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山東亨泰房地產土地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
“互聯網+”為企業實現經濟最大化、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動力,同時也為企業帶來諸多挑戰。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企業必須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保障各項業務信息高效、安全傳輸。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對增強企業管理決策能力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需要不斷創新、進步來獲得穩定的競爭地位,對經營方向、經營理念進行不斷調整與優化。在此過程中,企業管理決策層忽略了頂層設計的優化,內部控制制度與現實需求不相符,使得企業出現諸多未知風險。同時,企業缺少有效的內控監督機制與完善的內控評審機制,使得信息真實性把控能力不足,難以把控企業戰略發展過程中的業務流程,不利于數據信息利用效率的提升,某一環節出現偏差,就會增加企業安全風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管理決策的正確性與經濟效益。“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還應不斷根據信息化環境對內部控制進行調整,避免盲目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影響實際運營。為保證信息化發展戰略與企業內部控制相適應,還應切實優化人才培養計劃。但是許多企業并未充分認識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使得企業缺少專業的內部控制人才保障企業內部環境營造、監督活動開展等相關內部控制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而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不斷積累、持續傳輸,在推動企業創新、進步的同時,也為企業內部控制帶來全新的挑戰。若企業不能充分了解新事物發展規律,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因此,企業為充分發揮出內部控制的功能與作用,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時代發展、順應經濟趨勢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此為經營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企業要明確不同戰略發展階段的自身性質與特點,全面統籌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并明確現階段所處的發展層次,結合自己的發展形態制定出相應的內控制度,積極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此創建和諧的工作環境。
其次,綜合考慮企業戰略發展需求與員工工作需求,制定能夠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內控制度,并以國家相關文件梳理原有的管理制度,重點在于創新,進而不斷提升企業知名度[1]。
其次,根據現實需求對內部控制相關部門進行調整,避免扁平化的管理組織結構使得內控工作開展標準不同,盡最大可能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權利與責任。可以“內部控制信息治理委員會”為形式,切實加強各部門聯動,從而形成協同效能,以此逐步提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相關工作機制的執行效力。
最后,企業還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模式帶來的好處,使得底層信息能夠更好地上移到頂層決策層,充分釋放出底層組織的創造力,為內部控制優勢的發揮奠定堅實基礎,保證財務工作標準化、規范化開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存在的風險更加不確定、不穩定,所以,企業應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審批工作的落實,結合企業授權、法規等多個方面的指標對經營業務實際開展情況進行評估,以此從根本上排除風險,確保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評估的全面落實,推動互聯網思維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良好運用。
首先,針對風險評估機制與審批工作的優化,企業應建立起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對經營范圍、經營活動中的風險事件進行全方位排查,并將已經識別的風險列入風險清單中,以此避免風險對新業務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針對風險清單的編制,應根據風險特點、波及范圍以及處理方式進行明確劃分,結合內部訪談、專家評估,找出急需排除的風險點。
其次,聯系企業業務開展實際情況,對風險類型、來源、原因、頻率等一系列影響因素進行評價,按照發生可能性的高低劃分為不同的風險等級,從而為各部門落實內控工作機制、監督制度奠定堅實基礎。
最后,針對風險等級評估結果,對現有的風險防控與治理措施進行優化與改進,不斷適應新風險防控需求。與此同時,企業還應圍繞核心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內部控制工作流程,重點加強財務管理,并通過有效的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增強企業成本控制能力,避免簡單粗暴的管理模式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增長。科學的風險審批機制的構建,可以充分調動企業內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員工為企業實現戰略發展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充分發揮出內部控制的價值。
在“互聯網+”背景下,數據成為企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礎,通過“互聯網+內部控制”模式的實施,才能真正提升數據的利用效率,實現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因此,企業應構建科學的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充分運用內部會計控制這一手段,切實消除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促使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可以保持穩定的經營能力。
一方面,結合企業財務管理特點,利用先進技術創新、優化業務流程,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起專門的會計信息技術平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運用靜態審計、動態審計,加強相關信息的輸出質量,促使各部門員工積極投入到內部控制工作中,最大限度提升互聯網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有效的“互聯網+戰略”指導。
另一方面,應加強互聯網安全防護,從根本上保證信息安全,以此避免相同問題的出現,有效阻止信息系統漏洞的擴大。在處理網絡安全網的過程中,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加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嚴格落實網絡安全防護、日常管理責任。同時,根據企業現實需求不斷加強網絡安全培訓,充分調動員工參與內部控制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此外,還應了解日常信息、關鍵信息、重要信息的不同點,針對互聯網系統平臺建立起相應的風險評估模型,確保問題得到有針對性的解決,運用規程控制與數據流控制兩種手段來不斷加強自身風險能力,實現內部控制與企業戰略發展的共贏,為今后經營業務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2]。
人力資源成為“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資源,并逐步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資本,對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互聯網+”強調人主動行為的突出,要求內部控制工作從業隊伍全方位獲取、處理、分析數據信息,積極、自覺地投身到企業內部控制與戰略發展工作中。
因此,企業為充分發揮出人力資源的優勢與作用,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與經濟發展趨勢,制定出與時俱進的培養計劃,確保員工深入理解內部控制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流程,保障企業短期以及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企業還應切實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對員工自主學習行為、創新創造行為進行全面考察,找準內部控制從業隊伍建設的薄弱點,組織并開展多樣的培訓活動,促使員工將學習到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引導員工樹立起正確的內部控制意識,對增強各部門員工磨合度、協同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
此外,企業還應結合“互聯網+內部控制”模式運行需求,重新梳理組織架構,適當解聘創新能力差與工作態度不端正的員工,并對招聘制度、薪資制度進行優化,以此吸引更多復合型人才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有效發揮出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為各項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提供有力保障,促使相關決策經營有效進行,進而最大化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價值,實現企業信息真實完整的目標,為管理決策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與合理的運行措施,對維護“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對“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常見的問題分析,企業有必要運用“互聯網+”戰略,搭建高效信息平臺、完善人才培養計劃、重塑企業文化生態,并結合內部制度的健全、評審工作的完善,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決策能力與防控安全風險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出內控機制優勢,確保企業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