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科,文 藝,鄭權良
(1.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2. 陜西師范大學青少年體育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119)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及體育在學生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做好體育教育工作,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而體育課程是體育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體育課程價值日益突出,自主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大學生數量也呈現明顯增多的趨勢,然而大學生在體育生活中,存在體育意識缺乏、體育知識掌握不足、體育品德修養低、體育技能薄弱等問題。身體素養這一新理念基于本身認知觀,緊扣人與生活的關系,不僅包括了體能認知與運動能力,還包括了對身體的認知、態度以及非運動性的身體活動能力等。身體素養賦予了身體活動新的意義,推動了中國體育實踐層面和體育觀念層面的改革與發展。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將身體素養培育與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2016年3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提出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九個方面,其中“身心健康”維度較好地闡釋了“身體素養”特征與內涵。我國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出發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旨在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和發展的一流課程體系,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形成具有 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體系。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圍繞體育生活化,將身體素養理念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是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升華和發展。
高校體育課程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學習體育運動技能、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培養思想品質、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基礎。
1993年英國學者M. Whitehead將身體素養(physical literacy,PL)定義為:身體素養是為了生活而重視并承擔參與身體活動的責任所需要的動機、信心、身體能力及知識與理解。2014年美國修訂了《K-12體育教育國家標準與等級》,指出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身體素養,使學生具備身體活動的知識、能力和自信,進而實現終身健康。此外,加拿大從知識與理解、動機與自信、身體能力、日常行為這4個方面闡述了身體素養,并從這 4個方面制定了身體素養發展的評判標準。本研究中也將從這4個方面出發,結合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現實與發展需要,探討高校體育課程中身體素養培育的理論與實踐。
身體素養從知識技能、動機自信、身體能力以及日常行為出發進行培養,是高校體育課程價值和功能的集中體現,這決定了其功能特征和價值特征的全面性、針對性和發展性。
1.3.1 高校體育課程中身體素養培育的功能特征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素養培育,具有多方面功能特征。基于大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一方面,將身體素養的內容融入體育課程,可以完善和豐富課程內容體系,進一步通過實踐去發展大學生的身體認知能力。因此,以身體素養為導向的體育課程具備了發展大學生身體認知的功能。另一方面,身體素養培育課程可以對大學生健康、娛樂動機、自我努力和審美意識進行有效強化,從而激發大學生運動的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實現對大學生運動動機強化的功能。此外,身體素養培育課程中還可以將不同運動項目與課程培養目標有機結合,實現動作技能的習得,從而實現運動技能的掌握,從這一點來看,身體素養培育課程還具有技能習得功能。最后,身體素養還導向運動習慣的養成,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大學生運動知識和認知的提升、運動動機的強化以及運動技能的提升,最終引導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因此身體素養培育課程還具有運動習慣養成的功能。
隨著生活情境的轉化,大學生的體育生活方式和形式也將發生轉變,基于身體素養內容的特征,大學生通過學習,運動技能和知識得到提升、運動動機得到強化、運動習慣得以養成,這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未來的體育行為和能力,大學生在課程中所獲得的培養,是應用、轉化和遷移至未來課外、家庭、社區體育的關鍵,因此,體育素養的培育還具有情境轉換與應用的功能特征。
此外,身體素養的培育還具有思政教育的功能。身體素養導向的高校體育課程注重大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而大學生思想政治的發展是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內容,以身體素養培育為導向,以體育課程為載體,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深遠影響,也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的重要教育途徑。
1.3.2 高校體育課程中身體素養培育的價值特征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素養培育是以身體素養為導向實施體育課程,身體素養成為了高校體育課程的主心骨和方法論,是對體育教育內容、目的和方法的具體化。就大學生個人而言,體育課程除了運動技能習得的價值外,還成為體育認知提升、體育動機強化以及終身體育習慣養成主要途徑,這對于個人全面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價值;就學校而言,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關鍵,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以大學生為導向,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素養培育,正是現代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也成為學校教育成功的關鍵;就社會而言,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是勞動者的素質,大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將影響勞動者的素質,這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基礎;就國家而言,體育強國戰略是強國的關鍵,大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對于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社會體育都將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對于體育強國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素養培育,重點是實現身體素養培育與體育課程的有機融合,身體素養培育是目的,高校體育課程是載體,兩者相互關聯、互相融通才是融合的關鍵。在課程中需要根據身體素養培育的目標來指導和完善高校體育課程實踐,并依據身體素養培育制定相應的課程評價標準,實現課程與教學目標的有機融合。
課程目標是課程實施的方向,也是課程內容設計的重要指南,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身體素養培育,應把握好身體素養培育的目的,依據目的建立起系統的課程目標體系,引領體育課程改革。基于身體素養的內容和培育目的,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的目標設計中,應圍繞體育知識與理解、運動動機與信心、運動技能掌握以及身體活動習慣來展開,建立起完整的目標體系,實現高校體育課程與體育素養培育的有機融合。
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課程內容應反映課程教學目標培養的需要。通過總結和歸納高校體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發現,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身體素養培育的目標并未形成相互融合的關系,因此,以身體素養培育為導向對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進行重構成為體育課程發展的關鍵。基于目標導向,體育課程應整合運動與健康教學內容、運動參與與自信建立類課程內容、技能與體適能類課程內容、自主鍛煉與社會適應類課程內容,使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融合進課程教學的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建立起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提升高校體育課程質量。
課程評價是檢驗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也是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實施效果的重要反饋,建立以身體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評價體系,是落實身體素養培育的關鍵。在實施中,首先,應建立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從大學生不同類型的體育素養的發展情況以及各素養發展水平進行有效評價;其次,要從單一評價與多元評價相結合的角度進行評價,針對身體素養培育的不同維度以及整體維度進行綜合評價,形成互補,發展薄弱環節。再者,在評價中應結合具體情況做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從整體全面的方向進行評價;最后,要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評價與反饋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身體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大學生對于體育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是身體素養培育的第一步,以大學生的“我懂”為出發點,是強化大學生體育動機的基礎,也是必要條件。2014年教育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指出,高校體育應培養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然而在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仍會出現“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這一現象的原因與體育課程的實施有很大關系,學生并未理解和認識體育課程知識內容,從而導致體育課程教學效果下降。因此,在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中,應當注重以大學生的“我懂” 為出發點,完善教學方法、細化教學內容,以身體素養培育為導向、精耕細作,從健康教育、健身原理與方法、體育文化與發展、人體器官與營養健康等不同方面,提升大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實現學習與理解的雙向互動。
體育動機是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以及參與相關體育活動的原動力。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雖強調“知識、情意、技能”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在實施過程中,重技能而輕情義卻有所體現,在身體素養培育導向下,體育課程應當著力關注“我能”動機的培養,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的自我效能。在課程設計中融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實施中做到區別對待,在評價中做到客觀、全面與發展,從而實現大學生在“我能”動機的驅使下主動學習。
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大學生習得和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對于大學生體育參與、動機強化乃至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同時,運動技能的習得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是支撐體育課程的基礎,實現“我會”的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成了體育素養培養的關鍵。在身體素養培育為導向的高校體育課程中,以體育素養培育為教育目標,以技能習得為教育基礎, 發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教學內容,并結合課內外的體育實踐,建立能力導向的培養模式,使大學生用有所學、學有所獲、獲有所得,實現體育課程學習與課余體育的聯系,并實現體育能力的遷移和創新成為課程成功的關鍵。
養成“我愛”的體育運動習慣,是對高校體育教育的進一步升華,也是實現體育強國的關鍵。養成“我愛”的體育運動習慣,是建立在動機與能力的基礎上,因此,課程設計與組織成為了關鍵,也成為今后教師教學與組織質量提升的關鍵。同時,還應創設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動機的強化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現代化人才培養是關鍵,體育素養培育在現代化人才培養中的功能和價值日益突出,以身體素養為導向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改革,是教育現代化所向,是高校體育課程質量提升的著力點,是“立德樹人” 的關鍵,也是實現體育強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