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鈺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相比其他行業和領域,醫院作為服務于民、服務于社會的專業醫療機構,不僅承擔著治病救人的光榮使命,同時,也肩負著振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艱巨任務。而會計成本核算數據作為衡量醫院經營發展規模與水平的重要標志,其核算方法的正確性、核算數據的精準性、核算模式的先進性與醫院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此,醫院決策層領導應當高度重視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在規避財務風險的前提下,為醫院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保駕護航。
相比于其他經營性場所,醫院的經營環境較為復雜,牽涉的職能部門與診療科室較多,而成本核算作為醫院基礎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仍有部分決策者忽略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醫院經營發展過程,決策層領導往往把注意力聚焦在醫院的經濟效益方面,而對成本核算工作始終持一種敷衍的態度。比如科室主任或者護士長在日常工作當中,將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學術研究與醫療救護上面,對本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不聞不問,這就使得科室的費用支出與效益收入賬目常常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進而給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另外,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對成本核算的認知度不高,常常將這份工作當成一種習慣性的基礎工作,導致核算工作進程嚴重滯后,醫院的整體收入水平與支出明細賬目也常常出現賬實不符的情況,這都給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制造了障礙[1]。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局面是營造良好成本核算氛圍的一個先決條件,但是,對于醫院這一服務機構來說,無論是財務從業人員,還是各科室的工作人員,在對待成本核算工作時,常常表現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認為這項工作本身有專業人員負責,于是,在醫院內部便出現了“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局面。比如各科室在統計和上報科室產生的成本數據時,往往采取拖延戰術,本科室所產生的各種費用在規定的時限內也并未形成數據表格,這就給醫院總成本的核算工作帶來了諸多困擾。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醫院在建立目標責任機制時,對各科室工作人員、醫護人員以及核算人員的職責權限劃分不清,工作內容分派不均,以至于一些工作量大的從業人員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本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而工作量小的從業人員則認為這項工作不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
醫院在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時,往往需要參照于一個財年所發生的實際成本,但是,由于影響實際成本的主客觀因素較多,加之成本核算內容牽涉范圍較廣,因此,并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參考框架,這就給成本核算的正常開展增加了難度。比如在成本分攤方面,有的醫院根據不同類型的患者對成本進行分攤,而有的醫院則針對某一類患者進行分攤,這就使得成本核算數據難以出現對等的情況,醫院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費用成本也無法得到確切的數據。
會計報表是開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會計報表數據的準確性與成本核算結果的權威性有著直接關聯。一般情況下,醫院的會計報表主要涵蓋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反映醫院經營狀況與資金往來情況的財務數據。但是,在醫院日常管理工作當中,行政費用支出在醫院總成本當中占據著較大比例,而財務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卻忽略了行政費用明細,導致醫院的成本支出明細表數據不全,成本總支出與實際成本支出情況不相匹配,這就使得成本核算數據難以體現出醫院正常的收支水平,進而對醫院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產生諸多不利影響[2]。
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與管理層領導的重視程度休戚相關,如果管理層領導成本控制意識強烈,那么成本核算工作也能夠高效展開。基于此,醫院的各級主管領導以及分管會計核算工作的負責人應當以身作則,始終將成本控制工作當成第一要務來抓,并通過內部宣傳、專家講座等方式,向會計核算人員以及各科室的負責人傳達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成本核算工作不僅僅屬于財務部門的職責權限,而且也是各部門、各科室需要嚴格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因此,主管領導應當利用各級管理人員以及醫護人員的業余時間,就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何增加費用節余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進行集中講授,促使全員樹立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意識與成本控制意識。
由于成本核算工作與每個科室都有著密切關聯,因此,為了提升管理績效,使各科室明確成本管理目標,醫院應當結合各科室的職責權限編制一套科學完善的考核方案,進而對各科室的日常費用支出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如果在月度、季度或者年度考核中,某一個科室考核未通過,則需要根據本科室成本支出明細賬目對相關責任人以及主管領導進行經濟處罰或行政處罰。比如關于藥品試劑的使用管理,應當針對性地制訂一個藥品試劑的人均支出考核指標,如果科室人員在藥品試劑管理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浪費現象,導致科室成本增加,醫院應當根據《目標考核辦法》的規定,對相關涉事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新會計準則》頒布實施以來,醫院對現行的成本核算辦法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及時進行了修改,將與醫院實際經營情況不相匹配的條款內容進行刪減處理,以確保管理制度能夠真正發揮約束與管理效力。另外,為了創新管理模式,增強醫院全體醫護人員與管理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醫院應當進一步明確各科室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權限,并在管理權限范圍內對本科室的成本支出進行有效控制。尤其對各科室負責各種支出明細整理與報送工作的人員來說,應當在每個月的月初,將上月的支出賬目進行統計和報送,以確保成本核算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如果在規定的時限內未完成報送任務,應當對該科室以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醫院應當結合各科室的職責權限與具體的工作內容,對費用成本進行合理分攤,比如可以采取三級分攤的方法,即將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科室分攤,分攤依據主要是工作量的大小以及科室的收入比重等。另外,醫院應當對成本核算科目進行適時補充,將醫院的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等一級會計科目納入成本核算科目當中,并結合醫院的經營規模與類型,設置總賬和明細賬的二級科目,以此對成本核算流程進行優化,對成本核算內容予以完善,確保醫院的收支情況能夠清晰全面地反映出來[3]。
為了切實體現醫院各科室的成本支出情況,財務部門在編制會計報表時,應將各科室的每一筆費用支出明細納入報表當中的成本支出明細當中,使成本核算人員參照會計報表能夠準確判定出各科室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個年度所產生的各種費用。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杜絕浪費現象的發生,醫院應當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數據庫,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的分析篩選功能,對醫院的預算明細進行處理,使預算方案更具可行性與適用性,以此提高資金利用率,達到有效控制各項成本的目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醫院會計成本核算中的問題分析可以看出,產生成本超支的主要因素與領導決策、職責劃分、執行標準以及會計報表編制等直接掛鉤,因此,為了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績效,實現成本節余的目的,醫院應當高度重視會計成本核算工作,并通過健全管理機制、明確崗位責任目標、開展內部專業培訓以及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的方法,為醫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