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第二實驗小學
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新進展,并且教育部門對各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雙減”等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反思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并且對新教育方法進行靈活應用,讓課堂煥然一新,使得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健康成長。對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途徑,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強健的體魄是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只有保證身體強壯,才能使小學生更好的立足于社會,更好的發展與成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中國人是健壯的而非體弱的”這些話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幾十年,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良好的身體情況更為重要,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更能夠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小學生性格活潑、愛好廣泛,而隨著網絡世界的發達,虛擬世界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有不少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樂意走出家門,走進運動場。據可靠調查現實,小學生的肥胖率已經達到28%,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這也意味著“小胖子”現象在小學校園會越來越常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體育課程旨在為學生建立良好的運動基礎,養成運動習慣,促進身體健康發展。體育課程作為學生接受知識各個階段的重要課程,不僅在小學階段,大學的體育課也是必修內容,這也凸顯出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小學校園內教師開展體育課程時,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也要注意授課方法,保證體育課程效率的提升。教師若想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效率,首先,應當改變教學理念,重視體育課程,其次,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體發育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督促學生積極運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這也是保證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圍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狀況分析,可了解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已經積極在進行教學思想和方法的創新,但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由于對新思想和方法把握不當,導致教學創新力度不足。具體表現于: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仍然較為單一,造成教學氣氛沉悶,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需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教學步驟走,學生受到過多的限制。為了使得這種狀況得到有效突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圍繞目前的教育形勢展開進一步的分析,并且把握新教育模式的高效應用途徑。
體育課程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身體健康情況的完善。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電子產品在小學生生活中的滲透越來越廣泛,許多學生打發課余時間的主要方式都是電子游戲,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小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在小學校園內,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小學生不愿意參與戶外活動,就算是下課時間,也大多圍在班級內玩一些小游戲。小學生正處在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體育課程不僅是學生放松身心的主陣地,更是學生掌握體育技能,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平臺。但如果學生對體育課堂失去興趣,就會導致學生逐漸厭倦運動,缺乏運動欲望,這對于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與發育是極其不利的。小學階段許多體育課程被理論知識課程的老師占用,這就會導致小學生的運動量達不到相應標準,學生缺乏運動意識,不僅會影響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還會導致體育課堂教學難以發揮其實效性。
游戲是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并且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小學體育課堂中,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興趣,難以保證教學效率的提升。而游戲教學法是最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方法,學生在運動時不僅要集中注意力積極配合老師,還要緊跟教師的思路,保證自身能夠完整接受體育知識。在游戲化的體育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體育知識,發展體育技能,而且可以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使得學生日后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體育活動。
例如,在課堂熱身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蘿卜蹲”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帶動下,進入愉悅的身心狀態。在游戲的加持下,學生對體育課程會有更加積極的熱情,也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會事半功倍。“蘿卜蹲”游戲是每一個小學生都會且樂于參加的,尤其在班級整體內,所有學生如果都能夠跟著老師一起做蘿卜蹲的游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身體快速適應體育課堂。在此之后,教師開展一切教學活動能夠更加高效。許多教師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體育課帶領學生做游戲是不務正業,其實不然,游戲只是讓學生快速接受體育課程的重要方式,學生能夠將自己所要學習的體育課程與自己熟悉的游戲相關聯,并能夠更加積極參與教師所組織的課堂活動,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非常好的幫助。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之后,教師再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在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之后,教師可以順利推進本節課的教育任務,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加強。
不同的學生在身體素質、興趣愛好、體育特長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制定層次化教學目標。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也被教師所認識到,將其應用于小學體育課堂也是非常合適的。因為小學生對于運動的態度都不一樣,且他們的成長規律也不相同。所以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體發育水平。在小學校園內,不難發現,有的學生運動能力比較強,對于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也更愿意參加,但有的學生運動能力比較弱,會將教師所布置的課堂活動視為負擔,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初步分層,然后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相應的體育鍛煉計劃,或者給他們布置相應的體育鍛煉任務,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跑步”運動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結合學生的情況,將學生分為“長跑運動小組”“短跑運動小組”“接力賽運動小組”等。其中,跑步速度較快,但耐力不足的學生歸入“短跑運動小組”;跑步速度不快,但耐力十足的學生歸入“長跑運動小組”;“速度快、反應快”的學生歸入“接力賽運動小組”。跑步教學是小學體育課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所有體育項目中最基礎的。教師在落實分層教學時,不僅要制定不同的運動小組,還要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在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完成了學生分組分層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讓不同的學生得到針對性的訓練,使得學生的運動特長得以發揮。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依照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布置不同的課堂環節,針對女生可以開展輪滑、健美操等運動,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而針對男生,則可以利用籃球、足球等強度較大的運動,激發學生的爆發力,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尋找到自我價值,是提高學生學習信心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勝心也較強。為了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體育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比賽,借助競爭性教學方法,讓體育氛圍調動起來。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體育比賽活動中,經常喊的口號“比賽第一、友誼第二”,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比賽的時候,需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問題。提到體育就離不開比賽,競爭式教學方法也是小學體育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有的教師在開展競爭教學時無法保證競爭活動形式的針對性,導致課堂活動的實效性難以發揮。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選擇競爭式教學時,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并刺激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利用競爭式教學,調動學習氛圍,提高小學生的運動意識。小學體育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展開比賽,激發學生的體育精神。
教師所選擇的競爭式教學,不一定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而是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形式的競爭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內部組織開展“跳繩”“拔河”“投籃”“接力”等比賽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比賽項目,一方面發揮出學生的特長,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在競爭過程中,每個學生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要與小組內的成員相互配合。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出來,從而對體育課程有更強烈的參與欲望,這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興趣,還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體育課程的作用已經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更要通過課堂環節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那么競爭式的課堂活動,就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綜合能力。在每一次的競爭比賽中,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成長,這對于他們身體素質的發展和體育素養的提升都非常有利。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借助游戲化教學、層次化教學、競爭性教學等方式,打造出不一樣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全新的課堂體驗,使得學生產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