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四川省南充市蓮池幼兒園 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頒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了建設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途徑,其中兒童學習品質的培養便是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兒童學習品質培養的研究已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
Ann S.Epstein認為學習品質是影響兒童如何在所有內容領域學習的基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學習品質深化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特征 。《基于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家園共育行動研究》中為了讓教師、家長更好的識別學習品質,從而將其具化為五個核心要素,即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主動性、堅持與專注、創造與發明、反思與解釋。
2.1 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的培養。好奇心與學習興趣是指兒童有尋求信息的興趣,對新知識很敏銳,渴望學習等 。表現為幼兒好問、喜歡游戲和探索。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對某個環節或內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便是有效介入的黃金時期,此時可用一至兩個問題將幼兒的興趣進行放大、延伸,直至是引發孩子更進一步的思考或行動。如:小A在單杠活動中,其抓握方式被同班幼兒認為其動作像蜘蛛俠,全班幼兒由此展開討論,此刻教師提出"成為一名蜘蛛俠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從而引發隨孩子的進一步的思考。
2.2 主動性的培養。主動性是指個體面對任務時表現出來的積極程度。 與主動性相反的是被動,即要在他人推動之下才能做事情。幼兒對于某個事物感興趣后,便由內在的好奇心驅動其去進一步探索嘗試。此環節,我們應果斷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支持幼兒進行深入探討,如:幼兒在討論成為一名蜘蛛俠需要具備的條件時,我們需要幫助幼兒梳理、匯總結果,從而進一步保護好幼兒的主動性。
2.3 堅持與專注的培養。堅持與專注是指個體在行動中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標的品質。 專注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個體的心理充分指向并集中于當時應當指向和集中對象上的注意狀態。幼兒在討論、操作中遇到瓶頸或困難時,我們應基于幼兒已有興趣點提出新的問題進而激發其積極思考,做經驗的正向遷移,從而觸發新的興趣。如:小A在進行建構游戲的時候,沒玩一會兒就想去玩其他玩具,我們可提出搭建任務幫助其樹立目標,從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堅持與專注。
2.4 創造與發明。創造與發明是指在頭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形成新形象的過程,而創造則是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我們要支持幼兒天馬行空般的想象,要鼓勵幼兒把想象的事物轉換為成果,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幫助幼兒理清邏輯,帶幼兒去用身體感知身邊的事物,如:幼兒在思考實現蜘蛛俠在天花板上的問題時,小B認為需要在在手上涂膠水,小C認為可以用手、腳勾住天花板,小X認為需要拿吸盤……此刻我們做好記錄,然后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條件去驗證,如在桌子背面爬行、床背面爬行等。
2.5 反思與解釋。反思與解釋涉及是否能夠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的知識和信息,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對學前兒童來說,能夠記起、能夠比較清楚地描述過往的事情與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反思與解釋。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討論時間,旨在繼續保護孩子的"興趣與好奇心"的前提下推進"反思與解釋",通過運用自由討論、重述問題、梳理問題、重塑問題的方法引導孩子去辯證的思考,最后找準問題關鍵。如:幼兒在討論成為蜘蛛俠最容易掌握的技能這一話題時,支持最容易掌握蜘蛛網技能的小B描述了如何用木棍、膠水、線來制作蜘蛛網,大家都不贊同也不能說明理由。于是,我將小B的發言做了回顧,然后提出:"大家認為做一張蜘蛛網要多久?"小B首先說"要20分鐘",小W說"我們先要去買(找)材料,要一天",隨后的孩子答案中的時間越來越長。最后我問道"蜘蛛網技能是我們現在能掌握的的技能嗎?"得到到了全場否定的答案。
3.1 找準兒童興趣點,以此突破層深入。當兒童對某一現象產生興趣時,我們應果斷調整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當兒童沒有興趣時,我們應將已有興趣點做正向遷移,從而觸發新的興趣。
3.2 鼓勵兒童提出問題,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問題可源于兒童,我們可重塑、重述問題,激發兒童進一步的思考也探索;問題也可源于我們,引導兒童層層深入思考,培養兒童的探究性思維。3.3 切莫主觀做預設,事實討論獲真理。活動開展中,根據兒童的反饋及時調整;盡可能的還原真實場景,即使運用道具,也許告知孩子運用道具的原因,孩子不笨,知道故事是"騙人"的。
3.4 引導步驟。以興趣為切入點,引發思考;關鍵問題,激發層層深入探討;鼓勵嘗試,允許試錯;討論總結,達成共識;理論聯系實踐,形成辯證思維的正向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