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阿妹
(福建省晉江市英林中心小學,福建泉州 362256)
對于正處在認知發展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加強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增強其學習能力和發展意識,這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培養學生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體育學科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品格,使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那么,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小學體育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探究。
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筆者發現,當前體育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學生的體育熱情難以保持。學生保持積極的訓練熱情,不僅能提高體育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保證課堂活動的有效實施。然而,在當前體育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缺乏有效的引導手段,激趣環節的設立和實施方法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熱情,導致學生的各項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第二,教學形式缺乏創新。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方面缺乏多樣化的發展思路,導致學生在體育活動的參與效果和能力培養方面存在不足[1]。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健身、安全防范、健康生活的行為習慣,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同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小學生正處在基礎發展的關鍵階段,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發展觀念,培養學生熱愛體育、喜歡體育的情感,使學生在積極奮進、日常鍛煉中獲得健康發展。
此外,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之一[2],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滲透于體育活動中,從基礎入手,鞏固學生走、跑、跳、投等基礎運動能力,并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專項運動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對于正處在形象認知階段的小學生,教師適當創設一些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一些精彩的體育賽事,如足球聯賽、乒乓球比賽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運動基礎,將一些較難理解和難以掌握的體育動作展示給學生,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
例如,在“跳遠”中,學生掌握不好起跳、助跑等環節,并存在助跑步點不準確、騰空時不平衡、落地時小腿不能前伸等問題。為使學生充分掌握這一運動技巧,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的投影功能,將跳遠活動以分解式、慢動作的方式一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中掌握相關的動作要點,這對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項目,將游戲與體育活動相結合,以游戲化的方式開展體育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優化學生的訓練內容,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環境中獲得發展。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游戲引入其中,打破傳統呆板的訓練模式,在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保證學生的訓練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發揮游戲活動的教育性,開展主題式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背景或氛圍的感染下鞏固運動基礎,塑造良好品質[3]。
例如,在“田徑”一課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初步掌握走、跑、跳、翻、爬等基礎動作,為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增強學生的基礎能力,筆者組織以“穿越封鎖線”為主題的游戲活動,以軍事封鎖為游戲背景,讓學生通過翻越障礙區、極速折返跑、走斜坡等環節,將“物資”運送到“戰地前線”,從而贏得勝利。游戲活動的有效實施,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體育是一項競技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情,科學組織一些競技比賽、對抗活動,這樣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增強學生對體育技巧的掌握能力,還能使學生在相互配合、協作拼搏的比賽中,形成良好的行為品格,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快樂體育、競技體育的內在價值,這對學生的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靈活開展一些體育比賽,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配原則,保證小組對抗的公平性。對抗比賽的有效開展,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到自身的問題,進而在下一步的訓練活動中展開有針對性的鍛煉。此外,在小組對抗賽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滲透相應的組合站位、戰術策略等思想,幫助學生形成相互協作、合作共贏、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使學生在實戰中懂得能堅持、守規則、善合作、勇拼搏等體育品格,從而實現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目標[4]。
健康意識的培養是體育教學的重點之一[5]。加強對小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有序的生活規律和作息時間,還能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掌握運動安全、傷病預防等相關的知識。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合理滲透健康觀念,采用實例導入、生活化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堅持體育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從而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在生活作息方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片段或視頻資料,使學生認識熬夜、不規律作息、暴飲暴食等行為所引發的不良后果,這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發揮帶頭示范的作用,以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去感染學生,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情境滲透、開展游戲、小組對抗、實例導入等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培養學生積極的體育熱情和訓練興趣,還能使學生在體育技巧、行為品格、運動習慣、健康意識等方面得到加強,進而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其健康成長。同時,結合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教師應從主體入手,堅持多元發展、主體滲透的組織原則,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設計課堂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逐漸樹立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