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衛
(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中心學校 江西 鄱陽 333100)
通過語文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的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和思考,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做好初中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成為擺在當前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和問題。
1.1 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有效的情境不僅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通過有效的情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情境教學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能力特點,多元化的內容和形式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1.2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而教學活動的有效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而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充分發揮了情境教學靈活、生動、有效的特點,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進而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供了前提和保證。
2.1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改革,針對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發揮其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和前提下做好語文教學工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最終為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基礎。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背影”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的特點,將一些生活中關于“背影”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接著再去帶著問題啟發學生“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這些背影,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說,自己見到過父親、老師、爺爺的背影。通過這些直觀生動的教學設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快速的被激發,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使學生產生了情感的共鳴,促進了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不難看出,情境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2.2 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進行語文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所創建的情境一定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套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應該注重新理念和新教學手段的使用。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并能夠在學習、合作、探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其次,通過合理的小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分析問題的方法,做到有計劃、有安排的進行語文學習,進而為后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觀滄海”這篇課文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江水擊打巖石的視頻或圖片,通過圖片或視頻的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第一句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讓學生體會到那種不怕困難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講授到第二句,通過向學生展示相應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江水潺潺流動,山河島嶼聳立的壯闊情景。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會對學生產生有效的感官刺激,學生就能夠充分的體會到文章中所描繪的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從而在對文章進行分析時,有了相應的情情感基礎,就賦予了課文鮮活的生命力。
2.3 注重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知識其本身有一定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因此在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應該忽略與這一部分知識與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應該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通過有效銜接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語文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進行這樣的導入:“教材中有一幅人民紀念碑的圖片,那么當看到這篇圖片時,你有什么樣的感想呢?”這時學生就會積極的回答,他有十層樓那么高,看到他高大的形象,就想起了人民英雄那種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精神;還有的同學會說它是由堅硬的花崗巖漢白玉筑成的,顯得那樣的莊嚴雄偉,它象征著革命先烈堅強的革命意志;還有同學會說,站在人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讓我想起了革命先輩英勇奉獻的精神。進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真正的將思政教學融入于課堂教學之中去。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自身教學手段的改進,通過教育手段的改進創新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其次,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發揮學生們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而在參與中使學生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