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風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站前小學,江西贛州 342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教育制度的改變,數學教學模式也應發生改變。數學是我國現代教育教學體系中非常關鍵的部分,是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關鍵性學科。這門學科對學生的邏輯能力要求較高[1]。在信息化時代,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呆板,學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課堂效率也會十分低下。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授課方式變得靈活多樣,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進而開發學生思維,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當下小學數學面臨的問題,就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教學有所助益。
當前,絕大部分學校配備了多媒體設備。然而要讓多媒體走進課堂,必須通過教師才能實現。但是,不少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較大,沒有意識到多媒體設備的價值,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有部分教師面對先進的教學設備,不知如何運用,讓多媒體設備成了擺設。可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學會靈活地使用多媒體設備,自覺地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夠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讓課堂生動、高效。為此,學校應重視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定期舉辦培訓會并進行考核檢查,讓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和教學能力不斷與時俱進[2]。
雖然大部分學校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但教師的使用頻率并不高,尤其是老教師。年輕教師雖然會使用多媒體設備,但大多數是播放從網上下載的現成的課件,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這往往導致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對知識接受不全面,理解不透徹。這樣不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雖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目光,但難以長期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無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上好一節課,往往需要查找、翻閱大量的書籍資料,動手制作各種教具。這樣的備課方式,耗時耗力,且不利于保存。這不僅極大地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也不利于教師抽出時間和精力關注學情。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給教師提供了許多收集資料的平臺。網絡中具有大量的資源,如制作課件的素材資源有電子課本、相關圖片、動畫、視頻等,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利用,根據自己班級的學情和教學內容,進行大膽的創新和重組,以便讓網絡信息資源在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信息技術工具強大的功能,能幫助教師靈活高效地制作出教學所需要的教具,及演示所需要的動態畫面。這些活靈活現的教具、生動直觀的畫面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讓課堂變得更高效[3]。另外,這些電子資源能夠在電腦中長期保存,這就避免了教師重復性地收集資料、制作實物教具、抄寫紙質教案,能幫助教師節約大量的備課時間,提升備課的效率。
小學生的特點是,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的有效性往往來自真實或擬真實的教學情境。多媒體設備能很好地再現真實的情境,既能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又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學習的實用性,從而切實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讓學生來計算它的面積。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但不知道如何算。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用動態演示工具將其拉成一個長方形。這樣,學生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原來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的變形。因為之前已經學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通過剛才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學生很快會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就是“長×寬”。由此可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這一節課的教學,不僅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理解得更深入,記憶得更牢固。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對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相當有難度。因此,學生兩極分化明顯,要么學習成績很優異,要么學習成績極差。而且學習成績差的這部分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逐漸失去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信心。而引入信息技術強大的教學功能和獨特的優勢,不僅有利于數學重難點知識的突破,還能讓問題直觀化、簡單化,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認知人民幣”這一課的重難點時,先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網絡上收集到的和生活中拍攝到的一些人民幣、糖果和零食的圖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而后,教師用課件出示依據生活實情編寫出的一些買東西的案例,提出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問題,讓學生來計算價錢,從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幣面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關聯。之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百、十和元之間的轉換,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現了一個超市,來模擬真實的購物情境,讓學生在這個超市里“購物”,進行百、十和元之間的單位換算,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進一步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購買價值及不同貨幣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不僅與課堂學習效率有關,還與課外的練習和鞏固有關。傳統的作業方式單一,反饋時效不強,不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讓學生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與同學、教師進行在線交流,對當天所學習的內容進行二次理解,并將其轉化成自身儲備的知識點,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計算題,并且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帶領學生回顧課堂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并指導學生找到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從而使其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提高數學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教師應站在育人的高度,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破傳統小學數學課堂的模式,尋找多種多樣的課堂設計方案,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探索和實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