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霖 劉潔 孟曉
(1.長春工程學院體育教研部 吉林長春 130012;2.長春中醫藥大學醫藥信息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3.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基于知識圖譜,對中國知網中關于排球的核心期刊文獻進行整理歸納,研究從1992—2020 年期間排球領域關鍵詞突現強度、關鍵詞共現、聚類、時間線知識圖譜,從而分析排球領域研究熱點及趨勢,為日后排球運動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根據信息計量學理論,利用CiteSpace 軟件導出知識圖譜和圖表。CiteSpace軟件是由美國德賽爾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分析工具[1]。通過知識圖譜和圖表分析,確定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2],梳理排球領域隨著時間脈絡演變的研究方向和發展趨勢,為國內排球研究者提供研究參考。
在中國知網進行文獻檢索,檢索日期為2020年11月22 日,在核心期刊以上級別進行檢索,檢索關鍵詞為排球。檢索符合條件的中文文獻共1413 篇,篩除新聞報道、會議通知等,經過CiteSpace 去重,用于軟件分析的樣本共1313 篇。收集到的文獻發表年度范圍為1992—2020年。
根據檢索文獻統計結果,得到圖1每年發文量,并在CiteSpace軟件中做可視化,導出關鍵詞的突現度(見圖2)。突現度表示該關鍵詞在短期內出現頻率突然增高[3],突現度高的關鍵詞是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前沿。

圖2 1992—2020年突現度排名前15的關鍵詞
從圖1 可以看出,1992 年平均發文量較少。1993年開始,每年平均發文量呈上升趨勢,在1995年達到第一次波峰50篇,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女排獲得第二名。接著發文量逐年下降,波谷出現在1997 年的40 篇。表1 數據表明,1992 年出現新的研究熱點“攔網”和“排球技戰術”,1993 年出現了“排球運動”,1995年出現了“排球競賽規則”,1996 年出現了“發球”。這一時期,排球競賽規則發生改變,促使了世界各國排球隊伍在技戰術上要求提高,國內科學研究同樣圍繞這方面展開。1997 年后,發文量開始攀升,在2002 年出現第二次波峰96 篇,其中2002 年出現新的研究熱點“教練員培養”和“軟式排球”。2000 年,悉尼奧運會中國女排僅獲得第五名,中國女排不僅面臨著隊員的更新換代,也在教練員選擇上出現焦慮。因此,培養一批優秀的教練員是當務之急,也是國家排球隊面臨的重要問題。在2000 年底將軟式排球列入21 世紀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4]。

圖1 1992—2020年排球研究發文量分布圖
2002 年后,每年發文量都在相對減少。在2003—2010 年期間,每年平均發文量為61 篇,其中2003 年出現的研究熱點有“后備人才”,2005年出現“體能訓練”,2007年出現“高校排球”和“運動損傷”,2009年出現“國內外賽事分析”,2010年出現“競技排球”。一支優秀的競技項目隊伍,離不開梯隊建設及后備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在隊伍競技水平處于低谷時期。2000 年,奧運會結束,中國女排面臨著隊員的調整,發掘并培養優秀的青少年排球隊員,為國家隊輸送新鮮血液尤為重要。同時,提高運動員的體質體能,預防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等科學研究進入新局面。2006 年,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批準舉辦第一屆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這意味著我國開啟了高校排球梯隊建設的新篇章。這一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豐富了高校學生課余生活,擴大排球受眾基礎,而且推動高校為職業聯賽培養后備人才增磚添瓦。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不敵美國女排名列第三名,國內排球工作者對國內外賽事進行對比分析,探索競技排球本質,通過數據分析總結經驗尋找不足,為中國排球貢獻力量。在2011—2017年期間,平均每年發文量下降至47 篇,這一期間,僅2012 年和2014 年出現了新的研究熱點“中國女排”“運動生物力學分析”。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排名第五。國內出現很多種“聲音”,對排球運動的關注隨之下降。同時,伴隨科研方法的增加,加入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通過人體運動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反映出的數據,總結運動規律。2018年發文量驟降,更是在2019年出現歷史最低15篇,期間及以后沒有再出現新的研究熱點。
對呈現的關鍵詞進行關聯性運算,得出圖3 關鍵詞聚類圖譜,可以看到同一類中的關鍵詞關系密切,還可以看出有的關鍵詞連接不同類的關鍵節點。聚類圖譜側重于體現不同研究領域的知識結構。衡量聚類效果有平均輪廓值(S值)和模塊值(Q值)兩個指標,一般Q>0.3就意味著劃分出來的聚類結構是顯著的,當S值在0.5 以上,聚類一般認為是合理的,在0.7 以上時,聚類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5]。該圖譜Q 值為0.7323,S 值為0.9041,說明該圖譜聚類是合理和高效的。排球領域研究一共包含7 個研究前沿主題聚類及其演變關系,分別是競技排球、國內外賽事分析、排球運動員、后備人才、體能訓練、排球教學、數據分析,其中聚類群相互關聯。從圖3 可以發現,排球研究熱點領域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競技排球,主要是排球技戰術、國內外賽事分析、體能訓練、排球運動員等方面;二是排球教學領域,主要是高校排球、軟式排球、墊球技術和青少年排球隊等方面;三是社會體育,主要是大眾體育、體育經濟、體育管理、體育文化等方面。

圖3 1992—2020年排球領域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對圖譜進行聚類可以形成時間線可視化圖譜,顯示關鍵詞出現的時間分布及發展進程,排球領域研究分為7 大方面,分別為“發球”“排球教學”“體能訓練”“技戰術分析”“運動生物力”“運動發展”“扣球”。
第一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發球”,其中出現了“接發球”“排球競賽規則”“一傳”“發球落點”“發球效果”“一攻”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3—2015年。1988年國際排聯修改規則,采用“第5局采用每球得分制”,在1994年將發球區從3m改為9m,1999年施行“每球得分制”[6],“發球時球觸網并越過網到達對方場地,比賽仍然繼續進行”。隨著排球技術的普遍提高,比賽規則隨之發生改變。有攻擊性的有效發球不僅可以為隊伍贏得比分,還可以增加隊伍士氣,在攻防矛盾下,接發球水平也有了明顯提升,這使得比賽更具有觀賞性。因此,這一時期圍繞發球和接發球的相關研究很多,同時發球是個人戰術,在不同環境氛圍下會出現不同的心理波動影響發球性能的穩定性,所以出現了大量通過研究運動心理學來探索發球的實驗研究。發球與接發球在今后的研究中仍然會是研究的熱點話題。
第二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排球教學”,其中出現了“教學質量”“教學模式”“教學實驗”“軟式排球”“力學原理”“女排精神”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2000—2017年。20 世紀90 年代末,國家為改善學生體質,提高體育課質量,發布了一系列有關體育課的條例、標準及意見,推動排球教學改革出現了新局面。各高校、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模式、手段與方法上積極創新,讓更多學生主動參加到排球運動中,強身健體,培養頑強拼搏的精神。
第三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體能訓練”,其中出現了“排球運動員”“力量訓練”“彈跳力”“專項力量”“負重”“高水平排球隊”“核心穩定”“功能診斷”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2—2018年。20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運動員身材高大、強爆發力、彈跳好,隊員采用的“平砍式”上手飄球技術給很多隊伍造成了巨大威脅。為了打破這種局面,不但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體能方面也要進行更系統的訓練,因此,我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專項素質訓練人才,使體能訓練從簡單的跑跳運動轉變為利用科學手段結合人體結構、生理機能等方面的專項力量訓練。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行,國家越來越重視群眾排球的發展,作為運動參與的主體,體能訓練將來會在大眾健身和老年人運動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四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技戰術分析”,其中出現了“中國女排”“后排攻”“歐洲”“效果比較”“網上實力”“高水平排球隊”“核心穩定”“功能診斷”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3—2006 年。從1947 年“時間差”戰術的出現,世界排球隊伍為了追求勝利,相繼發明了上手飄球、勾飄發球、“蓋帽式攔網”“4號位平拉開快球”“短平快”“單腳背飛”“夾塞”等技戰術。隨著排球技戰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福建隊在20世紀70年代初涌現汪嘉偉、徐真、郭明等一批優秀的攻手,創造了一系列掩護進攻戰術,形成了“雙快一游動”體系。1984年,國際排聯對規則進行修改,取消了攔發球[7],繼而歐美球隊古巴、蘇聯和美國率先出現大力跳發球技術等。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技戰術統計與分析已不再是難題,計算機可以替代人腦歸納數據,形成解析詳盡的分析報告。技戰術分析對排球運動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第五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運動生物力學”,其中出現了“攔網”“普修課”“教學效果”“風洞實驗”“生物力學”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3—2006年。事物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實驗研究,排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樣如此。它可以了解動作規律,實現運動學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動力學數據的采集與處理、肌電測量系統、多機同步測量技術等。對高校教師教授學生正確技術動作,教練員幫助運動員了解運動原理,糾正錯誤動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六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運動發展”,其中出現了“賽事分析”“后備人才”“俱樂部”“體育管理”“市場”“培訓基地”“基本現狀”“裁判員”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3—2006年。運動項目的良好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在競技項目上保持佳績,建立完善的梯隊,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運動項目的市場管理與運營同樣重要,它為排球項目的長遠有序發展提供了保障。體育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積累十幾年的經驗才初步建立健全體育產業行業標準和規章制度。我國體育產業目前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8],未來需要大力發展。
第七大聚類的命名標簽為“扣球”,其中出現了“優秀排球運動員”“運動生物力學”“成績”“彈跳”等關鍵詞,出現時間為1993—2017 年。競技排球取得優異成績不僅要依靠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還要具有高水平的技術和優秀的戰術意識。扣球技術是一支隊伍取得勝利的最終武器,運動生物力學可以通過計算機對運動員的扣球過程進行分析,查看運動軌跡,對比正確運動規律,發現技術動作錯誤的原因,這對運動員技能水平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文利用CiteSpace 軟件,對排球領域研究的突現強度、關鍵詞共現、聚類、時間線知識圖譜做了詳細分析,發現目前排球研究熱點領域包括競技排球、學校排球和大眾排球三方面,從突顯詞出現的時間分布及發展進程來看,各個時期都產生了相對應的研究熱點,整體上符合排球運動的發展,但排球文化、排球媒體的傳播與運營、排球產業的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研究較少,未來可以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