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旺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卡麥鄉(xiāng)小學 西藏 江孜 857400)
1.1 審題分析。通常學生在面對閱讀題時,不清楚從哪個角度出發(fā)理解,其實他們無從下手的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解題思路。因此,老師應該擅于引導學生掌握閱讀題的解題方法與審題技巧。并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再進行更加深入的審題理解。只有掌握審題思路才能應對多種類型的閱讀題。
1.2 修辭手法。在做閱讀題時,學生首先是掌握有哪些修辭手法以及這些修辭手法的用法。在閱讀題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設問、反問、反復等,當學生掌握并理解這些修辭手法的用法時,就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閱讀題的相應類型。
1.3 表達方式。學生應當掌握閱讀題常常運用的表達方式。在閱讀題中常常會考察“下劃線的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如果學生不知道常見的表達方法的含義,就無法抓住解決該問題的要點。也就沒辦法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文章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如果閱讀文章中運用了一些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這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描寫就是表達方式的一種包括景物描寫、人物描寫等。在文章中運用描寫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2.1 首尾解析。大多數(shù)閱讀題會讓學生分析文章的首或者某個段落或文章結尾。當學生解答這種題時要梳理解題思路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不論是文章的開頭,中心和結尾都是圍繞文章的主旨而展開描寫的。因此,這是一個共同點,在解題時要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之間的差異。在文章內容上分析,首段其實就是文章的主旨為文章的結果做了鋪墊。在文章的結構上分析,首段總結概括文章的中心呼應題目與中心思想。在許多情況下,文章中間的內容起到連接文章上下文的作用。除此之外,文章結尾也是中心思想的概述與總結。換句話說,結尾就是告訴讀者作者的中心思想。因此,學生應該通過總結解題技巧,掌握一些閱讀題固定的解題思路。
2.2 總結文章中心。分析題目是總結文章中心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因為通過題目能夠最直接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內容,大多數(shù)題目會概括出人物和事件的關系。其實概述記敘文的文章主旨有一系列固定的答題模板:文本通過描述某人的故事、主要事跡、事件的經過、體現(xiàn)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贊頌了什么精神、闡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等等。在閱讀時也可以在文章中理解,文章的首段與末端一些概述類的句子其實就是文章的主旨,這對學生理解文章上下非常有用。
3.1 引導閱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往往是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進行簡單的被動思考,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變得被動,學生的思維過于死板,往往不能獨立理解文章的主旨,無法以正確的方法與角度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逐漸獨立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能夠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有利于減少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不利影響。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鼓勵學生組內溝通交流學習經驗,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理解水平和閱讀能力,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找出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閱讀題。當學生在做題時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漸獨立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做閱讀題的主動性。
3.2 激發(fā)閱讀。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和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其實真正的閱讀應是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得出答案,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的回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不能只通過練習閱讀題,還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身邊的一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通過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視野與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興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生如何做閱讀題時,首先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解決閱讀題的技巧和答題方法,理解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加容易解答出閱讀題,進而減少學生對閱讀題的畏懼感。掌握閱讀題的答題方法后,更有利于學生解答其他的題型。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準確的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