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梅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第五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從“習作例文”的發展可知,此已經不是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各個時期的各個版本中都有所運用,其本質是指導學生提升寫作技巧。新改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將“習作例文”作為依附于習作單元的形式存在,更加明確習作教學重難點。下文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習作例文運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包括:
對于作文例文的呈現,一般在學生創作前與創作中。一方面,創作前呈現,以范文引路。多數情況下教師會在學生寫作之前,呈現例文,為其動筆做鋪墊。以此讓學生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還能在例文的閱讀中自主完成創作例文的選材、立意與構思等內容,在借鑒中創作屬于自己的文章。另一方面,有的習作文體比較特殊,如書信、演講稿等,學生容易在習作方法或者結構上出現問題。所以在學生創作之前教師呈現例文,讓學生創作有模仿的范本。另外當布置的習作任務難度大時,教師就可通過呈現例文的形式,讓學生優化自己的選材與立意,能夠通過例文謀篇布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共有十六篇習作例文,其中就有一些適合出現在習作前,如五年級上冊的說明文習作,為了讓學生運用各種說明方法清楚地介紹事物特點,可在習作課前,將課文《鯨》和《風向袋的制作》當做例文呈現,讓學生明確此類文章的寫作邏輯與說明方法[1]。再如五年級下冊中寫作目的是具體地寫人的特點,在此就涉及到具體的人物描寫法,所以可在習作課前,呈現《我的朋友容容》例文,以此為例指導學生如何描述任務的外貌、神態與動作,并嘗試通過故事的描寫突出人物特點,指導學生習作方面的立意與構思。到了六年級上冊,要學生圍繞中心思想習作。就在習作講解前呈現《爸爸的計劃》例文,讓學生了解文章寫作圍繞一個中心選取詳略等當的事例進行。
另一方面,學生習作過程中呈現,讓其邊寫邊讀。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如不能使用恰當、精準的書面用語表達心中所想,此過程中若教師提供例文,進行針對性指導,可做到對癥下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可獲得靈感,自主學習,在模仿中創新。本人在觀摩課程的時候發現很多教師不會在學生習作的時候呈現例文,受時間限制影響有時還將習作放在課后進行,此減少了當面指導的機會。教師謹記學生習作時呈現例文多是在其需要中進行的,具有分層化與個性化特點。如教師先梳理學生們普遍會出現的問題,然后集中呈現例文,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及時解決習作問題。這種“作中呈現,邊讀邊寫”的形式運用于學生習作中,可潛移默化地增強其習作能力。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呈現的習作例文是完整的文章,但是教師運用其進行教學指導的時候,就要合理選擇呈現形式,具體包括:
第一,單篇形式呈現,實施全方位的示范。將一篇習作例文當做一個整體,幫助學生梳理文章內容,此對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很重要。如三上習作中教師將《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完整呈現給學生,先讓其自主閱讀,然后學生之間交流補充,分析果實的形狀、顏色與味道。學生對此進行整體感知后,在將習作內容進行遷移運用,讓學生力利用此寫法,描寫櫻桃,以實物照片做輔助。另外,教師在全方位展示習作例文的時候,不是面面俱到分析文本,而是引導學生從整體視角感受習作例文,而不再是聚焦于某一點,即以什么形式創作,在立意、篇章結構與段落安排上都有所思考[2]。單篇形式例文的呈現對學生習作來說是必要的,可有針對性對其習作薄弱之處有所啟發,是學生學習的范例。第二,局部片段的呈現,重要內容舉隅。不同的習作例文側重點不同,如有的重點描述人物神色,有的重點描述故事內容,不能一篇文章中的所有段落都指向單元習作要素。在此教師在展示習作例文的時候,可選擇文章中幾處重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呈現,直觀直接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其認真閱讀例文重點。例如三下的習作指導時,呈現的《奇妙的想象》例文就是選自《一支鉛筆的夢想》和《尾巴它有只貓》中的片段。當學生對習作例文內容有所掌握后,教師就可結合教學需求,選擇習作論文中的局部段落或者語句,以此啟發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高效構思。
習作例文是新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習作單元的主要內容,對此部分內容的研究可提升寫作教學效果,經過對例文的運用討論,充分把握呈現時機與運用方式,可更好指導學生習作,增強寫作能力。另外教師科學使用習作例文的教學方法,可增強習作指導效果,此對于新入職的教師來說有重要指導意義。