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晗
(遼寧省莊河市第三高級中學 遼寧 大連 116400)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很多語文教師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進行了思考,想借助多種方法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構建多元化的課堂閱讀學習環境,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我們就針對高中語文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探討。
語文教師要通過提升課堂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也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的閱讀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閱讀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再別康橋》這一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徐志摩的這首詩歌進行深刻理解,良好的把握字里行間的情感內涵。為了幫助學生對這首作品產生閱讀興趣,教師要事先為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閱讀學習資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幫助學生進入閱讀情境:“不同的人對離別的感受不同,同學們請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學生會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展現出濃厚的探究興趣后,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首作品的寫作背景和徐志摩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對這首作品進行深入剖析。最后再帶領學生了解徐志摩的康橋情結,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獲得了良好的感知,對文本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將會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閱讀效率充分體現著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低,而影響這一切的關鍵因素在于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一步發揮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也要有目的的,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借助特定的氛圍來感受文章內容的精髓。
例如,在學習完古代詩詞或現代詩歌后,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習的內容為學生組織不同的閱讀學習活動,如可以指導學生開展朗誦比賽,幫助學生通過朗誦感受古詩或詩歌,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心情感;也可以為學生開展詩歌點評活動,通過懟不停作品的點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有效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和閱讀的興趣。如在學習《我與地壇(節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交響曲《命運》,通過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指導學生在閱讀之中感受文本的內涵思想,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思路指導,使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感受到作者懷念母親的情感;此時教師還可以順勢引入作者的文章《合歡樹》,通過閱讀指導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能夠在文本深入剖析的狀態中獲得全新的理解。
3.1 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整本書閱讀能夠提高學生閱讀連續性,拓展學生的閱讀學習事業,使學生逐漸摸索出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鑒能力。這也是傳承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教材中多數涉及到文言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國學名著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挖掘作品內涵,通過開展整本書閱讀,培養學生的宏觀與細節閱讀意識,逐漸磨練學生的閱讀意志,提升整本書閱讀的綜合質量。
3.2 互動式閱讀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創新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在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的情況下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和思路的拓展,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例如,在《蘭亭集序》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根據閱讀教學內容將教學重點放到作者的內心世界當中,指導學生通過景物描寫與講解參與互動討論,進一步剖析作者的真實情感,提高學生在作品當中的感知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閱讀水平。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相對來講是非常有限的,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學習基礎,對閱讀量的需求也在逐漸增長,如果僅僅通過課本中的文章開展閱讀教學,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這就需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課外閱讀能力,多位學生推薦一些有閱讀價值的課外讀物,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學習視野。教師為學生推薦的課外書籍要具備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并在閱讀過程中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中與同學之間進行互動和分享,這樣才可以構建一種積極向上的閱讀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在閱讀學習當中的知識積累,有效鍛煉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思考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圖書館挑選一些書籍推薦給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如《傲慢與偏見》、《吶喊》等書籍都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內容為學生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精心準備,利用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