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群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瑞洪中學 江西 余干 335118)
初中數學相比較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而言,在內容上有著比較大的嚴謹性和深奧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難免會覺得有些吃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要注重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更要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得到較好的鞏固。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這不利于數學教學的順利進展。因此,教師面臨現階段的狀況,需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教學進行協調教學,這是當前教學任務中十分必要的事情。
2.1 學生對自身學習認知不足。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是占主體地位的。把一門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并且牢記,這就需要學生對這門課程有全面了解和掌握,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然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考試,掌握了基礎的知識就能夠應付考試,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學習,不愿意主動去思考、分析,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2.2 學生興趣不足。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只是采取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提不起興趣,對數學的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將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從而造成學生的興趣不足。
2.3 當前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強。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比較模糊的,對于關鍵信息不能夠準確理解和掌握,在研究問題時不夠具體化,不能在頭腦中形成抽象的思維聯系,缺少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并且在解答問題時常常是一種思路不清晰的狀態。而對于問題中多變的問法進行相同知識點的運用時就會出現思路混亂,尋找不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由于學生不能夠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總是用一種單一的方式進行解答,并不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
3.1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教學方法都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主體性上。為了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要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變為更加主動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在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消極的,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教師應該把講授的知識改為設問,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促進學生能夠成為課堂活動當中的主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習數學變為一種興趣。
3.2 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邏輯方法。在初中的數學活動當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三段式推理以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方法和綜合方法的能力。如果要想證明一個命題是否正確,要先從已知的條件當中進行討論,通過對已有命題的確認推理出證明結果。這是一種綜合方法的運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邏輯思維方法,促使學生在遇到新的問題時,利用方法來解決問題,進行嚴密且有條理的表述。
3.3 教師選擇合適的題目,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提出和設置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學環節,好的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才是持續學習的根本所在,問又是思考的源頭,可見提問的重要性。學生通過不斷地提問,不斷地釋疑,在學生提問并探尋答案過程中,知識就慢慢地被學生理解掌握了。
3.4 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式的復習。在現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并結合現有的知識點進行解答,不會解答的也可以和教師伙伴進行提問和討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積累、不斷地訓練,可以逐漸地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所在。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進行靈活的問題設計,從簡單到困難層層遞進,讓學生先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增強信心,也給了學生繼續作答的動力,然后把思維開拓性問題放到最后,這時學生一般會想:前幾個我都做出來了,這幾個問題應該也能做出來。學生有了信心和動力,就有了思考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同時,教師要對原來的知識進行復盤和總結,使得學生更加全面地分析問題,這也為學生學習以后的相關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初中數學知識在原有的知識系統當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進步。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當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當中,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思維能力缺陷,積極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進行引導,為學生今后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