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麗
(甘肅省和政縣三合學校 甘肅 和政 731200)
現如今城鄉經濟發展速度差異性較大,使得農村流動人口數量增加,很多初中生父母為了維持生計,選擇離鄉打工,農村的父母也是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初中生只能寄宿留守學校,雖然可以確保學生的知識教育不受影響,但是受到各種外在環境的影響,使得這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寄宿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根據學生的現實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應對策略,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健康的心理進行成長。
1.1 學校因素。這些年國家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升,導致初中生的升學壓力較大,農村初中學校為了幫助學生進入理想高中學校,會將教學重心放到學生知識教育中來,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使得寄宿留守學生存有的心理問題難以得到及時解決,影響了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
1.2 父母因素。學生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意識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然而對于農村初中寄宿留守學生來說,由于父母長期外出打工,減少了學生與父母的互動次數,導致學生缺乏父母的關愛,很多學生在初中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進行管束教育,從而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使得這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1.3 監護人因素。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的青壯年都選擇外出發展,現如今基本上都是以年齡較高的人群為主。因此,農村初中生在寄宿留守時,他們的監護人年齡都比較大,與學生在溝通交流方面產生障礙,導致學生不能及時將自身在生活中的瑣碎問題與監護人進行分享,從而使得他們在成長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1.4 留守學生個人因素。初中生正處于心理成長期,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對事情缺乏準確判斷。再加上我國現今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學生接收外在信息的途徑較多,如果沒有父母或者長輩引導,寄宿留守學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心理的誘導,在心理成長中產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2.1 學校干預策略。學校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為了解決農村初中寄宿留守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學校應在開展教育教學中,強化寄宿留守學生的管理,采用多種方式將寄宿留守學生的管理貫徹到各種管理工作中來,促使寄宿留守學生能夠積極健康成長。例如,學校應結合學生寄宿留守情況,建立相應的寄宿制度,加強學寄宿學生管理,使得學生在教師和同學的親密陪伴中能夠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學校應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引導各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教學任務向學生滲透德育理念,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再者,學校可以組織各個年級的優秀教師,采用薪資補貼的方式,建立心理咨詢室,定期與寄宿留守學生進行線下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及時進行引導溝通,幫助這部分學生打開心結,使得他們的心理能夠積極健康成長。
2.2 加強學生與父母的聯系。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班級中,除了維護班級秩序之外,還應注重寄宿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這部分學生與父母的距離較遠,通常每個星期與父母的交流次數較少。為了讓寄宿留守學生在成長中能夠感受到父母的親情陪伴,班主任可以在學生報名時,讓父母將自己的聯系方式通過微信或者QQ發送給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將其整理成花名冊,每個星期課余時間,可以組織寄宿留守學生與父母進行視頻交流,促使學生在與父母視頻互動中,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2.3 設置監護人培訓制度。農村政府應組織管理人員對當地的寄宿留守初中生進行調查,了解監護人的年齡、文化教育程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監護人培訓制度,定期組織寄宿留守學生監護人進行教育,告訴他們與初中生溝通交流的方式,以及初中生在成長中容易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升監護人對寄宿留守學生心理成長狀況的了解程度,從而使得他們在今后監護寄宿留守學生時,能夠通過恰當的語言和行為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2.4 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了加強寄宿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以在特殊節日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比如在國慶節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朗誦大賽,讓每個班級自己挑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詩歌進行訓練,促使寄宿留守學生在參與詩歌朗誦大賽中,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在元旦節,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辯論賽,促使學生在參賽中能夠對外界信息形成正確的判斷,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針對農村初中生寄宿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和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分析這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比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應對策略,促使寄宿留守學生能夠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今后人生成長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