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年
(廣西柳州市三江縣林溪鎮程陽小學 廣西 三江 545505)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知識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學生能否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其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而注意力能否集中,是否專注對其學習效果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小學生往往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這是由其年齡特點決定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氛圍,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吸引其注意力,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幫助他們養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良好學習習慣,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以下分析學生注意力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探討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課堂教學內容能否當堂吸收和消化與學生課堂專注度具有密切關系,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那些語文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充分利用了課堂有限的45分鐘,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即使課堂上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如同學違反課堂紀律而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在教師干預后也能很快將注意力調回而專注于學習中,不會因此而中斷學習[1]。這說明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對其知識的接收度產生重要影響,并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注意力的專注度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
優秀的教師不僅善于穿插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較少教學資源的消耗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還非常注重學生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學生養成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各種良好學習習慣后,自然而然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因而學生注意力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二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相輔相成。
2.1 有效激發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要想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應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專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學習興趣的產生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內容、師生關系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2]。只有學生真正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集中注意力主動自覺的去學習。因此教師一是要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興趣點,每門學科均有著各自不同的知識特點,小學生偏愛某一學科往往是對該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才激勵了其自覺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捕捉到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的關鍵點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開展教學[2]。二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小學生樂于接受新鮮未知的事物,當他們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卻又無知時,最易誘發其內心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愿意主動投入學習之中[3]。因而教師在教學時應精心挑選能點燃學生注意力的導入內容,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從而為教學的高效創造良好的開端。導入內容既要吸睛又要難易度適中,符合學生年齡段的認知水平,過于淺顯的內容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難以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而超過學生接受能力及認知范圍的內容,則會令學生打退堂鼓,望而卻步,故導入內容的難易度、趣味性教師應合理把握,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引入新的課程,使學生牢固而扎實的接受新知識。三是改進語文教學方法。語文學科中涉及許多讀與寫的學習內容,如若千篇一律地應用片面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勢必覺得枯燥厭倦,喪失學習的興趣,從而注意力分散影響教學效果。需要教師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其興趣,將枯燥的學習內容以有趣的形式呈現,可有效改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狀,實現由厭學向樂學的轉化。
2.2 合理把握一節課的最佳時間,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據相關研究資料及數據證實,小學四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約25分鐘,而一節課的課時為45分鐘,因此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好這25分鐘,還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最大化地延長學生連續注意力,以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吸收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漁夫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向學生介紹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之一,講述的是漁夫和魔鬼的故事,那么漁夫是如何遇見魔鬼,并戰勝比自己強大不知多少倍的魔鬼呢?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在此基礎上提出層次及難度逐漸遞近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從而讓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很好地鍛煉了其語言表達能力。
2.3 注意變換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確保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長時間以同一種方式進行同一學科內容的學習,大腦得不到休息就會產生疲乏感,促使大腦產生保護性抑制,從而對注意力集中構成不利影響。部分學校出于教師教學方便考慮,在課程安排上欠缺合理性,如連續三節課都是語文或數學,這樣無疑會對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造成影響,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為保證小學生注意力的專注度及持久性,各學科內容的學習應交叉安排和進行,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4]。此外,教學方式不能拘限于某一種固定的模式,應靈活多變,給學生常換常新的感受,這和人們長期吃同一種食物而膩味是同樣的道理,需要合理搭配、營養均衡。如導入環節就猶如餐前開味湯給學生提神醒腦開胃;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好比主食和葷素搭配的膳食,是學生需要吸收的主要學習內容;課堂及課后作業的布置則好似餐后的水果,進一步掌握和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消化。因而課堂教學方式應靈活多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時,筆者先以“似鼠不是鼠,無羽能飛舞,眼睛看不見,目標卻清楚”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內容;再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借助多媒體動畫演示蝙蝠的探路原理,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導學生探討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間有什么具體聯系,讓學生了解到飛機裝上雷達就能安全夜航,而雷達的發明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給學生布置了課外搜集有關仿生學的資料,設計小發明并動手實驗的任務,以使學生從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加深記憶,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綜上所述,小學生課堂注意力的提高對語文教學的高效有著促進作用,培養其注意力專注度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種方法其具體實施情況也不盡相同,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