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怡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惠州惠陽供電局
電力企業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供配電服務。但是,在傳統的電力企業發展模式下,很多電力企業缺乏線損管理的意識,造成了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損失。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電力行業中的應用,人們逐步意識到線損管理的重要性,各個電力企業在發展中著力解決線損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的關系,以保障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與提升。我國電力企業線損管理工作的起步較晚,存在諸多的問題,必須要解決線損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促進電力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電力企業的基本任務就是供配電,以滿足生產生活的各類用電需求。在配電環節,電力企業不僅要保障其所覆蓋區域內的配電服務,還需要實現臨近電網的輸電服務。但是,電力企業的輸配電中,必然伴隨著一定的電力損耗。當前,我國的電力網絡逐步完善,電力線路結構日益復雜,供電半徑逐步擴大,這種情況下的電力損耗量逐步增多,因此,線路損耗是電力線損的一種重要表現,只有通過線路優化來降低此種線損[1]。
電力網絡中,變壓器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設備,其在電力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雖然具有較高的使用率,但是,此種設備的運行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功率損耗、變壓器損耗也是電力線損的一種重要表現。變壓器損耗主要表現為銅損與鐵損,而其主要是由變壓器型號與負荷率來決定的。因此,為有效減小變壓器損耗,有關電力人員需根據電力網絡的配置要求,保障變壓器的使用符合其電力網絡需求,降低變壓器損耗。
電力系統內,計量設備承擔著重要的電力計量任務,由于其設備特殊性,該種設備的應用中,存在著一定的計量誤差。表計誤差有著嚴格的誤差均衡性要求,在應用過程中,只要不出現較大的計量事故,其線損就會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2]。但是,在實際的電力計量中,由于存在著計量設備的不規范操作,對計量設備的維護檢查不到位,使得計量誤差難以避免,計量設備損耗極為常見。
電力線損管理方面,計量裝置是其中的一個關鍵要素,計量裝置是判斷和掌握線損大小的重要設備,只有保障了計量裝置的精準計量,才能夠為線損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據。但是,在當前的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有關電力部門沒有從電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加強對計量裝置的選取,所使用的電力計量裝置相對落后,難以滿足精確計量的要求,再加上后期對計量裝置的管理不當,使得計量裝置的計量與實際存在較大的偏差,同樣影響了線損管理。
電力企業要通過線損管理來提高其經濟效益,就必須在日常的工作中,對線損管理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正確處理好線損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之間的關系,以保障線損管理的有效性。當前,隨著我國電力網絡的逐步完善,在一些發達地區,智能化技術逐步引入電力網絡中,電力企業管理的難度增大。在線損管理問題上,電力企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線損管理的重要性,結合電力網絡的結構類型,分析線損產生的原因,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線損管理方案。但是我國很多的電力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線損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線損管理意識,導致企業在日常的工作中,忽略了線損管理這方面的工作,思想上的不重視是導致線損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此外,電力企業在線損率的計算上,無法保障計算的正確性,導致線損問題長期存在。
電力企業管理機制、體制的存在也會對線損管理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通過線損管理,來為電力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就必須突破電力企業管理機制與體制的局限性,以保障線損管理的有效性,積極落實線損管理工作。從當前我國各個電力企業的線損管理現狀來看,一些電力企業的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線損管理無法與電力企業的管理機制相協調,相關的線損管理工作難以開展[3]。此外,一些電力企業缺乏完善的聯動機制,導致線損管理與線損計算、功率因數調整、電能計算方面缺乏必要的聯系,電力企業的線損管理效果不理想。
電網結構會直接影響線損管理水平,線損管理中,有關管理人員要從電網結構的分布著手,以提高線損管理的整體效率。如果某區域的電網結構規劃上,電力線路路徑過長、供電半徑過大,就會導致電力網絡的運行過程中,電網運行的穩定性難以保障,線損率過大。因此,電網結構的不合理,是引發線損率過大的直接因素。
在線損管理方面,電能計量管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電能計量將直接影響著電能費用的計取。因此,各個電力企業要逐步優化計量裝置,保障計量的準確性,否則,計量不準確將會引發較大的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對變電站及大用戶的電能計量一般要選用帶數據通信接口的多功能電子式電能表,以保障計量的精確性,否則,計算錯誤將會使電力企業與電力用戶承擔一定的經濟損失;對用電量相對較大的工業用戶,一般選用磁卡式預付費電能表;而配電臺區內需使用防竊電智能型計量箱,避免竊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總之,在電能計量方面,需選擇計量精準的計量裝置。
電力企業在日常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線損管理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的緊密聯系,從根本上認識到線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通過各種的線損管理策略來提升線損管理水平。電力企業的線損管理上,專業人員需對電網現狀加以分析、對電力負荷加以預測,保障電網規劃布局的科學性,降低電力網絡運行中的線損率,從源頭上實現線損量的控制。由于線損的存在使得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難度增大,因此,在線損管理方面,電力企業要應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加強對線損的實時監控,結合各個臺區線損管理的具體情況,開展“營銷全面診斷”,對線損系統的異常情況加以有效處理,尤其是要對異常臺區加強日統計、日發布、日徹查、日治理的閉環管理模式,根據各個臺區的線損情況,加強對電力負荷的預測,最大程度上減小線損。
近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技術逐步進步。電力網絡中,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等逐步被應用,這些技術保障了電網系統的優化與調整,使得電網系統設計更符合電力需求量增長的需求。先進的電力設備的應用,不僅保障了電力系統的優化,還能夠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降低線損量[5]。比如,節能變壓器的應用,大大緩解了線損率過高的情況,減少了電能損耗。由于電網系統內包含的相關電力設備設施較多,因此,電力企業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對這些設備設施的管理與維護,應用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相關電力設備設施的可靠運行,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此外,各個電力企業還需要從電力需求著手,加強電網規劃與管理,不斷優化電網系統。在城市農網改造中,要將改造重點放在降損改造方面,尤其是要將高線損線路、變壓器與臺區等歸為重點的改造對象。比如,在農配網的改造中,要遵循小容量、多布點的原則,盡量減小供電半徑,將配變容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在10kV 線路改造中,由于其功率因數相對較小,因此,為降低線損,需配置相應的無功集中補償裝置。在一些地區,要加強對變壓器的使用,并科學選擇變壓器容量。
在我國,電力網絡與結構日益復雜,在不同的電力覆蓋區域內,電力結構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有效降低線損率,電力企業需要結合不同的電壓等級,確定最終的供電半徑,并結合供電要求,選擇不同電壓下的容載比,保障電網布局區域內,相關的電力參數符合要求,實現電網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電網結構的優化,要以電網覆蓋與服務區域內的電力增長需求、使用需求為基礎,應用科學的計算方式,科學進行供電半徑的計算[4]。如果是農村地區的供電半徑,其在計算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區域內的負荷密度與容量,將線損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此外,電網結構的優化,還可以通過變電站的科學布置來實現,變電站的應用,不僅能夠保障供配電質量,還能夠為電力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線損管理對提升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電力企業需求從其服務范圍著手,分析區域內存在的線損問題,從電網結構優化、制度完善等方面著手,保障線損管理的有效性,促進電力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