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江蘇省常州市陽光幼兒園,江蘇常州 213000)
在我國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工作中,課程游戲化具有較高的價值,教師需要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有效融合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為幼兒提供適合的教育,強化整體教育效果。為達到此目的,本文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的結合路徑進行了分析。
幼兒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判斷外界事物時,他們主要依賴主觀意識;同時,幼兒的自控能力存在很大不足,他們無法獨立完成實踐操作。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的身心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班級幼兒的整體情況,以充分融合游戲課程和區域活動。
在具體實施教育工作時,教師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確保幼兒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具體創設教學情境時,首先需要確保情境設計能夠保證幼兒認知發展,使全體幼兒都能參與教學活動,同時還要確保情景設計和幼兒身心特征高度符合,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具體開展情境游戲時,需要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區域。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公園、學校、醫院等多種情境,讓幼兒基于個人興趣進行自由選擇,然后進行角色扮演。該活動的有效落實,不僅能夠確保幼兒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還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幼兒綜合素質。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課堂游戲時,需要全面把握幼兒的實際需求,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和分析,還要全面了解幼兒的不同需求,通過此種方式創設良好的環境,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創設活動環境,保障教育方案的靈活性和層次性,從而使幼兒更為高效地參與游戲化課程和區域活動,強化整體教育效果。
幼兒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和想象力,因此,教師在布置區域活動和游戲化教學中,需要高度重視幼兒的這些特點,對其多維思考進行深入挖掘。與此同時,由于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其認知水平又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確保游戲活動貼近幼兒現實生活[1]。
例如,教師在引導幼兒認識錢幣時,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購物的游戲。在創設情境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基于個人興趣選擇具體扮演的角色。在開展該項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確保所有幼兒都參與其中,還需要保障幼兒的主體地位,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會辨別不同面值的錢幣,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創設貼近幼兒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增長幼兒的見識,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團隊合作是其必須掌握的素質之一。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幼兒的合作意識進行科學培養。通常情況下,幼兒階段是個體的啟蒙階段,在該階段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具有較高的價值。引導幼兒和其他幼兒有效合作,可以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在具體開展區域游戲時,通常存在很多需要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的任務,但是幼兒在參與游戲時,由于合作意識的缺乏,會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教師需要科學設置合作型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使其對合作具有更深刻的認識。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蒙眼接棒”游戲,將幼兒分為兩人一組,其中一名幼兒需要帶眼罩,在另一名幼兒的指揮下在指定位置上放置小棒。這種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夾球樂”“兩人三足”等游戲,對幼兒的合作意識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
在具體設置區域活動時,教師需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和活動內容,根據幼兒具體情況設置游戲活動,從而優化區域活動設置,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益智區,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
與此同時,在具體將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融合時,教師應多方面了解各種不同游戲,確保游戲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知識,感受到更多的樂趣,進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幼兒園需要強化課程游戲化,將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有效結合,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
首先,幼兒普遍具有愛玩好動的天性,合理設置一日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需要針對幼兒認知發展情況,合理優化一日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具體開展一日活動時,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游戲化課程,確保幼兒在活動中能夠更高效地應用所學知識,進而提升幼兒活動頻率,強化教育教學效果。
其次,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對其想法進行科學驗證,在家長的幫助下提煉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隨后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游戲化課程的科學設計和組織,確保幼兒能夠更充分地認識該種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在活動區域設置小超市,放置幼兒喜歡的玩具和食物,讓幼兒進行購物。該種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使其積累更加豐富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而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有效結合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具體設計教學游戲環節時,需要合理融入教學內容,同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設定游戲內容,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種方式不僅能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區域活動和游戲課程的高效開展,還能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環保服裝”的教學時,需要以環保為主題,開展各種區域活動。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利用視頻向幼兒展示服裝制作過程,然后向幼兒提供布料、瓶子、紙盒等材料,引導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設計環保服裝。在幼兒完成設計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穿上自己設計的衣服進行展示。最后,教師應對幼兒進行科學評價,并獎勵在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幼兒,同時鼓勵其他幼兒,確保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成就感,進而促進幼兒環保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在開展學前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活動環境、貼近幼兒生活、強調團隊合作、完善課堂教學、合理設置一日活動、明確活動主題等方式來確保課程游戲化和區域活動的有效結合,使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