字的教學方法。字理識字主要是針對漢字的形象、會意、假設、形聲、指事、假借等等的構型理據為突破口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學生輕松學習,進而達到教學高效性。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從幼兒園那種閑散的環境過渡到小學,環境上還沒有完全適應,學習的主動性又比較低,而且很多學習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因此諸多因素導致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難以提升。小學識字,特別是低年級的識字,大部分采取的是字形分析的方法,然后就是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記憶。這樣的方式對于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講太過于枯燥乏味。由于漢字教學方法不恰當,每一個漢字都以孤立個體的形式出現,而學生單純的進行機械性的記憶書寫。雖然這樣的方法,短期內是能夠見到一定成效的,但學生記憶的快,遺忘的也快,更不用說對漢字內涵的理解及應用了。因此導致很對小學生談識字色變,一提起識字就抵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字理識字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其了解漢字的規律,更為科學合理的進行課堂構建,進而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應用字理識字,引導學生認識漢字本身存在的規律。讓學生充分了解漢字內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激發起他們的理性認知能力。從而更為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投入學習,提升識字效率。同時還能更為有效的領悟文字背后所彰顯的深刻內涵,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教學有效性。
2.1 圖文對照激發識字興趣。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課本里蘊含著大量的圖片。學生對漢字沒有太濃厚的興趣,但對插圖都比較感性趣。因為插圖更為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更直觀的進行實物的表現。在教學中,將文字與圖片相對應,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對漢字意義的理解,從而實現良好的記憶效果。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本身就處于圖文記憶的時期。對圖片的敏感度高于文字的敏感度,這樣的方式符合低年級階段孩子的記憶規律。特別是進行象形文字教學時,圖片對照法的效果更加明顯。例如,在進行二年級《識字五》教學時,進行“斤”“折”學習時,首先給學生展示“斤”這個字的象形圖片。“斤”這個字古時候的意思為,“表示砍木頭的斧頭”;然后再出示“折”這個字的象形圖片,通過圖片觀察可以發現用手提起斧頭,朝木頭砍下去,木頭就會折斷,那么就能夠輕松理解“折”這個字了。通過這種圖文對照的字理識字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發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激發他們對識字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很好的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提升記憶效率,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2 恰當應用字理演示促進漢字記憶。字理演示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字理的演示過程展現給學生。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在這個階段,如果應用傳統的講授模式進行教學,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教師可以應用字理演示,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或猜謎語的方法進行漢字的展現。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其識字的主動性使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同時還能夠很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而達到字理識字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小學一年級“晶”字的識字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更為清楚字的內涵和字形,教師可以采取猜謎語的方式進行字理演示。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熟悉的“日”這個漢子進行演示,講解完之后讓學生猜一猜“三個太陽是什么字”,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這個漢子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有效的達成了字理識字的教學目標。
2.3 歌訣法提升教學效率。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對直觀感受更強的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為感興趣。在字理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趣味性較強的歌訣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收效更為顯著。特別是在聲符字族教學,效果更佳明顯。例如,利用聲符字相近的特點,從而進行字族整理,將其編排成歌謠,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傳唱進而增強記憶效果。就以熟悉的“青”字族為例“清、晴、情、請、睛”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可以創編兒歌“小河水兒清、日出天氣晴、對客要用請、開心辦事情、眨著大眼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引導學生有效區分象形字,理解字意,從而也實現了強化記憶的效果。
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是重點,學生只有掌握了好的識字方法,才能更為輕松的進行未來知識的學習。字理識字法是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效率,同時通過漢字構字規律的展示,讓學生更為清楚漢字背后所蘊含的知識及深刻的內涵。字理識字應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的同時,還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