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昌
(長治醫學院 山西長治 046000)
青少年游泳運動員不僅是游泳競技后備軍,亦是未來泳壇的主力軍。運動損傷不僅影響日常訓練和競技比賽的成績,亦對青少年的身體成長,乃至心理發展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身體殘疾。特別是,隨著國內外泳壇賽事的對抗性日趨激烈,運動強度加大,運動損傷率亦逐漸提升。由此,對運動損傷及康復的研究已經成為體育界、運動醫學界等相關領域關注的重點。
游泳運動損傷是指運動員在游泳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傷。同“網球肘”“跳躍膝”“足球踝”“摔跤耳”類似,游泳運動損傷與其技術特點聯系緊密,以“游泳肩”最為常見,人體肩膀需要不停地旋轉,以克服水中阻力和身體的部分重力而快速向前。
游泳運動損傷從不同角度,劃分不同,如從損傷病程角度,分為游泳運動急性損傷和游泳運動慢性損傷兩類,二者主要指發生時間的差別,前者發生在瞬間,后者是前者的遷延或慢性勞損;從損傷程度角度,分為游泳運動輕度損傷、游泳運動中度損傷、游泳運動重度損傷三類,三者根據運動員能否繼續訓練而定,當然這需要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但輕傷在概念上往往理解為仍能按照計劃訓練。
游泳是一項特殊的運動。其一,媒介是水,水產生浮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于人的機體,游泳運動員利用水的浮力支撐身體,利用肢體與水的相互作用力推進身體前進。其二,克服水中前行阻力,與體表摩擦力、外形姿態、水波浪阻力等相關,因此,在克服阻力的過程中,人的機體與水接觸的部位不止是肩膀,而是整個部位的協同配合。有研究學者專門對常見的運動損傷進行了分析總結,認為除了肩膀以外,腰和膝亦隨著泳姿的不同而較易呈現不同程度的損傷[1]。事實上,隨著游泳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難度絲毫未見松懈,反而呈現增長趨勢,因此,應對常見的游泳運動損傷進行分析總結,并尋找出原因,以便“對癥下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依靠水的介質,游泳運動員不停旋轉肩膀而產生推動力不斷向前,其是游泳運動最為核心的一環。一般游泳運動員每天的訓練強度越大,重復劃水的動作越多,據統計,訓練3h,重復劃水動作將會超過2500次[2]。重復的肩膀劃水動作,帶動其相應關節、肌肉群不斷摩擦或撞擊,使其周圍肌力失衡,進而導致關節的松弛和不穩定。其疼痛癥狀呈現在不同泳姿中的感受并不相同,表現最痛的通常為仰泳。事實上,必須依靠專業的運動醫學專家,才能精確地診斷是肩膀處哪些肌肉和肌腱出現了損傷。肩關節的損傷,按照損傷程度分為輕度肩關節損傷、中度肩關節損傷、重度肩關節損傷,不同程度的損傷應視不同情況而治療。
膝關節損傷多見于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其損傷時還伴有疼痛感。相比其他泳姿而言,此損傷多發于蛙泳,蛙泳不但是競技姿勢之一,對于青少年初學者而言,亦是常見的學習項目,其依靠人體面朝池底,依靠肩膀側下劃水和兩腿屈伸蹬水的協同合作而產生推力,因此比較省力。無論是潛水蛙泳還是水面蛙泳,其技術經歷了幾次變革,主要表現為肩膀與腿協同作用的不斷變化。演變到現代蛙泳,小腿開始充分發揮作用,蹬腿時為了使小腿內側與水產生作用力,其動作不得不使膝和脛骨向外扭轉,牽扯到內側副韌帶,而內側副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關節外翻和脛骨外旋。因此,當蹬腿用力不當時,內側副韌帶承受不了這一大強度工作,易引起損傷。膝關節的損傷,按照損傷程度分為輕度膝關節損傷、中度膝關節損傷、重度膝關節損傷,不同程度的損傷應視不同情況而治療。
游泳過程依靠肩膀和腿的共同作用力,必然離不開腰部這個“橋梁”,同時依靠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才能呈現出優美流暢的游泳姿勢。研究表明,常見的腰部損傷有急性腰扭傷、腰背肌肉筋膜炎、慢性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等,各自呈現不同的特點。急性腰扭傷產生于突然發力的肌肉拉傷,而慢性腰肌勞損最為常見,損傷情況表現為訓練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如蝶泳技術,在雙腿進行向下或向上打水動作時,依靠腰腹快速反復收緊肌肉發力,帶動雙腿,對腰部的壓力較大。
與上述運動技術強相關的游泳肩、膝關節損傷、腰部損傷側重點不同,運動疲勞主要與青少年游泳運動員身心發展特點相關,體現為機體疲勞和心理疲勞。機體疲勞主要是訓練量和運動強度超過機體的耐受力,而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從而產生病理性的機體疲勞。屹立于泳壇不敗之地,是每一個游泳健兒的終極目標,然而,世界泳壇發展到今天,運動成績早已不只局限于運動員的年齡大小、技術高低、力量強弱、速度快慢、耐力長久等,對心理因素的關注也已提上日程。體育科學研究表明,進行高強度的體能和專項訓練,以及競技比賽,游泳運動員不僅要消耗巨大的身體能量,亦要付出心理能量。特別是青少年時期,表現特有的心理特征:長時間在水中進行往復枯燥的訓練,易產生厭煩心理;對比賽成績易產生不穩定的心理等。這些心理活動容易造成了心理疲勞,進而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能力下降、煩躁失眠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體育運動都有其各自的技術要求和特征,人體肌肉群和肌腱、關節等承擔著不同的負荷,不均衡的受力對應不同部位的損傷,游泳運動亦然,不同游泳技術所帶來的運動損傷的側重點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疼痛特點,除上述提到的仰泳、蛙泳、蝶泳外,對于自由泳,在產生推力的過程中,依靠胸大肌和背闊肌相互配合,不斷產生向心收縮,長此以往,肩膀不斷旋轉導致肩關節的內收肌強于外旋肌,而使得其附近肌群的肌力失衡,對關鍵的穩定性產生影響,進而表現出肩關節的損傷。另外,與訓練量過大、動作技術不正確、用力不合理同樣關系密切,如運動技術必須符合人體解剖結構,需要充分認識肌肉的初長度、肌肉機能收縮特點、肌肉群體的協同以及關節的靈活性。
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段,在長期密集訓練和高強度運動后,如果忽視訓練后的恢復,容易造成機體疲勞的積累,進而影響運動成績的提高,并且對自身的生長發育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時,對于尚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存在自我控制能力差、自尊心敏感、獨立意識增強、表現欲望顯著等特征。大量重復的訓練易使其厭煩,以及過于注重比賽結果而產生情緒反復,更重要的是,其價值觀念尚未固定成型,對于訓練目標、訓練態度等,思想認知不足,特別是在競技場這種高壓狀態,賽前容易緊張,比賽過程中思想包袱過重等,影響整個比賽進程,甚至影響賽后很長一段時間的繼續訓練。
游泳運動前進行充足適量的準備活動,可通過伸腿彎腰等基礎動作,給予身體預熱,提前使機體神經系統興奮,以加強肌肉的收縮力、韌帶的柔韌性,以及各個關節的靈活性,提高機體對游泳運動的適應性。防止因肌肉、韌帶、關節等不適應下水運動,猛然間發生抽筋、疼痛等現象。事實上,針對身體不同部位的伸展活動,理論上已經形成了比較正規科學的技術動作,然而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教練員由于思想認知不足或訓練能力欠缺,往往會產生各種狀況,如因訓練時長限制,急于進行技術教學而使得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強度欠缺;因經驗能力缺乏,而使得準備活動的內容與接下來游泳所用到的技術不相符;過于重視準備活動使得神經系統興奮過度進而使身體過早產生疲勞;或者過早進行準備活動導致預熱過的機體在進行游泳運動時已經“冷卻”等,導致游泳運動損傷。
4.1.1 重視游泳運動的科學化訓練
一,必要的運動損傷知識教育必不可少。教練員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宣傳運動損傷預防常識,加強對自身身體傷害的警覺性,重視安全教育進而避免技術上的缺點和錯誤,并要求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會處理一些簡單的身體傷害突發事件,如肌肉拉傷。需要強調的是,青少年游泳運動員一旦出現疼痛,應立即停止運動,以免造成嚴重拉傷,可以在疼痛的部位冷敷,以減少局部充血和水腫,切忌用手揉搓或熱敷;而急性腰扭傷,需要讓傷員呈仰臥狀態,不得隨意挪動身體,腰下可以墊一個枕頭,此時建議先冷敷,再熱敷。
二,重視體能訓練。科學研究表明,體能訓練對提升游泳運動員身體能力,以及預防疾病方面均有較多的好處[3],如果在青少年階段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其基礎訓練的強度和力度不夠,只注重專項技能和游泳成績的提升,而沒有基本的身體條件作為支撐,則在以后的訓練過程中,隨著訓練密度的不斷提升,會因體能的欠缺而使得成績停滯不前。并且,有一定力度的體能支撐,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運動損傷后的康復能力亦會加強,進而減少傷病的發生。同時,體能訓練對于游泳運動員的穩定性發揮亦有益處,特別是國內國際上的重大游泳競技,青少年運動員雖然在比賽過程中表現不錯,但容易受到壓力、環境條件等影響,造成更多的體力消耗,此時,其自身的體能水平則成為影響成敗的重要因素。
三,考慮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發展特點,加強易傷部位的練習。一方面,由青少年的生理解剖特點所決定,肌肉收縮能力、關節靈活性、心肺循環能力等身體各方面技能尚處于不成熟期,過量、過強、不科學、不合理的體能訓練和專項訓練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受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所影響,結合上述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分析,不良的情緒不但會影響平時的訓練效果,甚至一旦產生運動損傷,對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科學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4.1.2 重視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在訓練和比賽前,教練員要始終緊繃一根弦,準備活動必不可少,其不但可以改善緊張狀態,亦可以使機體提前預熱而減少突發的急性運動損傷事件。由此,需要通過強制輸出、思想教育、引導督促等各種方式使青少年運動員意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并認真參與到實踐中,由于青少年好動、思想跳脫,容易對此類活動輕視。
在準備活動設計的內容設計上,利用設備道具,借鑒其他運動項目的成功經驗,推陳出新,使專業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提供更多適合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樂于接受的、不顯單調的準備活動。另外,訓練或比賽結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動不容忽視,其可以促進激烈的游泳運動后氧氣的償還,避免由于往復進行某一個動作而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恢復肌纖維過度收縮而產生的緊繃感和酸疼[4]。
上述闡述了對運動損傷的預防的重要性,訓練場和運動場上瞬息萬變,運動損傷在所難免,對于精確的損傷判斷以及傷情的及時處理,需要專業的運動醫學團隊,針對不同的運動損傷,制訂專業的運動康復訓練計劃,制定合理的營養餐和必要的按摩等手法診療技術。例如,左側膝關節外側損傷,首先要根據臨床表現,對其伸膝、屈膝、下蹲等基本功能進行評估,結合臨床檢查和儀器測試結果,再進一步確定治療方案。
然而,對于游泳教練員和青少年游泳運動員來說,總結出比較重要的兩點:一是反應迅速,二是處理專業。這兩點都要求教練員和運動員有一些應急處理常識,并且在訓練和比賽前,進行必要的應急預案。如上場前,教練員要善于觀察青少年運動員各種面目表情、肢體語言等,盡早發現其心理變化的情緒,并可以采取呼吸調試法、積極鼓勵法、心理暗示法等措施進行疏導。
隨著游泳技術的不斷進步,運動員之間的專業水平差距逐漸縮小,心理因素的好壞在訓練強度和比賽成績方面的地位已經開始上升[5],游泳運動亦然,甚至貫穿到游泳運動的開始到運動生涯結束的全過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上文已提及,此處不再贅述);(2)運動損傷后的心理康復。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損傷康復后,再次投入到原有的訓練和比賽中,心理可能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或創傷性再體驗等癥狀[6,7],以及不由自主地焦慮、記憶閃回等情況,或回避與運動損傷相關的事件,或者一旦再次失敗而產生迷茫感。此時,一方面,需要游泳教練員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談心、聯合親戚朋友等方式,傳授和傳遞一些正面案例,或采用恰當的情緒宣泄或調節方法,引導青少年運動員自行恢復。另一方面,依靠專業機構對青少年運動員康復者進行心理干預,讓康復者盡快接受相應的治療,以免造成二次運動損傷。此種情況下,一支專業的心理康復隊伍不可或缺,由此,為了做好心理康復治療服務以及心理咨詢服務,需要體育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加強和重視心理團隊的建設,提供必要的醫師配置和科學的硬件設施等條件[8]。
事實上,游泳也可能造成其他疾病,如池水不潔而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結膜炎,并且如果運動員睡眠不好亦會造成反應遲鈍,降調身體的協調性進而導致受傷等等。隨著現代游泳技術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愈發受到重視,對于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預防大于治療,特別是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不成熟階段,運動損傷一旦發生,如果疏忽大意,可能會影響其成長發育和今后的日常生活。同時,游泳教練員應對其心理疲勞和心理康復有所重視,并且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應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自理、自助、自我發現、自我調節,讓自己不斷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